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巅峰一念间——豫光集团改革开放40年发展之路
2018年10月30日 9:14 1041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段高高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谈起豫光集团的发展历程,人们总会问:“为什么豫光能够成功?是有资源,有交通,还是有资金,凭什么?”
诚然,如果把豫光的发展作为一局棋,那么,一万种推演结果里,豫光都不可能成为赢家。在许多发展节点,如果没有再去努力一点,就不会有今天的豫光。可谓是,一念成功,一念成空。
然而这就是现实的魅力,事实上,豫光确实创造了这个奇迹。如果非要问为什么,只能是应运而生,顺应潮流。
1978年,在河南省西北角的小县城济源,随着下班的铃声响起,豫光集团的前身济源综合冶炼厂的人们说说笑笑地走出厂门。他们不知道,有一股名为改革开放的春风,从遥远的海边开始吹来。
这一年,24岁的杨安国离开了六朝古都南京,他从华东工程学院毕业,回到家乡济源。那一年,他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他不知道未来会肩负起多大的担子,他只知道,他有一腔热血,满怀豪情,要奉献给祖国,奉献给家乡。
现在,他偶尔沉思时,才恍然明白,自那时起接下来的30多年里,他肩负的是将一个县办小企业做优、做大、做强,扩张为产值300亿元的一流企业的任务。他肩负的是推动中国铅冶炼跨越升级,是构建一个铅锌铜和谐共生的循环经济样本,是建立中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模板的使命。
杨安国笑称:“如果那时候知道将要面临的是怎样的挑战,也许根本就走不下来。如果现在面临当初那样的困难,也不一定敢去挑战。”
对手是时代
1978年,豫光生产矿灯18万盏,铅35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340万元。矿灯的生产是豫光当时的主业,而豫光矿灯的对手,全都是“巨无霸”,不是隶属于国家煤炭部的直属企业,就是属于省煤炭厅的直管企业,豫光以县办企业的弱势之姿,面对着这些庞然大物,全然无惧,战意酣然。豫光并不怕,因为时代在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的浪潮给各个行业带来变化,只有发现这些变化,才能制胜。
拼质量,拼服务,这是当时豫光的策略。主动出击,到处寻找商机,用质量说话,把服务延伸到充电架等细枝末节,让矿工们下井时喜欢上豫光矿灯,离不开豫光矿灯。
1984年,杨安国担任副厂长,那时候豫光生产的矿灯达33万盏,电解铅1400吨。豫光依靠着从时代中汲取的力量,慢慢地,艰难地奋斗着,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矿灯厂,发展到全国最大的矿灯厂。
2003年,豫光矿灯产量突破100万盏,占据了行业半壁江山,大家称之为“豫光矿灯照亮了半个中国”。豫光已经完成了一项不可思议的决战,在那些庞然大物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成就了矿灯行业的不败金身。
然而,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对手,是时代。就在豫光似乎达到了巅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杨安国力排众议,决定在发展矿灯的同时,大力发展铅冶炼。他看到时代在变化,矿灯行业已经一览无余。而街上的汽车在增多,铅的需求不可估量。他拿起十二分的勇气,离开矿灯的王座,重头来过,继续一场新的挑战:从一个不知名的小铅冶炼企业,一步步前进。
因为,那是一个奋进的时代,前进的人们,终将走在前列;在等待的人们,可能会被时代抛弃。
事实证明,顺应时代的选择是正确的。当豫光生产经营的重心转为有色冶炼后,后来由于锂电矿灯的兴起,铅酸矿灯被市场淘汰,而这场对于企业本应该是生死存亡,可能会导致企业轰然倒塌的一场浩劫,在豫光这里得到了平稳安然的过渡。
一步一层天
在杨安国决定发展铅冶炼时,豫光铅冶炼每年只有1000多吨的产量。扩大规模,不是动动嘴说一说就可以了,上项目,是要资金的。
1986年,豫光决定对铅冶炼系统进行搬迁改造,工业出城,项目上山。企业自己设计,预算500万元,彼时,矿灯的资金也不充裕,钱从哪里来?当时的济源县城,只有一家小银行,贷款也无处可贷。豫光找到煤炭部,承诺用未来生产出的铅还债,借了200万元。又找到一个物资贸易部,先借走价值200万元左右、存放已久的铅锭,未来用新的铅锭偿还。就这样,找来了一期的资金。
