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钛谷:产业生态+创新港——访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局副局长王敬青
2019年04月25日 9:18 417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潘廷祥
宝鸡·中国钛谷这个特殊区域里的钛企业在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哪个区域聚集得如此之多,600余家钛企使钛谷名至所归。钛谷钛企众多,发展极不均衡,高端企业甚少,资源共享不力,这也是钛谷客观存在的事实。两年一次的宝鸡“钛博会”吸引众目,钛谷成为亮点也成为焦点。“钛博会”前夕,4月23日,记者走进钛谷采访了主持工作的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宝鸡高新)科技局副局长王敬青。
记者:钛谷有钛企近600家,但高端企业不多,上规模的企业不多,未来如何把钛谷引导向高端迈进?
王敬青: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比较直接,着眼点比较深入,抛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引导钛谷企业上规模走高端是宝鸡高新的重要工作。2015年,宝鸡高新成立了钛和钛合金工作组,组长由“一把手”负责,对钛谷企业进行产业谋划,提出了“产业生态”理念的构建。产业生态概念不仅仅是钛企业要集群发展、集强发展,而是要提升层次发展的高度,政府层面谋篇布局钛谷产业链的延伸与科学匹配,让钛谷企业上规模走高端。二是在企业研发过程中构建创新平台,培养人才梯队。三是围绕钛谷产业链开展一些技能大赛及论坛以激发创新环境。四是走产学研结合的智慧渠道。
逐步引导钛谷企业上规模入高端是持续长久的综合性工作,这是更高层次包括企业产业环境、商业环境相互匹配的工作。
记者:如何看待2018年以来的“环保风暴”?
王敬青:其实宝鸡高新提出的“产业生态”理念延伸了环保也是生产力的内涵。抓好环保是必须的,2018年以来的“环保风暴”钛产业首当其冲,对钛谷的生产影响较大。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上百家企业在环保工作上没有做到位,既有资金的原因也有意识的因素,环保设施没有匹配。随着时代的进步,环保成为一块短板,在“环保风暴”面前不堪一击。
针对“环保风暴”中存在的问题,宝鸡高新着手为环保短板的企业聘请专家整治改进,环保设施匹配完善后帮助这些企业合规取证。再就是给希望进一步发展的企业,在三个地方筹建钛产业发展的工业园。政府对入驻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树立环保理念,把10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逐一化解,让真正重环保想发展有自己独到的产品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企业留下来。
解决环保问题是钛谷钛产业的长远规划与布局。既要面对现实去治理环保,也要立足长远确保钛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如何看待钛谷整合资源与分享经济?
王敬青:宝鸡高新已经注意到钛谷资源富余与资源不足的矛盾了。有的企业装备加工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导致资源浪费,有的企业装备加工能力不足又在重复建设。她说,下一步要着手对钛谷企业不同型号的装备进行数据统计、建立数据库,整合资源,分享经济,减少浪费。这项工作虽然操作难度较大,需要企业积极配合,但做好了却是对资源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的科学分享。
记者:面对现实如何发展钛谷,基于未来如何展望钛谷?
王敬青:聚集近600家钛企的宝鸡数量上作为中国钛谷名副其实,质量上如何科技立“谷”才能称之为科技钛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国家多个部委批复的钛谷国家新材料基地,中国钛谷的商标注册承载了钛谷产品具有品牌支撑。在国家新材料基地、钛谷商标基础上,2014年钛谷又获得了国家钛材产品监督检测中心,这是国內唯一一家。并与宝鸡高新已获得的民营中小企业钛材检测中心在2018年携手合作,注入51%的股份拥有了自己的检测手段。另外,标准构建有助于生产的稳定性与一致性。目前,已经建立了6个由政府出资的国家级工程中心、院士团队。
对于未来如何“强壮”钛谷、发展钛谷,宝鸡高新拟建一个占地180亩的“创新港”。创新港要为钛产业发展积聚更多的力量。创新港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围绕产业发展,吸引先进制造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带项目到创新港落地,吸引国家级研究中心、试验室到创新港落地,形成具有创新港特色的创新团队,打造一个以科技立“谷”的全新钛谷。
●采访手记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宝鸡·中国钛谷钛企数量全国第一,但整体质量未必领先。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裂变到蜕变需要引发阵痛。宝鸡高新提出的“产业生态”内涵丰富,钛是福惠人类的资源,如何用良好的生产环境去组织生产?如何立足长远实现产业的高端化?不仅仅是宝鸡高新政府的事,更是每个企业需要自律的事。环保也是生产力。政府搭台创新港,企业唱戏港中游。戏演得好不好需要自身具有过硬的功底,这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陈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