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和担当 是“江铜蓝”该有的模样

——江铜重要人才培养计划首批19名干部挂职锻炼纪实

2020年08月20日 10:26 1177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使命。

2019年8月1日,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重要人才培养计划“四个一批”中的“挂职锻炼一批”率先启动,打响了江铜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第一炮。

19名年轻挂职干部均由江铜基层党组织推荐,经该公司党委组织部审查筛选和党委研究同意,分派挂职。他们全部为共产党员,信念坚定,素质全面,虽然年轻,却都能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

他们之中有不断创新的高知人才,有大学毕业后扎根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有忙于采购精打细算的经营人员,有满腔热忱的党务工作者……

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江铜19名挂职干部,原本是各单位木秀于林的“后浪”。

胡意文博士入职江铜5年来,致力于稀散金属提取研究,申请发明专利18项,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入选“首批江西省双千计划名单”等重量级荣誉;卢涛博士于2016年加盟江铜研究院,他把资源利用最大化视为选矿研究的终极使命,先后负责了多项矿山科研项目,项项事关矿山未来的发展;陈金祥扎根江铜德兴铜矿选矿生产一线12年,组织完成了680立方米超大型浮选机、球磨机钢球配比试验等一系列创新项目;王优平在江铜东同矿业一干就是18年。“懂管理,素质好,性格稳,能吃苦”是他们历经多年一线摸爬滚打留下的标签。

将个人奋斗融入江铜发展,是这批年轻人共同的职业追求。经过时间的积淀,他们的付出终于开出一朵朵绚丽的青春之花。

挂职锻炼,是江铜党委对“后浪”们过去多年持续奋斗的肯定,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现才能、施展抱负的舞台。

江铜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子平强调,年轻干部的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临行前,他叮嘱每一名挂职人员:“一定要珍惜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使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都有一个大的提升。”带着嘱托与期许,首批挂职锻炼人员分赴不同单位,开始了新一轮职场历练……

时隔13年,已经在江铜永平铜矿安家的刘晔再次回到了老家瑞昌。这次,他挂着“江铜集团武山铜矿矿长助理”的职业标签,“我是带着一份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赤子之心,投入到这份工作中来的。”

15年来,刘雅俊历经生产、营销、采购等岗位的历练,已经成长为一个多面手。这次从江铜加工事业部物资供应部经理岗位切换到江铜国贸总经理助理的角色,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是一个全新开始。”

与刘雅俊同一年进入江铜的张玉平,在武山铜矿井下工作多年,此次挂职天億公司总经理助理。他认为,从生产单位到基建单位,确确实实感受到了项目起步时期的艰辛与曲折。

90后博士朱若林是此次挂职锻炼干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材料学专业毕业的他,在穿上“江铜蓝”之时,就开始了高端铜箔的研发工作。这次挂职江铜铜箔公司总经理助理岗位,让他的工作更加贴近现场了。

陈金祥来到江铜加工事业部后,接触到的是全新的领域,虽然还是分管自己擅长的设备、能源等工作,但他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倒逼,让我们提醒自己,要时时刻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来自贵溪冶炼厂的陈荣华,是唯一一名从基层党群系统到公司机关党群岗位进行挂职的党务干部。他说:“这里的工作节奏快,质量要求高,有的工作完全没有经验可借鉴,有的还需要打破常规求创新。”

置身全新的环境,面对全新的工作,带着“干出彩”的强烈愿望,这些年轻的挂职锻炼干部们普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挂职锻炼不是镀金,更不是做客 

这次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好学上进、勇于创新、开放自信,但也存在系统思维能力不强,统揽全局意识不足等短板,需要经过打磨和针对性的培养。

而此次挂职锻炼,江铜党委组织部将他们全部上挂为二级单位负责人助理职务,正体现出该公司党委对于年轻干部全方位培养的深意。

挂职锻炼为期一年,年轻干部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决定了挂职锻炼工作的成效。各单位充分认识到,大力发现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大意义,对挂职锻炼人员给予高度重视与充分信任,让他们深度参与中心组学习会和其他各类会议,以快速熟悉情况,了解各单位生产经营管理运行模式,放手大展拳脚,参与日常管理及重大项目实施,加强参事、议事决策能力。

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中,各单位结合挂职锻炼干部个人所长,让其参与最有助于成长发展的领域。他们或是协助生产管理,推进工艺指标的系统优化,或是参与推进重要科研项目的实施及成果转化,或是承担设备能源管理与优化,或是参与矿山智能化项目建设,或是参与客户谈判及市场调研……

挂职干部承担的多是项目化的工作。这种促使年轻干部独挡一面、独管一块的安排,使他们在岗位实践中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和决策能力。多数挂职干部们以前只管业务,现在还要管人、管事、甚至管财务。这种发挥长处、补齐短板的培养方式,让年轻干部丰富了阅历,增强了能力。

