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名珉
《北京参考》报道,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吨钢水耗连续三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北京参考》对莱钢的专访展示了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创新的步伐。
《北京参考》:首先恭喜莱钢荣获本次“2007中国循环经济科技进步奖”。莱钢是凭借什么优势胜出的?在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如何?
李名珉:莱钢始建于1970年1月,是山东省最大的省管企业。现控股莱钢股份、鲁银投资两个上市公司及齐鲁证券等29个子公司。
2005年,莱钢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是全国最大、规格最全的H型钢生产基地,最大的齿轮钢生产企业。2006年,在钢产量1079万吨,销售收入442亿元,利税43亿元,其中利润22亿元。
《北京参考》:钢铁行业一直都是被公认的“两高一资”(高污染、高消耗、资源类)行业。但据了解,莱钢是行业内较早开始研究循环经济理论的。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起因和情况吗?
李名珉: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是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2001年确立《莱钢建设生态化钢厂》课题,成为行业内发展循环经济最早的企业之一。莱钢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搭建起“科技莱钢”、“数字莱钢”、“生态莱钢”、“人文莱钢”的基本框架,逐步建立完善3223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即遵循“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实现两提高(提高资源效率,提高吨钢减负量)、两降低(降低吨钢生态包袱,降低末端排放量),完善三大功能(钢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社会大宗废弃物消纳处理功能)。
《北京参考》:如果说“建立3223循环经济运行体系”是理论先行,那么莱钢是怎样将这一理念贯彻到生产实践的全过程呢?
李名珉:首先是改造老系统,2006年淘汰了三座20吨电炉、两座120立方米高炉和两座4.3米焦炉,从根本上治理污染源点。中小型和H型钢两条生产线持续优化,实现了100万吨和107万吨产能的重大突破,轧机作业率从50%左右提高到80%以上,轧钢电耗降低28%,燃耗降低29%。
其次,对固体资源建立了一套智能的网络数据制造执行信息系统。此外,莱钢健全各项能源管理、循环经济、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制定并执行了严格的考核体系。
《北京参考》:节能和技术创新是实践循环经济的关键,莱钢在这两方面上都有哪些突破?
李名珉: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顶燃式热风炉技术、高炉粒煤喷吹等先进技术在莱钢使用成功,先后在重钢、天铁、天管、沙钢等国内钢铁企业推广应用,发展为设计首选项目,并走出国门,落户泰国、印度,实现了跨国技术输出,为中国冶金技术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至今,莱钢以节水改造为中心,以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综合治理相结合,通过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共实施86个节水项目,总投资5.15亿元,实现了工艺节水化、用水合理化、废水资源化、损失最小化,有效地控制了新水消耗。2004年至2006年,吨钢水耗连续三年保持3.5立方米左右,保持了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