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岭南:不忘初心,与时代同行

2018年08月17日 16:26 126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在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为推进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4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有色金属工业也在由大变强的道路上努力奋斗,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艰辛与辉煌的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已经到来,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方式,是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基础上,讲好中国经济故事,讲好有色企业的经营奋斗故事。本报特别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栏目,反映有色金属行业改革开放40年来所创造的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讲好有色企业自己的故事。

梦想的力量有多大?短短40年,足以让中金岭南人双鬓染白,穿越历史时空与“501”精神形成回响。

奋斗的征程有多远?短短40年,足以让中金岭南一跃成为跨国强企,在“再造一个中金岭南”的呐喊声中追逐目标,眺望远方。

夜幕下的深圳湾,松涛阵阵、海浪声声,像是在讲述着一段段改革故事——

40年,梦想因奋斗绽放。那电光火石间,是中金岭南开疆拓土的原点,是从彷徨到繁盛的拐点,是二次创业、圆梦有色的支点。

时代变迁,唯梦想不变;大浪淘沙,唯奋斗不止。根植于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中金岭南向前跨越的每一步都闪烁着“特区精神”的光辉。“实事求是”“思想再解放”,新时代需要再一次敢试、敢闯、敢“冒”、敢于自我革命,这是中金岭南用40年书写的历史昭示,这是一切蕴藏在历史细节中的激情和智慧,为今天标定动力与方向。

一种精神的延续

1984年9月,在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深圳联合公司破土而出。这家全国有色金属的窗口企业,聚集在华强北501幢楼,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同睡大通铺,同做一锅饭,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他们开创了一家又一家新企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大难关,开辟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一脉相承的“501”精神。

青山如黛,见证着凡口的朝飞暮卷;井塔高耸,诉说着矿山的美好变迁。回溯到1958年,置身于穷山僻岭的凡口小山村迎来了铅锌矿的建设者,伴随着铅锌矿建设的,是国家经济的起起伏伏:上马、下马、再上马、再下马……还伴随着与地质断层、地下涌水的不断较量,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山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创业奋斗,已将凡口矿打造成为亚洲单一铅锌产能最大的矿山。如今,从12万吨到18万吨产量,从-750米井下深部开拓,到探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老矿山又重新焕发了青春。十里矿山,千尺井下,数辈传承,尽展半世风华。

52年前,一群满怀豪情的热血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粤北北江边一个叫白芒坳的地方,打下了韶关冶炼厂第一根创业的桩基。他们住“干打垒”屋,吃咸菜泡饭,开山修路大会战,用十年的汗水与智慧,终于建起了国内首家ISP工厂,并于1985年铸就了我国第一个资源型国际品牌——南华牌铅锭,三大技改战役、二系统投产、30万吨改造、工业废水零排放……韶冶人在这块土地上演奏了一曲曲与困难相抗争的、壮美的英雄交响曲。

……

就是这样,中金岭南人从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出发,具有着同一种精神,就是拼搏精神、创业精神。

1997年1月23日,注定要镌刻在中金岭南人的集体记忆里,“有色中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开创了有色企业在深圳上市的先河,也成为国内首家派生分立上市的企业。

1999年4月,“有色中金”与韶关岭南铅锌集团(含凡口铅锌矿和韶关冶炼厂)成功实现了跨地区资产重组,公司正式更名为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中金岭南可被看作是中国有色金属企业在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得风气之先,闯出新路,中金岭南自成立就迸发出锐不可当的先锋精神和进取意识,而以公众公司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中金岭南从此开启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创立国内第一家财务公司、试办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国内第一家大规模应用全湿法炼锌技术的企业、第一家将真空冶金应用于铅锌冶炼的企业、行业第一个实现冶炼废水零排放的企业、第一个使用陶瓷过滤机进行工业固液分离的企业……一个又一个“第一”使中金岭南成为创新发展的“急先锋”。

总有一些年份令人难忘,总有一些数字让人振奋。2003年入选深证100指数;2004年被广东省评为百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先进企业,连续多年位列深圳市一般贸易出口第一名;2005年入选沪深300指数,成为众多投资机构看好的极具价值的成长潜力股;2006年成功实现销售收入、净资产、净利润“三个突破”。愈战愈勇的中金岭南人,用激情和理性的双手拥抱市场,连战告捷,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个窗口的升级

2016年6月6日清晨5:10,一架搭载由中国国家级采、选矿大师组成的中金岭南访问团的飞机途经阿德莱德,而后转机抵达布罗肯山,此时的访问团顾不上沿途疲劳,立即进矿开展工作,指导佩利雅的运营改善与技术攻关。

将中国的管理、技术传播海外,底气何来?

