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风雨援疆路 一腔热血释担当

——记安徽省地矿局321地质队郑之宏同志援疆先进事迹

2020年04月15日 10:36 391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近日,安徽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通知,表彰自2010年以来安徽省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25名。其中,安徽省地矿局321地质队队长助理郑之宏获得这一光荣称号。“虽然援疆归来5年了,这份荣誉是沉甸甸的,是组织对我的肯定、褒扬、激励,3年援疆,终身难忘,这段工作经历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面对荣誉,他激动地回忆起在疆奋斗的点点滴滴。

“清晰地记得那是2010年12月20日,我背上行囊,离开熟悉的古铜都铜陵,踏上大漠边城和田的征程。我深知此次入疆,不是旅行。我是组织选派,肩负光荣使命的一名援疆干部。”时至今日,郑之宏回忆出征前的心境,依然清晰如故。当初,他得知需要选派一名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到和田皮山县工作时,毫不犹豫地就报名参加了,他知道对口援建新疆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技术干部,只要对口援疆需要就应该要积极争取。“当妻子得知我报名援疆时,她沉默了很久,我知道她的担心,新疆环境恶劣,又是反恐前线,孩子又刚刚上初中,正需要爸爸的陪伴。她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和孩子,难处不言而喻……”他回忆当初的情境说。这些问题在他报名后就深深地萦绕着他,但他想到组织需要,就不应该过多地考虑小家的得失,要勇往直前,顶着困难上,他坦言当时最担心的倒是怕自己选派不上。经过组织选派,他成为了安徽省首批援疆干部的一员。从那时起,援疆这一光荣使命便与他的工作生活休戚相关。

大漠边陲,远在千里。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雪域的天山,曾经新疆带给他的是无限的遐想,当他踏上这片土地时,工作生活的考验接踵而至。现实和想象天壤之别,想到过困难,没想到刚来的时候,新疆的天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和田地区位于新疆最南端,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平均只有33毫米,气候异常干燥,不到两天嘴唇开裂、鼻腔出血,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还有和内地3个小时的时差,他吃不好、睡不下,漫天肆虐的风沙,仿佛是对他狼狈地嘲笑。地质人从来不畏惧艰苦的环境,曾经的爬山涉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锻炼了他坚强的品格,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的时候,他便开始着手谋划工作了。

按照组织安排,他先在皮山县国土局从事矿政管理工作,皮山县国土局从事矿政管理的原来是两个人,矿管科和地质灾害科合并在一起,地质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初步的设想,既要长远考虑又要立足当前,把急需干、现在就能干的事情先干起来,因此我先立足脚下,翻山越岭,掌握第一手基础资料。”郑之宏说。

搞地质爬山是家常便饭,但要想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翻山越岭,困难重重,那是对身体和毅力的考验。皮山县的成矿带一般都在海拔4000多米,由于高原缺氧和交通不便,每次进山都要四五天时间,进山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氧气袋、生活必需品都要备足备齐,负重前行,不仅要工作,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记得2011年5月17日,他和一行人赶赴平均海拔5500多米的昆仑山,对该区域的矿山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虽然已适应了一些高原反应,但在巍巍昆仑山上,一个快速拉车门的动作,就让他眼前一黑,头昏目眩、恶心呕吐,强烈的高原反应差点跌倒在地。稍作休息后,还没有完全缓过神来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由于这个区域的矿山非常分散,而且存在盗采现象,部分盗采分子甚至配有枪支。他们一行人在山里整整辗转了一个星期,才顺利完成检查工作。

还有一次惊险的野外经历也让他记忆犹新。那是他去于田县大漠深处的一处粘土矿开展采矿权调研工作。该矿区远离国道30多公里,没有道路可走,车队只能凭着经验和感觉在茫茫沙漠中前行。工作半个小时后,突然天气大变,风沙漫天,混沌一片,当地的司机立即建议撤离,此时风力更强了,能见度只有七八米,来时的车辙印已无迹可寻,只能摸索着前行。在沙漠里迷路是非常危险的,有经验的当地司机带领他们在沙漠里整整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才艰难地靠近了国道。如果没有当机立断地撤离,如果没有有经验的当地司机,如果风力持续加大,那么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2011年下半年,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从皮山县国土局调至和田地区国土局矿产资源管理科工作,他依然一边忙碌地穿梭在高原深山做野外调查研究,一边伏案编写各类设计规划报告,谋划和田地区矿业长远发展。和田地区七县一市绵绵连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行程7000多公里,他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累计撰写各类应急方案、总结、工作汇报等文稿60余份,完成探矿权年检近800批次,采矿权年检700余批次,查阅全地区470多份矿权档案资料,主持完成了和田地区“十二五”期间一二三类矿1000多个矿业权设置方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三类矿矿山复绿调查工作,编写了和田地区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及今后5年工作思路建议等。

白天繁忙的工作使他忘记了累,也忘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思乡思亲之情油然而生。“爸爸,什么时候回家?”这是援疆工作期间,他上初中的儿子打电话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每每听见这句话,眼睛都是湿润的。3年援疆期间,他仅在儿子生病去上海检查和中考结束填报志愿时,中途回来过两次,每次也仅停留半个月,在京津皖三省市援疆干部中,他在疆在岗率最高。他深知,千里援疆,最亏欠的是老婆孩子,正是他们站在身后默默的支持,无声的付出,他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援疆事业中去,才可以取得骄人的业绩和累累硕果。3年里,他先后获得和田地区先进个人、优秀援疆干部、和田地区国土资源局三等功、和田地区人社局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是安徽省唯一一位接受新疆自治区组织部安排专访直播的援疆干部;他的援疆先进事迹编入19省市援疆风采录。

立志援疆做奉献,情注大漠暖昆仑。3年辛勤奔波,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管面对多么艰苦的条件、复杂的情况、恶劣的环境,他都牢记责任与使命,用实际工作行动践行当初援疆“不能碌碌无为”的朴实誓言。

援疆归来,他立即转化角色,迅速投入到地矿事业改革发展工作中,在321队集资房建设(棚改工程),职工平房塌陷拆迁安置工作等急难工作中,他知难而进、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用脚踏实地的干劲彰显本色。2019年,因工作需要,他到铜陵地矿置业挂职,担任总经理,面对陌生的工作领域和复杂严峻的形势,他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时刻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困难面前不低头,脚踏实地向前走,在推动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发展中诠释忠诚担当。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