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为有色行业发展创造机遇

2020年04月29日 14:11 1240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3月5日,“新基建”首次登上央视随后名声大噪,被认为是逆周期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

“新基建”是相对于“老基建”来说的。“老基建”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10多年来带动经济、增加就业、稳定社会及企业提质转型的重要支撑。其实新老基建仅从时间节点上有时也无法分得开,如“四万亿”以来,国家投资建设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等项目也是不折不扣的“新基建”。特别是高铁、城市地铁等的建设全面铺开,对此后数十年的经济推动作用绝不可小视,正在紧张施工的高铁网项目更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制造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经济结构目前处于转型中,从爆发力、未来趋势、市场空间、国家战略等方面看,“新基建”更有发展拓展空间。受疫情影响,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应用需求不断升级,相关产业比如云计算、音视频会议系统、在线文档等,长期来看都将成为办公必备产品。这一巨大的需求空间,给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的转动带来希望。

为了尽快将“新基建”落地,弥补传统基建的短板和欠账,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并重点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4月1日,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又对“新基建”领域进行了重点强调,他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新基建”所包括的项目大都是国之新重器,承载着国家的传统产业转型、振兴消费和内需等重任而被寄予了厚望。不过“新基建”作为目前经济建设领域的焦点,如何避免走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走过的弯路,特别是如何破除“政府包办”,避免一哄而上、产能过剩等难题,也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据证券研报分析,今年的“新基建”投资规模可能突破2万亿元。就有色行业来说,要想从中分一杯羹,必须得有主动奋发的精神努力争取。有色工业既是“新老基建”的基础,也是“新老基建”的重点。从“老基建”看,有色行业曾获得过风口的动力,如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开拓并取得成功,国内的“老基建”也随之带动了有色企业“走出去”,到东南亚、非洲及南美洲等地,或带动装备产品出口或进行矿产开发、冶炼及制造业投资等,不少有色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新基建”看,有色行业同样有获得“风口”的动力,如5G、特高压、新能源汽车、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都不能够离开有色金属产品。数据传输与高压输电所需要的巨量线缆,机器人制造及地铁、新能源汽车装配所需要的材料等,都是“新基建”所不可缺少的。现在,有色金属行业正处于智能矿山、智能冶炼工厂、智能加工工厂建设的新风口期,作为国家“新基建”的一部分,有色行业要做的就是增强信心,顺势而为,接受时间检验的同时,最终实现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