中金岭南给出了答案:“以技术赢得尊重、以文化赢得认同、以管控赢得效益。”

曾几何时,从广东到广西,从国内到国际,中金岭南以资源战略为引领,聚合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在精心运作中开疆拓土,成功完成三级跳跃,让中金岭南声名远播。

——2008年,收购广西盘龙矿,铅锌资源储量大幅增加。

——2009年,81天完成闪电收购,一举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首家绝对控股收购发达国家资源的企业,开创了利用海外开发平台收购全球资源的新模式。

——2010年,再举海外并购大旗,将拥有丰富铜、金、镍、锂资源的加拿大全球星矿业公司收入麾下,一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金属跨国强企。

然而,中金岭南人深知,“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出去”与“进去”,虽一字之差,中间却隔着两扇门。近年来,随着自身硬实力的提高,让中金岭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与底气。

全球矿业竞合风云激荡,从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到弄潮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国矿业有望成为全球产业格局重塑的重要推手。找准定位,顺势而为,趋势而上,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中,中金岭南争分夺秒,亮点频现。

——输出“中国技术”。让中国好技术“走出国门”,推动完成了迈蒙矿选矿工艺改造,成功攻克了铜、锌选矿分离这一难题,实现了由单一产品流程向双产品流程转变,大幅提升铜金属回收率的同时,新增产品锌精矿,进一步拓展了产品结构和效益空间。

找准了痛点,也就找到了突破口。近年来,中金岭南技术输出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以老矿改造和深部探矿为核心的海外存量资源开发同步奋起发力。

派遣中方专家评审佩利雅布罗肯山北矿开发项目,不断更新技术手段开展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的研究,加快实施就矿找矿和探边摸底,增加可开采资源储量,最大限度地获取了海外优质资源,多米尼加迈蒙矿新探明矿石资源量1200多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迈蒙矿。

——输出“中国管理”。将佩利雅纳入中金岭南矿产板块,改组佩利雅董事会,派驻执行董事,分批派遣中方人员前往交流,根据国内外企业差异与管控需求,调整工作流程,全面接管财务,重点抓好风险防控,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通过一系列管理整合,打造了一支熟悉海外运营的“中国队”,充分发挥了“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

瞄准梦想,路在脚下,积极引入“中国管理”,让佩利雅更美好。按照中金岭南的统一部署,佩利雅强化执行《运营改善计划》与《成本削减计划》,完成减员100多人,成本费用大幅下降,通过大力推进科学配矿,提升矿石品位,实现了资源价值最大化。

具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才是证明企业全球话语权的关键。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弱控制”到“强控制”, 褪去青涩稚嫩的标签,中国管理带给佩利雅的是更多选择与价值提升。

——输出“中国文化”。企业文化宣贯到境外,在澳洲土地上升起中金岭南的旗帜,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实现海内外全覆盖,邀请海外员工参加技术研讨和文艺演出,在工作、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相互尊重,加深感情,进一步增强了海外员工的感情认同、利益认同和理念认同。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中金岭南不断加强与海外政府的沟通交流,将自身发展与支持当地建设紧密结合,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一家有担当、有作为、有情怀的跨国企业让海外社会为之赞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国文化”让“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以更高效、更有魅力的方式走出国门,与当地文化土壤充分结合,让“中国自信”来得自然,让世界为之信赖。

