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铅发展史——从野蛮生长、乱象丛生到环保重拳下大面积关停 再生铅行业路在何方?
2018年07月19日 11:11 6567次浏览 来源: 上海有色网 分类: 铅锌资讯
经历了20世纪的野蛮生长,2010年,随着再生铅行业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再生铅进入规范发展快车道。但再生铅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5年来,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出台多个政策,环保重压下,很多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关闭的局面,再生铅规模变小。近几年来,再生铅向园区化发展,不断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出努力。
21世纪前再生铅行业:野蛮生长
我国再生铅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当初再生铅年产量一直在千吨位徘徊,所以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直到1990年才达到2.82万吨。90年代,再生铅工业取得了显著进展,产量迅速增长,已初步形成独立产业,1994年产量达到9.5万吨,是快速腾飞的标志年。此后,年产量均在10万吨以上。1997年达12.37万吨,是1990年的4.4倍,年均增长达20.3%,再生铅年产量占铅总量20%左右,到了2000年再生铅产量达到30万吨左右,是1990年的10.6倍,年产量占精铅总量的29%。
但从总体水平看21世纪前的情况,再生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耗能高、污染重、工艺技术落后、金属回收和综合利用率低。特别是我国立法滞后,企业生产和销售不规范,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我国废铅蓄电池再生铅厂近300家,生产能力从几十吨到上千吨不等,2万吨以上的屈指可数,工艺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小反射炉、鼓风炉和冲天炉等熔炼工艺,极板和浆料全部混炼,基本上未经预处理工艺,一些小企业、个体户甚至采用原始的土窑土炉冶炼,全国只有2家采用预处理的无污染再生铅工艺。90%以上企业没有采取烟尘处理。整体水平仅相当于国际世纪60年代水平。如此“野蛮生长”的再生铅行业对国内环境带来的伤害也是可想而知的。
2010年以后再生铅行业政策相继出台:进入规范发展快车道
自2010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多个政策促进再生铅的发展,特别是2012年8月,工信部、环保部联合发布了《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2013年3月,信息、环保、商务、发展、财政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以来,中国再生铅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企业数量从300多家,淘汰到80家,规模以上企业稳定在30家左右,其实际产能占到总量的70左右。
据统计,2014年中国再生铅产量为154万吨,较2013年增加10%左右;2014年12月,中国共有15家再生铅企业具有再生铅生产资质,且处于生产状态,较2013年同期增加4家。几年里,国内大型再生铅企业、蓄电池生产企业以及原生铅冶炼厂加大对再生铅行业的投入,符合再生铅生产资质的企业数量及企业产能均在明显增加。
据统计,2014年处于生产状态的15家再生铅企业再生铅年产能为175.5万吨,较2013年的11家再生铅企业年产能144.5万吨增加了18%。
环保监管力度加大 “三无”冶炼厂被大面积关停
近几年蓄电池企业也生产再生铅,把市场上的废电瓶主动回收回来作为原料。但合法正规的回收企业生存空间狭小,其根本原因在于废铅酸蓄电池收集暂存环节游离在制度之外,难以监管没有制约。据了解,市场70%的废旧铅蓄电池掌握在小作坊手中,小作坊回收也因为没有规范的流程和设施容易造成严重污染,对于正规持证回收单位来说,回收量少也是面临的问题之一。
2015年来,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再生铅冶炼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等相继出台,2018年国内环保高压常态化,如年初华北地区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安徽工业园区的整改,以及近期中央环保督查组对各省进行“回头看”工作,对再生铅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再生铅“三无”冶炼厂来说,生产受限颇多,受环保核查影响,“三无”冶炼厂被大面积关停。
近日,有消息称生态环境部正考虑对电池生产、冶炼处置企业的原料合法性进行执法检查。未来或对骨干企业发放废旧铅蓄电池收集许可证,并实施全国联网电子审批跨省转移联单。
SMM资深铅分析师夏闻鸣指出,铅蓄电池回收工作受价格因素扰动,需要出台配套政策补齐短板。“以山东试点为例,该地区回收工作较好,但持证处理企业仅1家,很多资源需要运往外地。”在废旧铅蓄电池回收问题上,目前大多存在跨省转移的现象,一方面不利于节约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跨省转移也将带来其他负面影响,政策出台以后,会不会改变这一现象?还有待观望环保重压下,国内再生铅生产规模逐渐变小,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利益的趋势,他们也在不断加码再生铅业务。
国内再生铅规模较小 远不及发达国家
2015年,我国铅产量约为386万吨,同比下降8.5%。国内规范的大型再生铅企业再生铅产量约为155万吨,同比下降3.1%,再生铅占铅产量比例约为40%,比2014年提高2%。
2016年,国内再生铅企业有300多家,但是规模以上企业不到20家,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6家,年产量1万~7万吨的企业有6家,大部分再生铅企业产能较小。而在此时的国外,欧洲再生铅专业生产企业单系列产能一般在5万吨以上,美国一般在10万吨~15万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再生铅生产厂家总共才有25家左右,生产规模却是我国的300倍。
追溯其原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张希忠说:“由于国际市场铅价格下跌及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价格居高不下,再生铅企业面临生产成本高、利润逐步压缩的局面,绝大多数再生铅企业陷入亏损。”
再生铅产业发展现状:向园区化发展
目前,中国再生铅产业已向园区化发展,河南豫光金铅、湖北骆驼集团、江苏新春兴、河北尚上方、安徽华鑫、华铂集团、安徽大华、浙江天能集团等一批大型再生铅企业已相继筹建再生铅园区,并引进下游铅蓄电池企业,在园区或产业集聚区形成再生铅闭合循环生产模式,不断促进再生铅的发展,也为地方循环经济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科技环保部主任尚辉良说,再生铅产业作为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为积极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监管,园区化将是发展方向。
安徽田营园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铅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近几年来,按照准入条件的要求,通过实施“双改两新”战略,努力构建生态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人、企业、自然的绿色和谐发展。
目前,国内已建成安徽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江苏邳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多个初具规模的再生铅产业集群并已有多家再生铅企业通过环保核查和行业准入条件。
责任编辑:彭雨晨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