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塑料期货市场

2007年07月23日 0:0 18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近期LME推出了3种地区性塑料期货合约,其中包括亚洲地区的塑料期货合约。这是LME在2005年上市聚丙烯(PP)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两个塑料期货合约的基础上,在塑料期货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市场人士指出,国际市场塑料期货市场这一新变化,也要求大连商品交易所能尽快上市LLDPE期货,抓住塑料国际定价权尚处于真空状态的有利时机,尽快形成LLDPE的“中国价格”,而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有潜力发展成为国际最大塑料期货市场。
  据新华期货分析师陈里介绍,2005年5月2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率先推出聚丙烯(PP)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两个塑料期货合约。同年8月,印度孟买大宗商品交易市场MCX也推出了这两个品种的期货合约。众所周知,LME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经过130年的成功运作,LME已经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的定价中心。然而,LME并不满足于原有品种的经营,开始向其它领域拓展,塑料期货就是其战略发展的第一步。虽然目前的整体规模尚不能与有色金属相提并论,但其发展步伐却不容小视。从今年6月25日开始,LME又推出3种地区性塑料期货合约,成员可以进行欧洲、北美和亚洲三种独立的塑料合约买卖。这些合约将与LME现有的聚丙烯(PP)和线型低密聚乙烯(LL)全球性合约一道交易,三种地区性合约的细节和交割地点将与其对应的现有全球性合约一样,分别反映欧洲、美国和亚洲的价格。由此可见,LME对全球塑料的统一定价权是志在必得,而且已经将触角伸向各个主要地区,对地域定价权也是虎视眈眈。
  陈里介绍说,LME地区性合约上市至今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还没有成交量。由于欧洲塑料市场生产消费企业直接实现对接,不像国内市场存在大量中间贸易商,因此其全球性合约的成交量和持仓量仍旧很低,在国际市场定价中声音还小,这为国内发展LLDPE期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他说,关于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问题,国内业界已经呼吁很久。在业已成型的某些价格体系中,中国是追赶者。而对于尚处于定位阶段、我国又具有巨大市场的品种,我们不应该错失取得主动权的机会。对于包括LLDPE期货在内的塑料期货体系,更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尽快形成具有“中国价格”,进而在不远的将来取得国际市场的定价权。他强调说,LME的实力不容小觑,千万不要错失当前的良机。
  上海华闻期货分析师李继红介绍说,对于国外期货交易所的咄咄逼人,国内有识之士同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当时的北京商品交易所等一些国内期货交易所就曾经上市或试运行过聚丙烯、聚氯乙烯、高压聚乙烯等类似的产品,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复杂原因,在它们还没有开始真正发挥应有的市场功能时就遗憾地退出了中国的期货舞台。
  据李继红介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塑料品种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涌现了一批专业化的现货市场,如广东塑料交易所、浙江塑料城和金银岛网上商品交易所等。对活跃我国的塑料产品市场,发挥资源流通和配置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上述几家交易所都是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所形成的价格只是区域性价格,缺乏代表性和预测性。并且由于交易机制的原因,不能充分发挥避险功能,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起到有限的作用。塑料品种的产业链比较长,影响价格的因素又相对复杂,造成价格波动非常频繁。数据统计,目前塑料期货和现货的价格波动关联度在80%以上。塑料企业对于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非常强烈,尤其是作为塑料领域主力品种的LLDPE,国内现货市场的基础非常雄厚。与英国等上市LLDPE期货的国家相比,我国更具有潜力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LLDPE期货市场。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