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技术融进去、管理融进去、文化融进去,中国元素的价值日益凸显。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海外核心业务总资产由收购前2008年的1.63亿澳元升至2017年的9.82亿澳元,有望2019年累计实现归属中金岭南净利润超过公司投资额;从2009年至2017年,佩利雅澳洲和多米尼加运营点的大部分产品销往中国,中金岭南经历的艰辛与求索折射出中国矿业越级而升的嬗变。

致力于打造成为“走出国门的排头兵,开发资源的行动派,融合共进的先行者”,中金岭南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踏上新征程,向着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大规模的国际化之路大步向前。

2018年6月,佩利雅完成了对澳交所上市公司缅甸金属有限公司19.9%股权的收购,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且通过该公司获得了缅甸包德温多金属矿的控制权,该矿是全球公认的最好的、未开发的基本金属矿床之一,进一步拓展了资源掌控力。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现有矿山,辐射全球资源,加快形成以广东为基地,从西北辐射中亚,从西南辐射南亚,从大洋洲和中美洲辐射其他地区资源的格局”。中金岭南人的回答掷地有声。

格局在变,视野在变。一个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矿业版图正在清晰展现,未来的中金岭南,必将深度改变。

一个集群的蝶变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截至2017年底,与2014年相比,中金岭南利润总额增长143%,归母净利润增长127%,利税增长61%,净资产、总资产从65.28亿元、142.16亿元分别上升到104.06亿元、188.69亿元,增长了59%和3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长了66%,净资产收益率从7.9%上升到12.01%,主营业务毛利率从5.98%上升到14.14%,资产负债率从54.08%下降到44.85%,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佳,位居全国铅锌企业前列,数据无声,却诠释了一个集群的蝶变。

新常态之新,新在速度变化,更新在结构优化。唱响“跨越发展”的中金岭南,正在跨越各板块发展不平衡、梯度明显、差距很大等一道道门槛。

以深圳华加日铝业公司和中金岭南科技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加工板块不负厚望。

作为中金岭南旗下高端铝工业型材制造商,华加日公司在一次次创新转型中实现了“华丽嬗变”。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铝型材全国名牌企业、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建筑装饰奖……一个个沉甸甸的国字号“金字招牌”背后,昭示着华加日的“不平凡”。

作为中国第一家铝型材加工行业的中外合资企业,从最初的铝型材加工到如今的高端铝材、节能幕墙门窗、轨道交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华加日奏响了转型升级的最强音。

围绕“高大上”产品做文章,华加日让制造业的“高精尖”色彩越发凸显,“高端朋友圈”已成规模,不断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丰田、本田、日产,德国大众、比亚迪、格力等均为华加日的稳定客户;华加日也成为华为、香格里拉酒店等高端节能幕墙门窗工程的主要承建商。

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宝,也是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宝贵财富。创新强,助力华加日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产业“高端”。

拥有发明专利《二维辊弯成形机和其辊弯模及三维弯曲成形方法》等74项国家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钢铝复合C形供电轨系统研制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开发的节能环保型单元式内循环双层幕墙系统和高档节能门窗系统,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具备建筑幕墙门窗设计与施工双甲级资质,汽车和船舶应用认证……如今的华加日,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华丽转身”。

如果把技术创新比作华加日发展的引擎,那么体制机制改革就是点燃这个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30多年来,华加日更是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让创新活力喷涌。

入选广东省国资委50家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企业之一,入选广东省国资委综合改革试点企业,华加日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模式,有效放大1+1>2的倍增效应。

如今,永不停歇的华加日,又开始萌动再生意识,一方面发展空间受阻,触碰到资源的玻璃“天花板”;一方面劳动力“红利”减少,进入由无限供给到短缺的“刘易斯拐点”。面对“成长的烦恼”,华加日豪迈提出:拓展新空间,再造新优势。

“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建设三大制造基地、打造三大高科技研发中心,力争3~5年内再造一个‘华加日’”,打造创新发展的升级版,华加日再次出发,并且期待全新的超越。

作为国内首家无汞锌粉生产企业,国内第一大电池锌粉生产销售企业、国家无汞电池锌粉材料标准制定者之一……科技公司的身上不乏闪亮“标签”,但却从未停止探索进军国际市场的脚步。

