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密码

2020年06月11日 9:40 1043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近年来,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建立“双向征集反馈、院企双向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跟踪服务、基地承接项目”五项工作机制,以市场化方式与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团队、龙头企业等合作,借助外力、凝聚合力,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点燃创新引擎,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跨越发展的新路,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石。

强化技术支撑

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5月8日,中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内,一台6轴工业机器人精准控制托盘不断倾斜、转动,最后将托盘放入成品装置中。这种需要几个人互相协作完成的工作,机器人仅仅用了几秒钟。

“机器人的精细操作,伺服电机功不可没,虽然它用的是体积、质量都非常小的电动机,但还能经受住机器人频繁的正反向和加减速运行。”中科智能副总经理闫荣说。

据闫荣介绍,中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包头稀土高新区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孵化企业之一,该企业年产5万台套伺服电机产业化项目采用日本和德国机器人伺服电机的先进技术,通过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和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进行成果转化,有力缓解我国高端伺服电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产业化完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

自2015年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追踪高技术成果40项,孵化落地高科技企业20家,建立中试示范线10条,产业化项目6个,实现科技成果技术合同交易额1.14亿元,占包头市比重达98%。

其中,中科世纪年产5万吨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中试线项目产业化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中科院金属所与包钢集团合作的高品质稀土特钢中试项目,解决了在钢中添加稀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产业化完成后预计可带动形成百亿级的产业规模。中科轩达600吨稀土镁镍储氢合金中试项目,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打破国外垄断。

“科技创新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今年,我们在做好已成熟技术转移转化的基础上,重点追踪高端稀土结构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应用技术成果。”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说。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另一家新型研发机构——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中试车间,一块蓝宝石样品格外引人注目。技术支撑来源于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佼团队的交大赛福尔“5N高纯氧化铝项目”,拥有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纯铝提纯工艺及装备,在国内首次制备出5N5和6N超高纯铝锭,填补了国际稀土高纯铝制备技术空白,产业化完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超4亿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已累计孵化落地高科技项目18个,建立中试线8条,产业化项目5个,并有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如今,依托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包头稀土高新区建立了中科院产业园、上海交大产业园、昊明新能源产业园、中科机器人产业园、稀宝博为医疗器械产业园创新平台,形成“两院五园”协同创新架构格局,围绕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转移转化科技成果30余项,极大增强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

多举措扶持

激发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充分发挥3家国家级、54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作用,引导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共建创新载体,形成了集“技术服务、中试研究、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链条,持之以恒地抓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新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新产业链形成,让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不断转化为实景。

为有效促进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两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去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对两大院所孵化的30余家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并对收集整理的4大类27项问题逐一进行梳理解决。组织两院所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研究探讨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办法,并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解决企业资金难题。组织希迪瑞、中科泰磁等企业与辖区稀土、智能制造领域40多家企业进行点对点对接,向企业推介技术、设备和服务,为企业建立精准供需联系。

与此同时,为充分激发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包头稀土高新区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九项措施》,从项目入区手续办理、项目落地场所、中试线的建设、产业化项目引进、“科技互动驿站”举办、“1+1”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创新联盟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9个方面提供资金、场地等多方面政策支持。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服务管理体制和优质的人才服务环境,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根据企业需求到各个院所找技术,再拿技术和企业做配套。企业把问题写在车间和齿轮里,我们将科研成果留给企业家。”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杨剑英表示,正是有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强力助推,高新区科技创新的步伐才加速迈进。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