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碧代表:加快建立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长效机制
2020年05月25日 9:38 5071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2020图说两会 作者: 刘京青
“今年两会,我将重点关注社会经济热点、民企融资痛点,就建立民营企业银行信贷白名单制度、建立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长效机制、加快出台私募管理条例等积极建言献策。”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快人快语,做事雷厉风行。
“因为长期做大宗商品贸易,和金融、贸易、交易交流探讨比较多,所以这方面我比较关注。”他告诉记者,围绕如何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自己准备了四个建议,分别是:《关于加快出台私募管理条例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法治化建设的建议》、《关于建立民营企业银行信贷白名单制度的建议》、《关于适时取消印花税的建议》。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民企的发展。在何金碧看来,当前民营企业占据的信贷资源与其经济贡献完全不相匹配。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32.8万亿,仅占总体企业贷款余额的40.7%。受去产能、环保限产、金融去杠杆、税收社保加强征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尤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困难增加,融资困境、信用债违约潮、股权质押风险等,都在冲击民营企业家信心。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我国企业融资结构还是以间接融资和债务融资为主。其中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方式,长期占比超过60%,其次才是非标融资、债券融资和股票及股权融资。”何金碧说。为此,他提出建议:
一是加快建立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长效机制。可适度给银行松绑,允许商业银行适度参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股权投资,开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投行业务;加快引导更多市场化资金进入场外市场,并积极丰富场外市场的形式,做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协同和联动发展;结合成熟民营资本的管理经验,发起成立民营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政金企”协同发力,采用市场化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服务,创新民营企业融资增信工具,依托自身资产实力和信用资质为其提供信用支持,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条件不足等问题。
二是建立民营企业银行信贷白名单制度。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管理机制,一视同仁地为民营企业创造“竞争中性”的公平融资环境;升级民营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通过大数据对客户进行更加客观的信用识别,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提升企业综合金融“获得感”,发挥协同优势,为客户提供“银行+保险+投资”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除了就民企融资提出建议,何金碧对私募管理相关话题也有自己的思考。他告诉记者,私募行业两极分化严重、整体水平不高、存在“量小”“质低”“投短”“募难”等问题,建议尽快出台《私募管理条例》,完善资本市场税制和征缴机制,推动行业费率机制改革,推动基金税收中性和征缴机制改革。
此外,就印花税存在的必要性问题,何金碧提出,取消印花税有益于形成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有助于改革开放公平环境的维护;有利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繁荣。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深入研究,适时取消证券、大宗商品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印花税征缴,释放市场更大的创新活力。
第三次来京参会,对何金碧来说,有着特殊的感受。三年的履职经历,他尽职尽责,围绕自己熟悉的行业,提出见解,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明确回应。
他告诉记者,2019年自己共提交了3条建议,分别是《关于加快出台期货法健全期货市场法制化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机制的建议》《关于规范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建议》。“均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他们组织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并都向我个人做了明确回复。”何金碧说。
2019年7月17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就“出台期货法”给出了回复,表示将根据意见对期货草案稿加以修改完善,适时提请常委会审议,推动期货法早日出台。
2019年7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就“供应链金融”和“信用评级”两个建议给出了回复。在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机制方面,将加强供应链金融监管,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也将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情况,落实好有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切实提高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服务质效;在规范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从国家层面上加强对信用评级重视问题,尽快理顺改变原有多头监管局面、提高监管效率等问题,并出台针对信用评级监管的立法,推动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