2016年11月,初冬的南粤大地,依然艳阳高照、绿意盎然。

在接到美国劲量公司第一批76.8吨电池锌粉订单的消息后,中金岭南科技公司沸腾了。这意味着,通过了为期4年的N轮考核,科技公司正式成为旗下产品供应商,完成了迈向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

劲量,全球著名的电池和便携式照明设备制造商,产品远销全球近200个国家,仅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就近40%,每天的销量高达350万粒,即每三粒电池中有一粒就是劲量生产的,而在业内,劲量对供应商的选择以近乎苛刻而著称。

成功打入劲量公司的示范效应是显著的,另一家世界电池巨头——美国金霸王公司也向科技公司发出批量订单,至此,科技公司向打入国际高端锌粉市场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科技公司的国际化之路,一反“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没有先从容易的市场撕开口子,而是选择高举高打,从最难突破的欧美市场起步。通过在欧美市场的锤炼,让科技公司的产品在标准上能够符合国际最严苛的要求,把质量体系以及后续工艺保障体系整体提升上来,这并不容易!

尤其在高科技行业,产品要想打入海外市场,就必须拥有区别于其他国际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否则就会空壳化,没有生命力,而从探究科技公司的发展路径上不难看出,其在技术上的所有努力最终都体现在国际竞争力上。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除无汞锌粉外,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带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质的飞跃。

王英娟 2018/8/17 16:20:04

从无汞电池锌粉产销量占据国内市场一半以上份额,到成为全球一流电池锌粉供应商,“走出去”释放出的各类要素资源正在为科技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占据研发设计与营销服务等产业链微笑曲线高附加值两端提供了空间,而此时的科技公司已悄然从“内需型”向“国际型”,由“规模增长型”向“核心能力增长型”转轨。

更为可喜的是,科技公司正在加快推进以新材料领域为实施主体的募投项目建设,包括高性能复合金属材料、高功率无汞电池锌粉及其综合利用、新材料研发中心等多个项目,预计总投资约6.58亿元。

“未来的目标是全面加速国际化,大幅提升海外市场份额。不能从全球市场上拿到相当份额,就称不上全面赶超和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这是科技公司强势崛起的壮志豪言,更是踏上全球之路的铮铮誓言。

新材料加工板块的蜕变,肇始于一系列变革,改造传统产业,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金岭南风生水起。

“结构更优”书写在转型升级的画卷上——

以“聚焦主业、适度多元”为主线,通过调结构、促转型,逐步形成了“以矿山板块为基本主业,以冶炼板块为重要支柱,以新材料、加工板块为有效延伸,以工程技术板块为专业服务,以金融贸易板块为有力支撑”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开辟了新的价值领域。

“质量更高”呈现于殊为不易的突围中——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实现向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高端转型。科学规划冶炼板块发展方向和模式,打造精品冶炼,全面提高了冶炼板块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出效益。

丹霞冶炼厂成为国内首家大规模成功应用并创新发展锌氧压浸出工艺技术、实现综合回收镓锗等稀贵金属的环保型锌冶炼企业,开创了锌冶炼行业的先河,并成为唯一一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的铅锌企业,在仅有单一锌流程的情况下,实现建厂以来首度年度盈利,完成了扭亏为盈的历史跨越。

韶关冶炼厂粗铜、低铁锌锭产量创历史新高,南华牌产品被授予中国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首次实现过渡性复产以来前10个月连续盈利,年度大幅减亏。

“后劲更足”展现在奋进不息的态势里——

加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拓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成立设备公司、设计公司、环保公司,组建工程技术事业部,以有效整合为重点,推动设计研发、设备采购、建筑安装等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以内涵发展和外延拓展并举为途径,加快形成经营资质全、技术力量强、市场规模大的环保产业。

