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 绿色回归显成效

2018年12月03日 15:0 68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毕节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大力实施“净土”工程,持续开展历史遗留铅锌冶炼废渣场地治理,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实施项目工程、强化项目管理等举措,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自治县三县区历史遗留铅锌冶炼废渣场地已恢复植被62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堆场的土地利用率和生态完整性得到大幅提高。

一、科学制定推进计划。针对铅锌冶炼历史悠久、废渣场地分散面广,治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科学研判,切实论证,分阶段、分步骤持续推进治理任务。“十一五”期间相继组织开展了对全市土法炼锌污染调查,对部分炼锌废渣地进行覆土复绿治理研究等工作,通过开展合作形成了《重点炼锌废弃地区域治理研究和规划》;在前期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毕节地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并以《毕节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开展治理;“十三五”期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历史遗留炼锌废渣得到彻底整治的治理目标,目前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自治县《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已获批复,各项治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持续实施项目工程。市委、市政府将确保辖区内生态环境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11年以来,全市共争取上级资金23610万元,持续推进了对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自治县33个历史遗留铅锌冶炼重金属废渣堆放区域的治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两级切实加强项目前期监管,建设过程监管和资金监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通过配套建设废渣堆场渗滤液收集池、标志标牌和宣传牌,防止渗滤液流入周边土壤和水体环境,防止农民在废渣治理场地进行农业生产等行为,并开展定期不定期巡查等,强化了项目风险管控。

三、治理工作取得实效。2011年以来,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自治县通过项目实施,组织开展了对废渣、植物、土壤、水样等的采集和分析测试,三县区完成历史遗留铅锌冶炼废渣污染状况调查,通过工程治理,治理区域范围内修复成效初显,涉及项目33个,已完成项目22个,目前累计治理废渣约779.56万吨、治理面积925.91亩、恢复植被62万㎡,正在治理废渣约419.4万吨、治理面积约620.7亩、拟恢复植被41万㎡。组织有关单位对已完成建设的废渣治理点适时进行后评估,跟踪掌握治理成效。通过对七星关区已治理废渣堆场进行检测评估,七星关区杨家湾镇站坡村铅锌废渣渗滤液中铅浓度从治理前的1mg/L降低为0.002-0.004mg/L,镉浓度从治理前的0.05mg/L降低为0.0026-0.0073mg/L,铅下降了99.6%-99.8%,镉下降了85.4%-94.8%。七星关区周驿村长岩头铅锌废渣渗滤液中铅浓度从0.341mg/L下降到0.128mg/L,下降率为62.5%,锌浓度从2.02mg/L下降到1.29mg/L,下降率为36.1%,镉浓度从0.028mg/L下降到0.013mg/L,下降率为53.6%。其余治理区域铅锌废渣经治理后渗滤液中铅浓度均低于0.001mg/L,镉浓度均低于0.0001mg/L,均达到排放标准限值,治理成效明显。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