1987年,金银铅一期破土动工。项目投产后,铅冶炼产能达到5000吨。
1990年,金银铅二期工程动工,项目投资950万元。同样没资金,豫光找到省里,借“安彩项目”的由头,找来了200万元资金。国家黄金总局有大量的含金矿无法处理,而人民银行有这方面的“黄金贷款”,却没人能用,豫光又找了过去,找来项目剩下的资金。项目投产后,豫光铅产能1万吨,黄金2.5万两,白银12吨。
1992年,豫光与中国黄金总公司联营,1993年金银铅三期扩建破土动工,投资总额近1亿元。项目建设困难时期,公司员工集资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项目建成,豫光铅产能突破5万吨。
2000年,金银铅四期破土动工。那时,富氧底吹技术是没人敢用的,豫光用了。没有资金,豫光一个地方小厂,找到国家经贸委,立志颠覆铅冶炼现状、让行业变得更好的豪情,找来了贴息贷款。项目建成投产,豫光铅产能突破10万吨。
至此,豫光一直在找资金,找项目,才艰难地杀出重围。2002年,豫光金铅上市了。这是中国铅冶炼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
杨安国说:“太累了,干完这个项目就缓一缓,休息一下。”
可是有些风景,只有登上了更高的山峰才能看到。而豫光看到了更美的风景,不愿意就此停下。时代的潮流也在涌动,如果随波逐流,可能再也赶不上进度了。
走出自己的路
2003年,豫光30万吨电锌工程一期破土动工。这是豫光为了和自己的铅冶炼形成互补,准备上马锌冶炼项目。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锌冶炼,为了安全起见,豫光咨询了10家单位,有9家明确地表示:“这个项目不能上,谁上谁死!”唯一一家支持的单位,还是一家可能出于承接业务目的的设计单位。豫光还是决定上项目,因为铅锌互补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2008年,豫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态高铅渣直接炼铅技术试验成功,2010年,豫光直接炼铅生产线投用,豫光铅产能突破40万吨。
2012年,试验了无数次都不成功的双底吹炼铜工艺在豫光成功,2014年,豫光双底吹炼铜生产线投产。
这么多年来,豫光是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从未停步,一步步做到了现在的300亿元。
有记者采访杨安国,这样评价他:“您是豫光的领头羊。”
杨安国说:“不是我,是历代的班子。”
历史还是未来,一切都不太真实,只有站在当下,才能体会到抉择的困难。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如今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豫光的生产经营,能看到的,是勇气,是责任,是步步为营,是刀尖上的舞蹈。
说起来,这中间的故事,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白云苍狗,瞬息万变,一念之间。而实际上,这中间的故事,细细道来,讲个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其中的艰辛,也只有当事人才明白。
当人们还在埋头与矿粉作斗争时,豫光已经“玩”起了资本;当人们还在家里等待的时候,豫光已经走了出去;当人们还躺在功劳簿上的时候,豫光开始拼服务拼质量;当人们还在抢着扩大规模的时候,豫光已经提出了“绿色冶炼”的口号。
回首望去,一切,有它的偶然性,但是,一切也有着必然性。豫光的成长,不具备可复制性。豫光的成长,是时代的馈赠。然而也只有抓住每一个机会,才能成功。也许一念之间,一次没有抓住机会,就永远错失了时代的节奏。虽然走过的路不可能再重复一遍,但是走过的路留下的精神,却永远留在豫光。
只有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紧跟时代的节奏,才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时代对你的馈赠。
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如今,我们也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下一步该如何走?要去看,去听,去想,去思考,感悟时代的召唤。
责任编辑:郭沛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