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春华秋实——纪念有色金属工业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10月18日 10:19 110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有色金属工业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锐意改革、砥砺奋进,使有色金属工业沧桑巨变,跨越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回顾40年艰辛的发展历程,作为有色工业40年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砥砺奋进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征程。改革开放4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92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这一时期,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探索目标模式阶段。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成为国务院直属管理单位。从此,有色金属工业列入独立行业。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加快发展,先后从日本引进了一批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铜铝冶炼技术和装备,建成了江西铜业基地和贵州铝厂,并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冶炼和加工企业。这些项目投产后,迅速提高了有色金属产量。这一时期,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978年的100万吨,增加到1992年的300万吨,年均增长8.1%。

(二)第二阶段(1992~2002年)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这一时期,我国正处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阶段。有色金属工业经历了三年脱困和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阶段。

从1996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有色金属企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国家及时采取了“债转股”“政策性关闭破产”“贴息技术改造”三项措施,妥善解决了企业遗留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3年底,45家有色企业债转股金额309亿元,198户企业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中央财政拨付破产费用缺口资金116亿元。另外,通过企业改制重组,有31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共融资350多亿元。随着上述措施到位,到1999年底,全行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这一时期,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1998年,国务院批准,解散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了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大部分中央所属有色企事业单位下放地方管理。2001年,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这一时期,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992年的300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1012万吨,年均增长12.9%,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三)第三阶段(2002~2012年)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这一时期,我国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

这10年,也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速度最快、企业经济效益最好、技术进步最明显、综合实力增长最显著的发展时期。中央企业和地方骨干国企,通过战略重组和改制上市,迅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一批民营企业投资有色行业,快速做大做强,形成了以国企为主导、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有色金属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及时向有关部门及中央领导报告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建议》,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关怀下,时任副总理张德江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务院专题研究有色金属工业问题会议,及时出台了对铝铜锌等品种收储、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降低17个品种出口关税等“八项政策”措施,很快使生产经营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10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实现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4.3%、37.9%、33.6%和25.8%。

(四)第四阶段(2012~2017年)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这5年,有色金属工业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显著成效。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速度放缓。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实现利润、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分别为6.4%、2.8%、0.9%;而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下降4.1%。但是,随着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向低碳、绿色转变,产品迈向中高端。有色金属工业布局由国内向“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开放型转变。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了境外大量铜铝资源,同时又向海外输出中国技术、装备、标准和服务。

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成功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跨越。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从产品短缺到产量、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的转变;从主要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到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和电解铝技术输出国外的转变;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促进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40年的砥砺奋进,铸就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辉煌。

(一)持续快速发展最为明显

改革开放40年来,有色金属工业最显著成就是持续快速发展。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978年的100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5501万吨,年均增长10.8%;主营业务收入由84亿元,增加到5.6万亿元,年均增长18.1%;实现利润由12亿元,增加到2298亿元,年均增长14.4%;进出口贸易总额由8.1亿美元,增加到1348亿美元,年均增长14.0%;固定资产投资由14亿元,增加到5770亿元,年均增长16.8%。

(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初期,有色企业通过产学研技术攻关,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了自主创新,成功研发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应用生产,迅速实现了产业升级。新世纪以来,加快了产业基础研究和协同创新,在矿山、冶炼、加工与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电解铝技术进步最为明显,本世纪初,自主研发的300kA大型预焙槽铝电解技术,首次采用中国技术和装备在伊朗、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建厂。近几年来,600kA超大型槽已系列生产,属世界首创,国际领先。目前,电解铝整体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铜冶炼自主研发的旋浮铜冶炼、氧气底吹、双底吹和“两步炼铜技术”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批先进的铜、铝加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厚板高端航空铝材已用于大飞机和军工等领域,高铁用铝材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超粗、超纯和超细均质硬质合金、核电锆铪材、航空航天用高强镁合金、钛合金大规格挤压材/锻件以及稀有金属其它深加工材料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三)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40年来,始终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全部淘汰了落后产能,实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冶炼加工一体化。一批铝企业,实现了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及煤-电-铝-体化。铝加工企业向深加工和组(部)件及装备中高端方向发展。