如今的胡意文,除了是稀贵稀散金属提取专家外,也成了冶炼废水领域的一把好手。“现在任何一项废水处理技术,我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否先进,是否适用于江铜贵冶。”

“我的专业是技术研究,对专业技术工作非常熟悉,但是对行政管理工作缺乏认识,经验相对不足。”卢涛在深度参与矿山科研及管理后,对矿山管理工作有了深入了解,现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企业科研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其实就是先进技术的工程化。”经过一年的挂职锻炼,耿志强对于企业科研及科研成果转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专业的知识一定要跟现场经验、现场需要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年轻的朱若林更加坚定了高端铜箔研发的方向,在打通科研与市场“最后一公里”努力中找准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以前对期现货知识一窍不通,现在我组合运用得比较好,知道如何从更多的角度去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历经一年的锻炼,刘雅俊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换位思考的能力大大增强,能够更加清楚困难在哪里,如何解决。

“视野思维更加开阔了,业务能力更加拓展了,工作作风更加踏实了,工作劲头更加充足了。”陈荣华在参与了党支部建设、大党建体系建设、重点制度建设等公司党委重要工作后,深刻体会到提升国企党建质量的重要性,也对提升履职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天億矿业的这一年,张玉平不记得自己跑了多少趟现场。“很幸运,能够有机会见证参与项目“从0到1”的过程,并把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发挥出来。”挂职锻炼,让张玉平填补了更多知识空白,见识到了更多新工艺、新设备。

刘晔把所学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努力提升矿山设备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助力武铜三期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处理突发情况和难点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在主井提升电机的抢修战中,自己的这种能力得到了检验。

陈金祥在加工事业部铜材公司负责设备管理期间,将矿山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带过去,助推铜材公司自主维修降低成本。而通过对铜加工工艺、营销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增强了他对市场的认知。“产品技术、质量领先,才能占领市场。”他说。

从井下到露天矿山,王优平学习到了不同的生产、工艺管理知识,尤其是有机会参与智能化矿山建设、尾矿综合利用等新科技的研发应用,他的收获满满:“丰富了矿山管理经验,为以后从事矿山工作打好了坚实基础。”

人生的历练永远在路上 

“希望大家牢记肩上的职责,挂一天职、尽一天责、出一份力,在干事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填补了认识空白,得到了锻炼,开拓了视野。”

“感谢江铜给予我的机会与平台。”

“无论我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我都会把挂职锻炼学到的经验和精神带回去传承。”

“希望挂职锻炼活动能够在江铜持续下去,并不断推进,让更多的年轻人受益。”

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经历了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职业历练,19名挂职干部的脸上有了更多的自信与光彩,也更加懂得感恩,也坚定了践行“一身‘江铜蓝’,一生‘江铜人’”的承诺。

一年时间,对于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来讲很短,但是对一个年轻干部的培养成长而言,却很关键。而今,第一批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结束了这场人生体验,将带着所学所得继续在不同岗位上奋斗,而新的挂职锻炼人选也已经整装待发。

8月10日,第二批32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启动,29名年轻干部将开始新的挂职锻炼,第一批3名年轻干部卢涛、朱若林、陈荣华将继续在原单位挂职锻炼。

与第一批锻炼一样,第二批挂职干部也都是经基层单位精挑细选,组织部审核把关,公司党委研究确定的优秀人才。在挂职锻炼岗位安排上,综合考虑了他们的专业、专长和个人经历。

“这是江铜对我个人的高度信任和关爱,对此我满怀感激。我十分珍惜此次挂职锻炼机会,将按照组织安排,迅速找准定位、转化角色,不视镀金、不做过客,努力交出让组织和领导满意的答卷。”第二批挂职锻炼干部王先海在手记中写道。

而今,在江铜,更多的年轻人恰逢其时。通过组合运用“上挂”“下挂”“互挂”及“特挂”等方式,推动形成纵横结合、立体交叉的挂职工作格局。探索实施中的“师带徒”“项目制”,正逐步形成给年轻干部压担子、派任务的锻炼模式。全公司已经形成上下联动抓年轻干部培养的良好氛围。

如今,江铜旗下德兴铜矿、永平铜矿等6家单位共挂职锻炼年轻干部86人。对挂职锻炼期间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还进行了大胆提拔使用,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年龄结构。

与此同时,随着挂职锻炼工作的深入,各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之间的交流联系、协同发展也更加深入。技术研究院四位“特挂”博士,积极参与德兴铜矿、贵溪冶炼厂、四川稀土公司、铜箔公司四家单位的科研管理和技术工作,有效攻克了生产技术难题和工艺瓶颈,实现了“双赢”。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所谓青春,就要步履不停,既有仰望星空的诗意,又有脚踏实地的坚定,用奋斗与担当书写出青春的“最优解”。新时代的责任,已赋予江铜青年;新时代的荣光,等待江铜青年去创造。在江铜创新倍增的发展道路上,愿他们永远年青,永远充满光芒!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