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产复工进行时 看江铜“以变应变”
2020年03月30日 10:55 1005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郭奕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疫”复工“两手抓”,通过“以变应变”化解疫情不利影响。
“云端”突围 智慧升级
3月3日,一场特别的招标会在江铜集团会议室举行。江铜铅锌公司阳极板采购公开招标项目采用线上远程招投标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同时,纪委监察部门现场监督投标,保证了线上远程招标的公平、公开、公正。
复工复产一个月来,像这样的招投标方式,江铜已经累计举办了8次。
疫情之下,江铜开启了“智慧复工”新模式,积极采用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信息化手段,保证了对外商务联系不中断,对内办公效率高速运转。
江铜国贸开通了ERP家庭办公专线,员工在家就可以通过VPN连接公司的共享文件夹,完成业务操作;江铜金瑞期货“瑞享投研平台”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投研服务;江铜材设公司运用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采购寻源、网上采购、合同签订、到货验收、仓储、出库等,供应业务全流程全程线上完成。
江铜顺应形势,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智能技术优势,破解疫情带来的生产难题。
在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二系统极板智能化转运及质检现场,只见几台“小黄人”机器人正在有序地进行运输、质检、取样、称重、贴标、打包……智能机器人勾勒出江铜复工复产的场景。
近年来,江铜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旗下矿山、冶炼厂融合应用。
在江铜城门山铜矿选矿厂磨浮车间,一线操作员工坐在中控室的电脑前,通过屏幕就能看到监控影像,还能对关键参数进行调整,精确指导生产作业。
磨矿自动化系统、自动加球机、荧光分析仪、在线PH计算……通过这些智能设备,以“设备”代替“人工”,将工艺参数集纳在中控室进行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操作避免了人员扎堆,实现了企业的高效稳定复工复产。”城门山铜矿副矿长卢晓说,智能化设备的运用,用最少的人力实现了生产最大化。
打通堵点 协同发展
3月2日上午,一批新鲜“出炉”的齿轮、齿条运抵德兴铜矿,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齿轮、齿条,看似不起眼的配件,背后却是一条产业链。毛坯、锻造、热处理、精加工等,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受疫情影响,上下游多家生产备品备件的配套商未能及时复工。江铜多方沟通,将齿轮、齿条加工的产业“堵点”一一打通。
3月4日,一支由计量质量、熔炼和电解等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攻关小组奔赴上游一家粗炼厂商,帮助该企业打通技术障碍,转产阳极铜。
此前,江铜阳极铜原料只有自产和进口两大方式,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江铜制定了差异化的技术扶助机制,引导有实力的粗炼厂商转产阳极铜,进一步拓展阳极铜国内供应市场。
“全面复工复产,需要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江铜集团贸易事业部总裁夏瀚军表示,江铜一方面积极寻找可替代的供应商,另一方面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江铜跑出了发展“加速度”。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江铜铜精矿含铜量、阴极铜产量不降反升,超额完成进度计划;旗下矿山于2月底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在产矿山选矿产能利用率达到100%,铜加工产能利用率超九成。
危中寻机 快速转型
在江铜加工事业部,营销、设备与科研技术人员兵分三路,快速完成了设备采购、协调物流装卸及设备安装调试等任务,为抢抓市场占得先机。
仅用三天时间,一台全新的超薄、超细径热管生产设备落地,首批近1000根产品样品出炉。
加工事业部铜管分厂负责人万胤明介绍,超薄、超细径热管主要用于手机、电脑的CPU和GPU散热,市场需求广阔。“只有快速突围,才能制胜市场。”万胤明说。
加工事业部的转型,是江铜化危为机的一个缩影。
江铜物流公司依托车联网平台,提供“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旗下330台内部倒运工程机械及重型车辆成功实现智能物联,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通过集约整合和科学调度,实现24小时待命接单。
同时,江铜集团通过优化生产组织、狠抓内部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仓储管控、工艺提升等方面深挖内部潜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在战略上,咬住“三年创新倍增、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不动摇,做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硬”。在战术上,稳增长、提质量、转动能、强改革,朝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迈进。
“江铜拥有完整而灵活的上下游产业体系,这是江铜‘以变应变’的底气,也是江铜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关键。”江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子平表示,下一步,江铜在积极投入防疫工作的同时,将瞄准复工复产后的产业升级进行布局,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危为机,实现新发展。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