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在大冶有色成功实施
2018年07月02日 14:44 5137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社 分类: 交易所 作者: 陈学文 潘捷
近年来,大冶有色围绕“以市场化对标为抓手,聚焦主业谋发展,打好降本增效攻坚战,做强实体经济”的战略定位,积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在管理方面,先后引进5S精益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员绩效管理等管理方法,提升了精益化管理水平,其中5S精益管理荣获国家创新成果奖;在技术方面,先后引进了诺兰达炉、澳斯麦特炉铜冶炼生产工艺、动力波高效洗涤烟气制酸技术、永久性不锈钢阴极铜电解工艺,创造性进行更新换代改造,使大冶有色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步入国内先进行列。
2015年,大冶有色应邀参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牵头的“推进自动识别技术在有色金属交割仓库和注册生产企业试点应用”项目,该项目以研制和推广应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编码规则与条码标识》行业标准(以下简称,编码标准)为抓手,推动有色行业信息化水平提升。作为编码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大冶有色更是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率先进行编码标准的应用实践,为编码标准的制定、完善和推广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冶有色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方法,将编码标准实施过程分为目标设定、计划制定、计划实施、效果评估四个步骤进行。首先,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指派质计中心全权负责项目实施,并组建了由商务部、信息中心、北京宇朋信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的联合项目组。项目组通过研讨准确把握了编码标准要求,结合对产品计重、仓储管理等业务现状的调研结果,制定了具体实施目标,即“实现阴极铜仓储管理质量、效率、成本三方面的显著改善”。该目标可分解为提升仓储工作质量、提高出入库工作效率、降低仓储管理成本等三项子目标,为项目实施指明了方向。
其次,项目组制定了清晰、合理的实施计划,把任务分解为“阴极铜编码系统升级”和“仓储管理信息化”两大部分。其中,“阴极铜编码系统升级”需要完成“依据编码标准设计本公司阴极铜产品编码”和“设计产品标签图案并选择符号载体”两项工作,而“仓储管理信息化”则需要完成“优化仓储作业流程”、“建设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先进信息系统软件”两项工作,两部分工作并行实施,大大提高了实施进度。
第三,历时11周,支持编码应用的仓储管理系统成功上线。在编码设计方面,结合大冶有色实际,选择以统一行业编码作为产品编码方式,其中企业唯一生产标识前4位中1、2位表示生产线信息,3、4位表示产品块数信息;编码符号选择了Code128一维条码和二维QR码相结合方式;符号载体选择了性能达标的不干胶标签,标签设计选择了主、副标组合标识的形式(见下图),便于出入库扫描。仓储管理系统由北京宇朋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PC应用和PDA手持应用的有机结合。
上线一年来,项目设计目标均已实现,作业效率和工作质量大大提升,效果明显好于预期。总体看,大冶有色实施编码标准的成效大致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推动了管理和技术的提升。在编码应用过程中,项目组引入流程优化、自动识别技术、先进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在企业内部的入库、出库、盘点等作业环节,大大减少或消除了原有人工清点、录入、统计等工作,对提升仓储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营运成本产生了积极影响。
(2)推动了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和传统工业深度融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前提是对数据和流程进行标准化,而编码标准的应用则是对阴极铜产品编码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过程,对大冶有色内、外部供应链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3)大大提高了客户和交割仓库的满意度。基于编码标准制定的25位产品编码,较大冶有色早先使用的20位编码更具科学性和完备性,为客户提供了更为完善的产品信息,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同时,条码产品标识的使用,提高了相关交割仓库的出、入库效率,大大降低了物流数据采集成本,受到仓库用户欢迎。
(4)提高了产品的防伪鉴别能力。2016年,大冶有色阴极铜某承运单位,利用重量标签中块数清点的操作失误,从单捆阴极铜中偷盗相应块数,并故意损毁标识中的“净重”信息,重新打包以求蒙混过关,检验中被大冶有色现场技术人员用条码标签的自动扫描识别功能成功识破,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
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较早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行业之一,但相对行业中的发达国家,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在国际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能否勇于创新、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未来发展。大冶有色将在中国有色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始终以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为使命,为打造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