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铝西南铝推进科技创新侧记
2018年09月25日 9:40 544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龙洋冰
近年来,中铝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不懈推进科技创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东风”“长征”系列火箭、“天宫”系列目标飞行器、“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探月卫星、新型战机、舰船、国产大飞机、“天眼”等数十项国家重点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项目上都可以看到“西南铝造”的身影。
制度建设引领
2017年5月5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架飞机拖着热浪冲出跑道,机翼两侧的发动机发出轰鸣的嘶吼,国产大型客机C919,这架承载着中国人科技强国之梦的飞机终于翱翔在了蓝天上。在C919的机翼、机翼活动面、机身中央翼等起落架部分上有来自西南铝的600余件铝合金关键结构件。
早在国产大飞机项目启动初期,中铝西南铝就参与了由中国商飞带动的材料研制工作。通过10多年的努力,西南铝通过了航空材料质量体系和特殊工艺Nadcap认证,并先后为大飞机项目开展成熟铝合金材料性能测试、工艺验证提供了多批次铝合金板、锻、型材,目前锻件已实现向中国商飞批量供货, 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在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背后离不开科研体制机制建设的支持,西南铝积极探索建设科技自主创新机制,通过建立以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科研体系,不断完善科研管理、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考核与评价、分配与激励等制度和措施,出台了《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等制度。
除此之外,西南铝还建立了注重绩效的项目负责人甄选和竞争机制,为了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力,采取了“项目组编制各阶段试制方案、掌握进度;职能部门组织协调;试制单位积极配合”的链式研发架构,从科研体制机制建设的根本上保证了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才建设助推
2018年3月21日,重庆市江津区码头,有着“世界第一环”之称的“西南铝造”直径10米级铝合金大锻环缓缓地从吊车上卸下,经过1个月的长途跋涉,它即将被运回西南铝锻造厂进行下一步加工。
从5米到9米再到10米,锻环的直径一点点的在增加,制造难度更是成倍的增长,这背后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制造出直径10米级铝合金大锻环的企业,西南铝锻环制造水平的经验从无到有,从最初探索性的实验到拥有完整的制造工艺,这都离不开人才建设的支撑。
为培养技术型人才,除了传统的“师带徒”模式外,西南铝还成立了刘永刚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它是由国家级技能大师刘永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丽芳等12名高技能人才和科技人员组成。以大师工作室为核心,将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创新模式扩大至整个西南铝。
人才建设是企业做优做强的基础,为了更好的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柔性引进高端人才。2017年,西南铝引进了1名全职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了1名博士后,为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增强年轻技术人员的获得感,以新进博士、硕士为核心新组建了“材料成型CAD/CAE仿真技术研究团队”,主持开展相关领域的研发工作,拟定人才需求计划,独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面向全公司招聘研究成员。
通过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使西南铝人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造就了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锻炼了一批技术型和创新型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增加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
精益求精成就
航空航天薄板成品率同比提升2.1%,某型号大板锭成品率同比提高了2.69%……
近年来,西南铝产品质量大幅度提升,成品率不断增加。精益求精,是西南铝万众创新的核心理念,是对工匠精神的躬行实践。
航空航天薄板作为西南铝的重点产品,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是科研创新技术团队的重点攻关对象。
西南铝航空航天薄板攻关团队技术人员通过对影响薄板成品率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不断进行小规模试验,终于识别出影响航空航天薄板成品率的主要原因是几何废料大、表面质量不稳定。经过分析,提出了通过优化投料组合,减少几何废料;优化生产工艺,减少退火粘伤,从而提升了产品表面质量,提高了成品率。
“看似只是对生产工艺做出了小幅度的优化,但成品率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半年甚至数年的努力积累和坚持才有可能获得百分之一的突破。”压延厂技术科副科长滕明和说道。
西南铝将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的提升作为万众创新项目来推广,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传递到了所有职工的心中,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活动,打造一支具有敏锐创新意识、掌握先进技术、爱岗敬业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实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西南铝将以科技创新为发展第一动力,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不畏创新路上的艰难险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