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规范收集率 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提速

2019年02月26日 14:29 104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将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纳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中。一揽子措施意在遏制废铅蓄电池非法处置产生的环境污染,推动废铅蓄电池行业有序发展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用在废铅蓄电池上十分贴切。废铅蓄电池由74%的铅及其化合物、20%的硫酸、6%的塑料构成。从废铅蓄电池中回收铅,既可以减少原生铅矿的开采,又能够有效降低铅的环境风险。

虽说废铅蓄电池七成以上可以重新提炼利用,但非法收集处置不仅达不到理论上的再利用目标,更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在废铅蓄电池加工的小作坊里,一把斧子加上一个炉子,就能干提取铅的活儿。这种野蛮的拆解利用方式大大增加了铅和含铅酸液的泄漏可能,从而导致污染,甚至损害人体健康。但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由个体收集者、非法再生铅企业、非法电池生产企业等组成的废铅蓄电池“体外循环”产业链还是若隐若现。

事实上,非法处置废铅蓄电池导致环境污染的案件时有发生。去年9月份,江苏省最大的铅蓄电池环境污染案被提起公 诉。据了解,截至案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涉案当事人陈某等人非法收购、拆解废旧铅蓄电池1.86万吨,炼制铅锭达9349吨,涉案金额达1亿多元,非法获利1000余万元。经鉴定,生态环境损害治理成本至少需要2000万元。

废旧铅蓄电池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业内人士介绍,2011年至2014年,我国曾开展“肃铅”环保风暴,再生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的现象得到改善。近年来,随着铅价上涨,非法再生铅小企业、小作坊又有反弹迹象,且“地下生产”更加隐蔽。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含铅酸液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少数废铅蓄电池利用企业高价收购“倒酸”电池或购买非法冶炼的粗铅,诱使少数收集者将废铅蓄电池非法拆解倾倒酸液,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废铅蓄电池非法再生工艺简单,小作坊流动性大,也增加了监管难度。

随着铅蓄电池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储能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年,我国铅蓄电池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40%,废铅蓄电池产生量约380万吨,而其中大量流入非正规处理渠道,必须尽快建立规范的废铅蓄电池收集处理体系,以有效遏制非法收集处理造成的环境污染,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整治非法收集处理环境污染,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高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处理率。到2020年,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40%;到2025年,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70%,规范收集的废铅蓄电池全部实现安全利用处置。

据此方案,今年6月底前要分别建立铅蓄电池生产、原生铅和再生铅等重点企业清单,向社会公开并动态更新。从今年起,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将把涉废铅蓄电池有关违法企业、人员信息纳入生态环境领域违法失信名单并予以公示。当然,实现废铅蓄电池规范收集率达到70%的目标,后续需要做的远不止这些。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