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铸梦永钢376天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永钢转底炉项目投产纪实
2020年07月16日 8:55 810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杨宇超 钟梅
7月10日凌晨2∶30,在中国二十冶张家港永钢联峰钢铁年处理25万吨含铁锌尘泥综合利用项目(以下简称“永钢转底炉项目”)工地上,灯火通明。随着一道投料指令,各种含铁锌尘泥灰精准配料后送入强力混合机,混合、造球、烘干、焙烧、冷却所有生产工序无缝连接,通过转底炉内1280℃的高温焙烧,20分钟后,一颗颗泛着金属光泽的产品球团相继送入链斗输送机,随着一斗斗的产品平稳进入成品料仓,标志着永钢转底炉投料生产一次成功,达到了业主预期投产目标。
永钢转底炉项目位于张家港市,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处理25万吨铁锌尘泥量,该区域也将成为全球铁锌尘泥资源示范作用的世界一流铁锌尘泥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
虽然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但中国二十冶人仅用376天的“新速度”,创造了同类生产线最短施工工期的奇迹。
荒地上拉出“作战图”
“这项目能保证按合同工期完成真不容易,你瞧,去年这区域还是一片荒凉,今年就已经是现代化工厂了。”项目经理刘忠笑着对施工经理沈跃国说道。看着眼前顺利投产的景象,刘忠脑海里过去的“作战图”一幕幕在他眼里飘过。
2019年6月28日,从土建队伍进场施工起,这里夜晚的灯光便和白天连在一起。8月,“利奇马”台风不期而至,项目部紧急策划,及时调整施工部署,人员开展“两班倒”地面作业,避开高空施工,终于安全渡过汛期。
2019年10月1日,机械设备陆续进场,设备安装正式开始。每天到达现场的设备有10余车,项目部井然有序地安排设备安装。
2019年11月15日,管道、钢结构、电气各专业齐聚现场,“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本领让各专业人员各显神通。管道像条游龙,一段空中、一段地下穿梭在厂房周围,多层桥架密布在通廊上,专业施工都需要场地,协调不好就是一场混战,项目部对现场平面合理布局,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管理有序受控。
为实现投产目标,项目部全体员工充分发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朴实厚重的中冶精神,落实“三全三创”管理,全力拼抢工期。
勠力同心克时艰
2020年1月26日,正值项目利用春节大干快上之时,汹涌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为项目推进蒙上了阴影——多项施工计划被取消、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既定的工期计划难以实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项目部积极应对疫情大“考”,利用点对点包车、当地招聘等方式,仅10天时间,施工人员返岗率达到95%,工地上红、绿马甲穿梭在各层平台,看着繁忙的施工场景,让正在因疫情焦急的永钢业主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3月15日,在项目部会议室的工程推进会上。“刘经理,我们也知道疫情对工期影响很大,但还是希望6月底转底炉项目能达到烘炉目标。”这是业主方的命令,也是期盼。
“你们选择二十冶就选择了放心,我们会全力以赴确保总目标不变。”刘忠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过在座所有人的脸庞,斩钉截铁地说。
6月底完成?谈何容易。原定3个月的电气施工周期,由于天气、疫情以及材料供货原因直接压缩为2个月,电气施工周期的缩短意味着设备、钢结构及管道各专业的安装周期都将缩短。
“五加二”“白加黑”已成为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工作常态,领导带头表率、党员冲锋一线,项目部通过每晚7点的“天天读”解决项目难题,全体员工细化分工,强势攻坚,努力突破工期“瓶颈”,循序高效推动施工进度。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不仅要跑赢疫情,还要跑出冶金“加速度”。为冲刺“7.10”目标,项目部利用二十冶开展“大干50天,确保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竞赛活动为契机,统筹制订施工“路线图”,倒排工期,对各专业进行节点考核,决胜各项任务指标。
6月28日,转底炉项目进入设备调试冲刺阶段。圆筒冷却机安装是设备安装的难点,圆筒长15米,重约65吨,当时的现场到处都是回填土,上方还有钢结构厂房,作业环境根本无法满足吊装要求。国企顶梁柱在关键时刻能顶得上去,项目部技术小组制定详细吊装方案,专家论证等一系列措施到位,作业人员利用15块钢板作为临时道路,采取“四点吊装法”,选用300吨汽车吊,最终克服了现场道路问题顺利吊装。
冷却机问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在摆式布料器、辊压机调试阶段,原厂设备尺寸与现场实际尺寸不符。摆式布料器与下方的振动筛高度过高会将成品球摔碎,高度过低摆动幅度又达不到。怎么办?项目工程师范家辉、杨宇超成立调试小组,对设备进行优化改造,通过精密计算与现场测量,提出采取割矮弧形梁,将下方的连接杆加长,把设备之前的圆形法兰改为方形法兰的大胆方案,来降低摆式布料器的垂直高度。最终经过设计院、设备厂家等多方研讨通过,满足了设备正常使用功能,保证了产品质量,比计划提前了整整一天。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二十冶凭借自身总结提炼的转体炉专业施工技术,“以精品迎口碑”“以现场赢市场”打造出绿色转体炉工程专业化建设特色品牌,诠释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杨一萱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