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2019年02月26日 8:35 1188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稀土 作者: 李宝乐
2018年,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风雨兼程,足音铿锵。
“我们以‘提档升级、争创一流’为目标,努力拼搏、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办公室主任高扬这样判断。
这一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11项团体标准获得首批内蒙古自治区领航标准数量,占内蒙古自治区85%,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发明专利授权量142项,内蒙古自治区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
这一年,高新技术令人惊艳:希捷环保脱硝催化剂项目产品综合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科世纪世界首条稀土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生产线实现规模化生产;昊明新电源镍氢动力电池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超导磁共振、江馨微电机智能驱动电机等项目填补自治区产业空白。
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来之不易的耀眼成绩。2018年,是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同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结合地区实际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有效应对环境变化,迎难而上、勇毅前行,朝着高标准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迈出新的步伐。
坚持稳中求进
“六稳”工作取得新突破
2018年初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减缓,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的大环境,包头稀土高新区各部门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抓住机遇,把握主动,努力办好自己的事,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既对“变”保持清醒,更在“不变”中保持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政策措施协同发力,政策组合迎来良好整体效果。
人民生活更有保障。新增城镇就业20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下。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一本上线率达74%,高于包头市下达指标31个百分点。医疗保障日趋完善,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首家“智慧医疗孵化基地”。文化事业不断繁荣,2个街道文化站获评“自治区优秀文化站”。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建立困难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帮扶困难家庭79户。金融风险有效化解,全年化债28.75亿元。5个环境重点工程全部完成,中央环保督察18件反馈问题全部按期办结,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289天、包头市五区排名第一。
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3家民营企业获得自治区优秀民营企业表彰,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财政收入稳健增长,连续五年位居包头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总量位居包头市首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步,百姓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毫无疑问,2018年的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社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又一次交出亮丽的成绩单。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包头稀土高新区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专注“上台阶”,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突破。
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科技、管理、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
一场因稀土资源引发的“染色革命”正在包头稀土高新区悄然展开。这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洪杰团队研发的无毒无害绿色、环保新型稀土硫化物着色剂正逐步走向量产,目前已下线稀土口红和稀土釉陶瓷等产品,并将在涂料、油墨、油漆、橡胶及塑料等领域广泛应用,是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次重大突破。
不仅如此,包头稀土高新区还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稀土新材料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22个国家级基地(中心),获评自治区唯一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等发展战略,推动呼包鄂协同发展,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在2018年举办的上海国家会议中心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内蒙古北方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GE公司、美国康明斯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
2018年,包头稀土高新区还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出口3.8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1%,出口2.25亿美元,同比增长39.8%,进口1.56亿美元,同比增长71.4%。
此外,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三大板块发展,建成区、滨河新区、希望园区,分别形成了以稀土和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和生物医药、铝铜精深加工和稀土新材料后加工为代表的产业组团。坚持绿色发展,强化“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约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连续三年列市五区第一。坚持共享发展,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最根本的发展要求,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城乡低保等6项民生指标位列内蒙古自治区第一。
迈向高质量发展
三大变革有突破
坚持把聚力实施三大变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轮驱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质量变革深入人心,核心技术屡获突破,正在“脱胎换骨”
资源变身了。中科智能公司,依托中科院电工所顾国彪院士团队和科技部“万人计划”赵欣博士团队力量打造的5万台套精密伺服电机加工示范线建成投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空白填补了。2018年11月24日,“5N高纯氧化铝项目”中试成功并产出首批产品,填补了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高端产品的空白。本项目技术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佼教授团队,团队拥有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纯铝提纯工艺及装备,在国内首次制备出了5N5和6N超高纯铝锭,实现了纯度超过5N5的超高纯铝锭的规模化生产。
工艺传承了。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联合研发,成功实现了基于骨明胶的胶原蛋白生产工艺创新,其产品品质是定位于千位分子量的高品质胶原蛋白,技术独创、具有垄断性,国内尚未有同类公司具备这种能力。
效率变革迎难而上,垄断“高地”被攻下,低效“洼地”被填平,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破除垄断,企业成本降了。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希望工业园区,包头震雄铜业有限公司的部分厂房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公司落户高新区后,相关部门为企业积极申请到了0.26元/千瓦时的优惠电价,细算下来,年预计可节省1000万元,产品竞争优势将大大增强。”公司副总经理董德付信心满满地说。
简政放权,办事效率高了。2018年11月17日,包头昊明稀土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亿安时稀土动力电池建设项目顺利投产,这是包头制造的首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电容型稀土镍氢动力电池。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爱东将其归功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包头稀土高新区为我们量身打造建设了厂房等基础设施,推行“保姆式”服务,缩短了项目的建设进程。”
动力变革火热推进,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战场,尊重人才,崇尚创新,鼓励创业,新动能加速形成
2018年,新增商事主体1422户、增长26%,新培育19家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14万平方米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全区在孵企业近千家。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集中发展3年的英华融泰,有16个系列近400多种型号产品畅销全国,覆盖4000余家医院和门诊;是不到4岁的哈木格,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包头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公司品牌价值达到3.91亿元。一个个材料、医学、信息技术界的“创业英雄”,让多业态跨界合作、彼此协力,使新动能快速崛起、加力融合,形成了一片多元共生、茂盛繁密的创新森林。
“尽管今年挑战不少,但国家大力倡导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相融合,为我们创业者带来了新机遇。我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达1.51亿元。”青山电器董事长周健说。
深化改革开放
坚定信心促发展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包头稀土高新区坚持“不畏浮云遮望眼”,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敢啃“硬骨头”,让要素流通更畅、企业负担更轻。
2018年9月10日,第十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召开,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洪杰在论坛上强调了延伸下游产业应用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属于世界稀土原料生产大国、功能生产材料生产大国,还不是稀土高端应用的强国,这个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我们的优势是我们以稀土原料、稀土功能材料作为出发点延伸产业应用,这很重要,可以为后期产业应用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显示,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送检的陶瓷样片,具有抗菌功能,目前已研发出12种产品,并获得四项国家专利。
在万水泉大街上,64路公交车正风驰电掣。该款车型是包头市首次用于公交运输的稀土动力电池纯电动公交车。韵升强磁成为国内重要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从材料到成品,这里处处闪现着稀土终端产品的身影。
2018年,共实施稀土重点项目46个,建成投产32个,中鑫安泰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0个月时间。永磁、储氢、抛光等稀土新材料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磁材产量连续5年保持30%以上增速,增长了3倍。
与此同时,包头稀土高新区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促进集群集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深入落实全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和“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加速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推动喜凯隆30万吨铝镁合金、威丰电磁10万吨取向硅钢等一批铝铜精深加工项目达产达效,铝水在已经实现100%就地转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二次转化,铜转化率由76%提高到了100%。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面向复兴之路上的光明前景,包头稀土高新区经济必将风雨无阻、勇往直前,创造新的奇迹,续写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