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延伸产业链大做“镁”文章 填补我国高端镁产品生产空白
2018年09月28日 8:51 7413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分类: 镁资讯 作者: 石晶
目前,由于全球菱镁矿生产遇到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全球镁砂供应吃紧,价格一路走高。这给过去受技术、工艺限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青海盐湖卤水镁资源开发提供了绝佳机遇。我国企业用10年时间,自主研发出盐湖镁资源综合利用专利技术,填补了我国高端镁产品生产空白——
“当盐湖镁产业发展到与盐湖钾肥等产业规模相同时,才能真正走上循环经济道路。”在近日举办的2018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钾肥资源开发和生产企业、专家学者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全球镁砂供应吃紧
目前,镁资源分两大类:一类是矿石资源,以菱镁矿为主,还包括白云石、蛇纹石、水镁石等;另一类是盐湖卤水镁资源及海水镁资源,其镁资源储量更大。
据介绍,全球已探明的菱镁矿储量为24亿吨。菱镁矿储量丰富的国家包括俄罗斯(6.5亿吨,占总储量的27%)、中国(5亿吨,占总储量的21%)和韩国(4.5亿吨,占总储量19%),三国合计占全球菱镁矿储量的67%。
从全球镁产品市场看,需求量最大的是用作钢铁、有色冶金、玻璃、水泥等行业高温内衬耐火材料的原料烧结镁砂和电熔镁砂,年需求量约为1400万吨;其次用作镁肥、饲料及脱硫剂的轻烧粉,需求量约为600万吨。此外,就是用于化工、橡胶、塑料、电子、陶瓷及医药食品等领域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这类产品品种繁多、市场高度细分,年需求量约为200万吨。
虽然目前全球镁产业市场容量有限,但由于镁产品价格高、附加值高,镁产业的总产值和利润水平并不比纯碱产业低。
过去,我国辽宁南部地区菱镁矿镁砂企业一统天下,吸引了奥地利、日本等世界知名镁砂及制品生产企业纷纷到辽宁合资建厂,生产各类镁质耐火材料原料及制品700多万吨,产品覆盖90%的国内市场和60%的国际市场,成为世界镁砂制造中心和名副其实的中国“镁都”。
但近年来,一方面由于菱镁矿资源过度开采及乱采滥挖导致矿石品位不断下降,产出的镁砂产品氧化镁含量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不能满足耐火材料等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恶性竞争,加上技术装备落后,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去年以来,已有部分企业被迫停产或关闭,导致全球镁砂供应吃紧,价格一路走高。
盐湖镁产业迎来机遇
对此,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镁化合物分会专家学者认为,青海盐湖镁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我国柴达木盆地有大小不等的33个卤水湖、半干涸盐湖和干涸盐湖,镁盐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镁资源总量的90%以上。
长期以来,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主要以钾肥生产为主,在钾肥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富集镁盐的老卤作为伴生物,每生产1吨钾肥就要产生12吨水氯镁石。但是,受技术、工艺限制,这部分镁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给青海盐湖提钾带来了严重的“镁害”。
从2006年开始,为了让柴达木盆地的“镁害”变废为宝,缓解国内镁砂需求,西部矿业集团西部镁业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围绕水氯镁石做“镁”文章,开始探索盐湖镁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成为青海在这一领域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化工专家徐徽告诉记者,察尔汗地区盐湖钾肥企业每年排放的老卤折合成水氯镁石约6000万吨,可生产1000万吨氧化镁,所以青海盐湖镁资源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企业十年攻关结硕果
西部镁业公司以青海察尔汗盐湖钾肥企业的生产废弃物——水氯镁石为原料,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建成了国内外第一套年产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生产装置,并以该装置生产的高纯氢氧化镁为中间体,进一步生产出高纯氧化镁、高纯烧结镁砂和高纯电熔镁砂等一系列下游产品,填补了我国高端镁产品生产空白。
作为我国唯一的盐湖镁化合物生产企业,西部镁业公司用10年时间不断改进工艺、延伸产业链,一举攻克26项技术难关,生产出高纯氢氧化镁、高纯氧化镁等5种系列产品,产能和工艺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订单已排到2019年年底。
今年上半年,西部镁业公司累计销售产品约2.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约7700多万元,产品销量和销售收入均已超过2017年全年。目前,该公司计划通过引进技术,进一步将氢氧化镁年产能扩大到20万吨。
上海实业振泰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宗俊表示,随着电力、机电等行业迅猛发展,在质量和成本方面都对镁等原材料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徽表示,未来3年到5年,我国高纯氢氧化镁生产能力有望从目前的10万吨发展到100万吨,为下游镁产品应用带来显着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