风物长宜放眼量——集装箱、编码与仓储的未来
2018年07月02日 14:43 21967次浏览 来源: 中国 分类: 现货 作者: 李一尘 袭祝东
1978年,“平乡城”号货轮在宝山张华浜码头鸣笛起航,当年集装箱吞吐量为7951标箱。2017年,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4000万箱,连续8年名列全球首位,这在40年前不可想象。2017年,上港集团下属上港物流金属仓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物流)进出库量306万吨,峰值时单库昼夜进出2万吨以上,提送货车辆达500个车次,这个数字对于8年前的上港物流同样不可想象。
《集装箱改变了世界》中写到:“丑陋、单调、不引人注意的航运集装箱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有人说,如果没有集装箱,就不会有全球化,也不会有沃尔玛,甚至不会有高科技。我们说如果没有集装箱,就不会有洋山深水港,也不会有自动化码头,更不会有全球第一大港。事物总是有其背后关联性,谁能说今天的自动识别技术不会改变有色金属产业的未来呢,我们既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改变这个时代的践行者。
2010年,上港物流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指定交割仓库,自公布之日到7月份,上港金属经历了一次巨量入库交割的洗礼。上港集团举全港之力,同时开辟了三个交割库区,缓解库容压力。员工们每天在现场与办公室之间奔走、铁路接卸、过磅、抄码、堆桩、配单、交仓,上到总经理下至理货员,计算器、水笔、大叠抄码单几乎成为了标配,不分昼夜地抄写熔炼号、净重、毛重、实重等各种代号和数字。临近最后交割日,全公司更是开足马力,最终确保了交割任务的完成。
上港物流是幸运的,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货源和客户。上港物流更是纠结的,天量货量意味着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伴随的是大量的手工抄码错误、核对效率低下等问题。一身汗一身泥的露天作业员工,一叠叠被汗水雨水打湿的码单,噩梦般的场景那么真实却又一直发生着。而这时,上港集团已经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集装箱第一大港。集装箱标准化、唯一性、高效自动识别三大优点,使得装卸效率发挥到了极致。效率提升、成本降低、零差错从技术上推动了上海港质的飞跃。一个傻大笨粗,依靠人力喊着劳工号子、手推肩扛的百年老港,已成为以信息化、精益化、精细化为目标,不断刷新各项纪录的世界领先港口集团。作为上港集团的成员之一,上港物流同样有着创新的激情与转型的动力。随着业务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熔炼号与箱号一样不会重复,各企业有一定的熔炼号编制规律却又自成体系,通过标准化一定能找到效率提升的方法。此时超市货品上的条形码给了我们启示,条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日用品的零售结算、仓储物流,是一种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成本低的技术。有色仓储与超市卖场的货物管理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随着有色企业产能的不断释放,对于一个上百万吨产能的冶炼企业来说,更需要以条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为库存、销售、发运等提供高效管理。
2012年7月,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举办的期货交割仓库年会上,上港物流首次提出了用条形码配合数据终端PDA,对有色金属进出库等作业进行管理的设想,这个想法得到了上期所的大力支持。在上期所的大力倡导下,我们以自动识别技术试点应用为抓手,广泛咨询专家意见、开展企业调研、全面参与行业标准的研制和试点应用工作。在过去的6年中,上港物流在充分研讨、反复论证基础上,逐步将以条形码为基础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仓储业务中推广应用,并且通过不断评估论证、完善实践,力求精益求精。
对于即将实施的《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上港物流作为标准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方面,上港物流以条形码技术应用为基础,以优化场内作业流程为目标,加大信息平台建设和硬件设施投入,把智慧仓储与上港云仓两套和线上线下信息全部打通,互为应用、互为支撑,为广大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有色金属仓储服务,受到了业内广为认可,同时公司的运营效率、业务量、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如果说集装箱改变了世界,条形码正在改变象上港物流这样敢于拥抱新技术、敢于创新的新一代交割仓库。
《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是上海期货交易所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依托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的专业支持,编码标准赋予了每一捆有色金属属于自己的统一编码和条码标识。未来随着编码标准的广泛应用,产业链将全面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行业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承接历史、承载使命是上港物流的职责。我们既从上港集团吸取养分、创新发展,又随着上海期货交易所前进的步伐在大宗商品、有色金属领域扶犁深耕,守正出奇。风起于青萍之末,今天《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只是行业信息化提升迈出的一小步,未来有色金属行业的规范与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企业的努力与创造。每个企业都想有更好的未来,那一定是与各方努力共同创造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