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

四是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产业布局。统筹考虑境内外资源、能源、环境和运输等生产要素,优化产业布局。山东魏桥、信发集团利用境外铝土矿资源,建成了大型氧化铝项目;金川和中铝利用境外铜资源分别在广西防城港和福建宁德建设了现代化的40万吨铜冶炼厂。铜铝加工企业向珠三角、长三角等消费地聚集。

(四)绿色低碳协调发展

有色金属工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仍然属于高耗能、污染严重行业。40年来,重点解决污染防治,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一是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以电解铝生产为例,普遍采用大型预焙槽后,2017年与1983年相比,每吨原铝节电3983千瓦时,全年可节电1326亿千瓦时。铜铅和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均有大幅下降。

二是以铅、砷、镉、汞等重金属污染物防治为重点,加强重点防控区和重点企业的防治。韶关冶炼厂、株洲冶炼等有序进行了环保搬迁及产能退出。全面推广了重金属废水、废渣、废气的处理技术与无害化回收利用。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尾矿砂、熔炼渣和废水、余热资源化利用水平。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创新回收模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提高了有价元素回收利用水平。

(五)国际化经营迅速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有色金属是最早与国际标准、价格接轨的产品之一。加入世贸组织后,通过大量进口铜铝资源,出口钨、锑、稀土金属等初级产品,成为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大国。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有色企业抓住国际矿业有利机遇,采用并购、对外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在境外开发矿产资源和国际产能合作,开创了有色企业国际化经营新局面。

一是大力开发境外矿产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近几年来,中铝收购的特罗莫克铜矿、中国五矿邦巴斯铜矿、紫金矿业卡莫阿铜矿、洛阳钼业麦克米伦铜钴矿等,使境外铜权益资源量超过了国内资源量。

二是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下属宏桥集团组成“三国四方”的“赢联盟”联合体,在几内亚承担了从铝土矿开采、港口建设到海上运输等一条龙管理工作。短短几年,实现了从几内亚进口铝土矿零的突破到3000万吨。同时,山东魏桥集团在印尼建设的200万吨氧化铝项目,一期100万吨已顺利投产;酒钢集团收购的牙买加阿尔帕特氧化铝厂复产改造后,氧化铝产量可达200万吨。

三是设计、施工和工程总承包国外有色项目,取得良好成效。中铝国际工程公司、中色矿业股份公司等承揽了大量铜铝铅锌镍项目,为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出了贡献。

四是有色企业对外投资规模逐步增加,投资领域不断拓展。从地质勘查、设计、施工到工程总承包,带动了中国技术、装备、标准和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走出去,为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有色金属工业建成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产能巨大的产业体系,成为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国。2017年中国铜铝铅锌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8%、55%、42%和45%;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54%、41%和47%。

有色金属企业在国际上地位不断提升,2018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五矿、正威国际、山东魏桥、中铝公司和江西铜业入榜。

近几年来,我国有色金属积极推进标准国际化战略,努力将中国先进标准国际化,取得实质进展。

主要经验

回首过去,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改革开放是立业之基、发展之本。

二是融入经济全球化为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三是科技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

五是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六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

七是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走国际化经营之路。

八是人才是关键,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

实现梦想

4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有色金属工业大国梦。

回首来路,40年的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之本、大国之基、必由之路;创新驱动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是发展的重要保障。

放眼国际,有色金属工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工业4.0”,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红利”,给我国造成双重压力。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端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为有色金属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立足国内,有色金属工业既有巨大的国内需求支撑持续发展的动力,又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动能转换缓慢、“大而不强”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困扰。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新材料和重大设备仍是发展中的短板,尚待解决。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具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有40年积淀的雄厚物质基础;有40年弥足珍贵的经验;有宏大的科技创新队伍;有勇于开拓奋进的企业家精神。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宏伟的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梦。到那时,全行业综合实力、科技实力、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世界有色金属工业领先国家。让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号召,团结奋进,顽强拼搏,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