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勘集团攻克恶劣环境下管道装备安全难题

《典型地质灾害下山区油气管道风险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0年05月18日 15:11 32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历经10年完成的《典型地质灾害下山区油气管道风险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经在我国西南地区5000余公里的山区油气管道安全运用,3年中有效避免了油气管道事故77次,预警、报警准确率达100%。近日,这项由四川省地矿局地质工程勘察院(川勘集团)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项目成果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

据悉,这项成果通过近10年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产品研发和现场应用,结合我国西南山区特殊环境,攻克了 滑坡、水毁、崩塌和泥石流四种典型地质灾害作用下山区油气管道的风险管控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集成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监测预警、决策分析的山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信息化风险管控技术和平台。评审专家认为,该成果提升了山区油气管道的安全与环保管控水平,是恶劣山区环境下管道装备安全领域的新突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据了解,我国99%的天然气和70%的原油输送依赖于管道装备,其本体的安全直接影响油气输送安全。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尤其是西南地区,70%的油气管道在环境复杂、恶劣的山区中运行。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具有破坏力大、突发性强的特点,严重威胁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给我国能源安全供应带来极大挑战。

因此,如何保障山区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如何对管道沿线典型地质灾害进行风 险识别、风险评价、监测预警、决策分析,是管道装备安全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

据川勘集团总经理安世泽介绍,针对以上难题,在国家项目和企业项目资助下,川勘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管道分公司、西南石油大学联合攻关,取得了以下科技创新成果:

一是建立了滑坡、泥石流、崩塌、水毁典型地质灾害下管道受力行为分析模型和极限状态可靠性评价模型,提出了不同载荷条件下管道承载能力指标,形成了典型地质灾害作用下安全可靠性评价技术。该技术解决了典型地灾作用下定量评价管道指标缺乏,无法为工程抢险、监测预警提供可靠依据的难题。

二是建立了山区油气管道典型地质灾害风险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解决了目前单体管道典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难及典型地质灾害风险重点管控区段划分难的问题,实现了西南山区5000余公里干线管道的定量风险评价与风险管段划分,为山区管道典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结合极限状态可靠性评价模型,构建了灾害-管道影响阈值库,通过风险定量评价模型,构建了风险评价模块,基于InSAR、 遥感、三维地质建模等技术,首次在油气管道领域研发了天地一体化的G-BIM 技术,构建了油气管道典型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监测预警、决策支持一体化和可视化的风险管控平台,解决了山区管道地质灾害管控无定量化系统,预警预报工作缺乏有针对性的阈值,缺乏多指标综合预警模型的问题,解决了在应急抢险工作中因缺乏基础数据和现场实景而导致难以决策的问题。

该成果还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请并获受理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7项,出版专著5部。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