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工匠】刘志丰:“罐王”是这样炼成的

2020年08月18日 10:54 190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豫光锌业二厂净液工段做槽工刘志丰,从2005年脱下军装,穿上“豫光蓝”起,就立志破解做槽瓶颈,树立操作规矩。

刚开始做槽时,经验匮乏,一班下来,人没少费劲,指标还总是不合格,下班时间延迟。同事们唉声叹气,他感觉上班压力大,觉得做槽不适合自己,一度有换岗的念头。

很多镉棉堆在外面,无法被当成原料制成镉团,还白白浪费价值不菲的锌粉,劳而无功,真的让人既心疼又无奈。可是,如果遇到困难就当逃兵,技术岗位就更缺人了,生产就会更糟糕。反复掂量后,他又硬着头皮选择留下。

枯燥乏味的做槽、配底液、加渣、调酸、加锌粉、压团,日复一日,操作经验在心中一点一滴累积。

以前调酸,明知道接收到的渣液不尽相同,需要灵活应对,也不敢打破工艺规则的束缚,心里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后来,通过摸索,刘志丰敢把酸度调得再低点,铜渣酸洗液再多用两方,这样不但能提高镉浸出率,还能提高置换前液含镉、降低铜渣含镉。镉绵颜色发黑,那是锌粉加多了,颜色明亮浅灰,说明锌粉正合适。

影响置换效果的诱因非常多,上道工序操作不当、出现异常、中浸除杂不彻底都将导致置换液体杂质多。锌粉加入得快慢,调的酸度合不合适,液体里含锌含铁量大小……后来,不管上游送来什么不合适的料液,刘志丰只要在样杯里取上样品,不到1分钟时间,就能快速分辨,及时发现端倪。

液体盛到量杯里,颜色深了浅了,颗粒大了小了,镉绵用手捏捏、撮撮,粘了,散了,这些特征,经刘志丰捕捉、分析后,下一步的工作自然变得清晰有据。酸度低了,加废液;温度低了,升温;含铁高了,加酸;锌粉少了,加多少斤锌粉……

有一段时间,刘志丰被借调到其他岗位,原岗位上3个班的产量,旗鼓相当,当他又重新调回后,他所在班的产量一路上扬。面对刘志丰这个“抢手货”,和他搭班的工友们非常自豪:“和刘志丰上一班,我们班的产量总是最高,尽管我们干活儿时间稍微长一点,但我们也高兴,因为工资高啊。”

锌业二厂对近两年的班产量进行比对,发现刘志丰在哪个班,哪个班的产量就是月月第一。他在一个岗位上坚守了十几年,不光练就了一双能捏会捻的巧手,也练就了一双对杯内液体看一眼就了如指掌的火眼金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年来,凭借着自己不凡的“手”“眼”,不论是技术比武,还是岗位练兵,刘志丰都不曾让冠军旁落,与同岗位工友相比,每年可多为企业创造利润17余万元,“罐王”绝非浪得虚名。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