定力,来自对“时”与“势”的深刻把握;信心,来自对复杂局面的高超驾驭。更快、更优、协调平衡,中金岭南雄风劲,百舸争流急。

一个新局的开启

中金岭南的昨天,可谓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中金岭南的今天,应是“会当击水三千里”;中金岭南的明天,必将是“直挂云帆济沧海”。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谋划新一轮发展,成为中金岭南面临的新命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而中金岭南,身处南粤腹地,得改革风气之先,拥开放地利之便,率先发展的路线图十分清晰,就是继续用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勇立潮头、再出发。

——坚持创新发展,建设实力更强的中金岭南。

以非同寻常的魄力和勇气,直闯改革深水区,“三项制度”改革夯基垒台,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方案基本形成,事业部制管控模式初步搭建,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启,财务体系改革取得阶段成效,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纵深推进。

中金岭南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所的交流合作,强化人才的“订单式”培养,以专利、标准为基础和纽带,将公司优势技术打造成工艺包、设备包、技术包,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推广输出……一揽子举措,让中金岭南技术创新活力更足、动力更强。

——坚持协调发展,建设结构更优的中金岭南。

预投资7亿多元的中金岭南国际贸易中心项目建设,自春节假期过后便呈现一片忙碌的景象。

南沙,地处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的枢纽性节点,立足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依托自身良好的港口岸线条件,背靠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以及拥有6000万人口的城市群,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并被国家正式列入“十三五”期间发展战略重点。

如今,中金岭南正借助国企改革的春风,抓住南沙自贸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与公司实体产业紧密关联的贸易、仓储、物流等产业,通过将中金岭南“国际贸易中心”产业基地落户南沙,在打造国际化贸易运营平台的同时,积极推进业内强强联合,共同建设有色金属贸易产业生态圈,实现集聚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平安幸福的中金岭南。

以“保安全就是保生产”的理念,下决心、出重招、全方位、本质化开展隐患治理,持续加大在安全环保治理上的资金投入力度,从源头入手,通过更换井下非阻燃电缆、加快尾矿库治理并实施逐步退出方案、启动渣资源化改造、推进机械化采矿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安全环保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升本质安全环保水平。

以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绿色运行为方向,探索构建覆盖产业链全流程的安全环保管控体系,持续推进绿色产品的研发、绿色技术的创新,以及绿色产业的培育,努力打造绿色竞争力。

——坚持开放发展,建设能力更大的中金岭南。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带动就有了“路”,有“路”之后方可聚“流”,聚“流”才能兴“产”,兴“产”才能兴“企”,最终形成经济带。

如今,中金岭南正在把融入变成火热的行动。

矿业板块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抓住行业周期性机会,强化资源掌控,继续创造条件开展并购。冶炼板块认真探索国际产能合作的切入点和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擅长的领域,选择那些“能干、会干、干得好”的项目,加快推进技术输出,实施装备和产能“走出去”,有的放矢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金融、贸易板块充分发挥特区、湾区、自贸区的叠加优势,以湾区经济新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战略合作,加快打造产业发达、功能齐备、协同共享、集聚外溢的开放型经济。工程技术板块以项目为依托,努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设计、工程建设、服务等全产业链输出。

——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员工满意的中金岭南。

心不变,梦永恒。员工是念兹在兹的不变初心,更是接续梦想的永恒坐标。大力弘扬感情认同、利益认同和理念认同的“三个认同”,进一步明确凝聚价值共识、践行价值追求的路径和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方针,构建依靠员工、成就员工、造福员工的长效机制,打造中金岭南人的“命运共同体”,让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让改革创新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员工。

历史的答案告诉我们:中金岭南穿越改革开放40年的时空,解放思想从未停顿、从未止步。改革开放先行者“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冲天干劲依然在延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胆识气魄仍然在传承。

夜幕之下,从深圳湾畔眺望,于时代潮头注目远方,不远处,灯火辉煌的深圳湾跨海大桥,两根高高耸立的桥塔灯光闪烁,将未来航程照亮。

向历史致敬,朝未来进发。再一次站在时光的隘口,触摸走进“春天里”的这片热土,随着新一轮战略规划的开启,中金岭南发展将步入全面提速期,有为无畏、蹄疾步稳,又一个肇始于春天的故事,正在南国雄浑落笔。

责任编辑:郭沛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