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硬核技术流!干湿法拆解 梯级利用 利润空间计算 都在这里了!
2018年09月11日 15:14 4242次浏览 来源: 上海有色网 分类: 锂
之所以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主要由两部分驱动:一是环保性,二是经济性。 电池中含多种有害物质,随意废弃将对生态产生巨大影响。 大量的退役电池将对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尤其是动力电池中的重金属、电解质、溶剂及各类有机物辅料,如果不经合理处置而废弃,将对土壤、水等造成巨大危害且修复过程时间长、成本高昂,因此回收需求迫切。 锂电池里面通常含有的物质如下表格,根据2011版美国有害物质列表数据,Ni、Co、磷化物得分超过1000,被认为是高危物质。如果废旧锂离子电池采取普通的垃圾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其中的钴、镍、锂、锰等金属以及无机、有机化合物必将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物质如果进入生态,可造成重金属镍、钴污染(包括砷),氟污染,有机物污染,粉尘和酸碱污染。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及其转化产物,如LiPF6、LiAsF6、LiCF3SO3、HF、P2O5等,溶剂及其分解和水解产物,如DME、甲醇、甲 酸等,都是有毒有害物质,可造成人身伤害,甚至死亡。 电池材料回收的经济价值,主要则在于材料再生价值和能量价值再挖掘。 这包括了三个方面: 1、锂电池在高端用电器上退役以后,依然可以满足部分低端用电器的需求,通常是电动玩具、储能设施等,回收后的梯次利用能够赋予锂电池更多的价值,特别是退役动力锂电池; 2、即使电学性能无法满足更深层次的使用,但其中所含有的Li、Co、Cu等相对稀有的金属依然具有再生价值; 3、由于部分金属还原耗能与金属再生能量存在巨大差异,如Al、Ni、Fe,导致金属回收具有能耗上的经济价值。 不同类型锂电池含有不同种类金属及其比例,1吨传统消费类的钴酸锂电池中对应约170公斤钴金属,而在铜、铝、锂方面,含量大都相似。因此,总体来看钴酸锂电池的回收价值将大于其余类别,如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电芯在动力电池成本中占比达到36%,若扣除毛利则电芯占比高达49%;在消费类电池中电芯成本占比更高。而在电芯中,富含镍钴锰等金属元素的正极材料的成本占到了45%。 目前,资源化回收过程包括预处理和后续处理两个阶段。 预处理是将废旧锂电池放入食盐水中放电,除去电池的外包装,去除金属钢壳得到里面的电芯。 电芯由负极、正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负极附着在铜箔表面,正极附着在铝箔表面,隔膜为有机聚合物;电解液附着在正、负极的表面,为LiPF6的有机碳酸酯溶液。 后续处理环节是对拆解后的各类废料中的高价值组分进行回收,开展电池材料再造或修复,技术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干法回收技术、湿法回收技术和生物回收技术。 干法回收技术是指不通过溶液等媒介,直接实现各类电池材料或有价金属的回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分选法和高温分热解法。 干法热修复技术可对干法回收得到的粗产品进行高温热修复,但产出的正、负极材料含有一定杂质,性能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要求,多用于储能或小动力电池等场景,适合磷酸铁锂电池。 火法冶金,又称焚烧法或干法冶金,是通过高温焚烧去除电极材料中的有机粘结剂,同时使其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冷凝的形式回收低沸点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炉渣中的金属采用筛分、热解、磁选或化学方法等进行回收。火法冶金对原料的组分要求不高,适合大规模处理较复杂的电池,但燃烧必定会产生部分废气污染环境,且高温处理对设备的要求也较高,同时还需要增加净化回收设备等,处理成本较高。 湿法回收技术是以各种酸碱性溶液为转移媒介,将金属离子从电极材料中转移到浸出液中,再通过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等手段,将金属离子以盐、氧化物等形式从溶液中提取出来,主要包括湿法冶金、化学萃取以及离子交换等三种方法。 湿法回收技术工艺相对比较复杂,但该技术对锂、钴、镍等有价金属的回收率较高;得到的金属盐、氧化物等产品,高纯度能够达到生产动力电池材料的品质要求,适合三元电池,也是国内外技术领先回收企业所采用的主要回收方法。 生物回收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浸出,将体系的有用组分转化为可溶化合物并选择性地溶解出来,实现目标组分与杂质组分分离,最终回收锂、钴、镍等有价金属。目前生物回收技术尚未成熟,如高效菌种的培养、培养周期过长、浸出条件的控制等关键问题仍有待解决。 当前回收效率更高也相对成熟的湿法回收工艺正日渐成为专业化处理阶段的主流技术路线;格林美、邦普集团等国内领先企业,以及AEA、IME等国际龙头企业,大多采用了湿法技术路线作为锂、钴、镍等有价金属资源回收的主要技术。
责任编辑:dl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