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产业链亟须科学完善的法规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0年06月01日 13:56 2839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镍资讯   作者:

交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交通工具电动化的必要性,以及电池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等因素,正在推动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快构建和完善各自的电池产业链,力求抓住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会。欧盟委员会预计,自2025年之后,欧洲电池市场年规模高达2500亿欧元,至少需要10~20个大型电池生产厂来满足需求。类似的,在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其他主要经济体,电动汽车市场方兴未艾,电池产业链的发展机会同样很大。电动汽车和电池革命的时代即将来临,但是问题在于,电池产业链会在哪里生根发芽并发展壮大?欧盟、中国、中国、日本,还有很多市场经济体都可能会从这个市场机会中受益。

法规与行业发展密不可分 

电池产业链需要一个具备稳定的、可预期的法规框架体系。政府应当基于科学合理、风险管控、全生命周期考量和影响评估等原则,制定法律规则,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不同的政策目标之间相互调适。

投资的安全性和法规政策的可预测性对于电池产业链参与者来说尤其重要。电池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大都属于资金密集型投资。资金投入的安全性和长期回报对于电池行业非常关键。电池行业往往需要着眼于2030或更远期的长远投资,产业链上的投资者需要长期投资安全的肯定预期。

投资安全预期是与法规政策的可预测性息息相关的,法规政策的可预测性又是与其稳定性密不可分。企业界和投资者对于法规体系稳定性的需要是明确而具体的。首先,从长期来看,法规体系必须允许电池原材料的生产,电池的生产以及电池包的组装。其次,法规体系必须保证整个电池产业链各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包括电池行业和汽车行业,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的行业,以及对废弃电池进行循环利用的行业。

法规可保证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电池原材料的生产对电池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来说,促进原材料的生产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避免过度依赖原材料进口;确保电池用原材料依据最高的环保和社会标准生产;提供高端和高薪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确保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高能效和低碳发展,从而最终显著提高电动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贡献和优势。

就镍行业而言,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镍都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核心元素之一。多年来,领先的镍生产者通过持续地技术创新和节能改造,一直保持竞争优势。但是目前包括欧盟在内的一些经济体体,法规体系的多变问题日益凸显,降低了其稳定性和一致性,给镍行业参与电池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削弱了电池原材料生产商的竞争力,以及本地电池产业链的完整度。

这里有两个来自欧盟的例子。第一个例子,虽然欧盟对电池原材料需求巨大,但是生产这些原材料的化学物质被法规界定为“高度关注物质”的风险日益提高,即便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们在生产、使用、循环利用过程中都是安全的。一些脱离“比例原则”的法定风险管控措施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的巨大社会效益。第二个例子,镍等原材料的生产属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即使生产企业不断提高能效。由此产生一个风险,欧盟企业会因为排放交易成本的提高而丧失全球竞争力,企高的电价未能补偿镍间接促进下游行业减排二氧化碳的贡献。欧盟企业面临的这些法规风险,同样值得所有经济体关注,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

为了矫正法规体系多变的问题,同时也为了在欧盟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动汽车电池产业链,保证欧盟具备从电池原材料的矿产开采到回收利用的能力,欧盟委员会和欧盟成员国在最高政治层面上倡议,成立了欧洲电池联盟。这是容克领导的欧盟委员会的项目,意图把电池产业链相关力量凝聚在一起。为此,欧盟出台了一项战略行动规划,规定了一系列的行动和具体举措,涉及电池原材料生产和循环利用。一些行业联盟和伙伴项目得以成立并运行,并启动了一些研发项目,为电池产业链的参与者提供资金支持。大量投资进入电池行业,一些生产基地开始运营或者于中短期内实现运营。

从欧盟的经验来看,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提高法规稳定性和可预期,促进电池原材料生产科学发展,符合政府管制方面以及产业链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包括镍生产者在内的电池原材料产业链,目前需要的是基于严谨科学、风险管控、全生命周期考量和影响评估等原则的法规体系。这样的法规体系将保证完整的电池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也可以把促进交通领域的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