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中国电工业用铜趋势

2020年09月03日 9:16 440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现货

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影响国际铜业协会对外事务经理朱芸:

“铜用量增长主要来自于规模、密度以及市场份额,其中规模的增长来源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一步扩大,密度提升来源于安全性、绿色发展、能效提高以及新技术发展,市场份额的增加来源于材料选择中铜占比增加以及人均生活水平提高。”

1)电缆线路的节能工作重点是降低使用阶段的能耗,无论是铜电缆还是铝芯类电缆,使用阶段的能耗占电缆全生命周期能耗的比重都超过93%,推进绿色电缆就是要降低电缆线路电阻值的措施,选择更高导电率的导体。

2)影响变压器需求量最重要产业因素来自于电网投资,其次是工业、建筑、传统发电,最后是新能源发电,据统计2017年变压器铜消费量64万吨。变压器的单位容量铜用量与更低损耗变压器具有正相关关系,铜变压器有助于更低的综合材耗和原材料获取中更低的环境影响,铝绕组不在低碳评价的方法中,也不在山东省地方标准中,铜绕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3)电机的铜需求主要是高效电机,2017年我国交流电机装机中容量12亿多KW ,年耗电量占全球总用电量约60%,约为3.8万亿千瓦。2017年电机行业总产量40168万千瓦,其中中小型电机产量为19605万千瓦。从能效等级来看,2017年中小型三相异步电机产量14704万千瓦,其中3级及以上高效电机产量10724万千瓦,占总产量的72.93%,较2016年上升5.5个百分点。我国自2012年发布《中小型三相步异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以来,高效电机推广速度加快,但占比仍较小。较高的采购成本是阻碍高效电机在国内推广的主要因素。

4)对于空气源热泵,煤改电是主力军。煤改气每户耗铜约3公斤,煤改电每户耗铜约35公斤。

中国线缆市场研究报告概述

国际铜业协会电线电缆项目经理:

2017年电力电缆导体总用量309万吨,年增速2.9%,增幅同比下降2.3%。从市场份额变化看,铜导体占比上升0.3%,铝导体不变,铝合金下跌0.3%。2017年低中高压电力电缆导体用量176.6、123.6、9.8万吨,占比分别为56.97%、39.87%、3.16%。架空绝缘电缆导体主力军为铝导体,铜芯架空绝缘导体有少量应用,约为7.9万吨,约占架空绝缘电缆总量的4.2%。2017年低压母线槽企业数量约为1209家,市场集中度低,前16家企业仅占市场份额的16.49%,2017年低压母线槽导体用量43.2万吨,其中铜导体用量40.42万吨,占总量的94%,低造价需求背景下,铝母线槽的用量逐年增加。国网投资高增长阶段可能已经接近尾声,输电网建设趋缓,农网改造趋缓,三型两网是投资热点。2018年铜导体用量占90%,依然是国网的首选电力电缆导体材料。监管推动行业洗牌,部分线缆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铜导线消费量=铜密度*住宅竣工面积,单位面积的导体密度上升,2016年建筑铜密度是0.34千克/平方米,随着单位铜密度增加,新增建筑面积下降并不必然导致导体用量下降,建筑智能化和交通电气化等趋势或将拉动铜需求继续增长。

我国中小电机的升级换代对铜的需求

国家中小型电机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坚:

根据中小型电机行业协会约76家企业的产量统计,中小型电机2018年总产量达到2.1088亿kW,按用铜量约为1kg/kW计算,年需求量大约为21万吨。整个行业的实际需求量约为30万吨。中小型电动机的电能消耗约占社会总发电量的50%以上,占工业总耗电的75%以上;近阶段中小电机产品仍以“高效率、轻量化、新材料”为工作重心:1)在“量”方面。随着产量的稳步增长,对铜的用量也将稳步增长;随着效率的不断提升,铸铜转子电动机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长。2)在材质方面:电动机的“高效率、轻量化“,对电磁线漆膜厚度进一步减薄、导电率进一步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配电网发展现状及建设重点对铜产业的机会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杨卫红:

110千伏及以下投资规模不断加大,重点解决配电网薄弱问题,2011~2017年累计新增售电量1.6万亿千瓦时,新增供电负荷3.1亿千瓦。预计至2020年末,110(66)千伏变电容量需达到15.3~16.9亿千伏安;预计至2025年末,110(66)千伏变电容量需达到19.2~21.3亿千伏安。预计至2020年末,35千伏变电容量需达到2.8~3.1亿千伏安;预计至2025年末,35千伏变电容量需达到3.1~3.5亿千伏安。预计至2020年末,10千伏配变容量需新增86~88万台,新建容量2.2~2.3亿千伏安。预计至2020年末,10千伏配变容量需新增73~75万台,新建容量2.1~2.2亿千伏安中国变压器行业概况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变压器分会秘书长屈万里:

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kW,全国变压器制造企业多达千家,已全面掌握500kV交直流和750kV交流变压器的制造技术,也具有了±1100 kV直流输电和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研究与制造能力。全国有能力生产500kV变压器的企业已达30家,能生产220kV变压器的企业约50家,能生产110kV变压器的企业在100家左右,其余都是35kV以下企业,10kV企业占绝大多数。变压器种类有特高压交流产品、特高压直流输电产品、超高压及以下电力变压器、配电变压器、工业用变压器、新能源用变压器、牵引变压器、智能电力变压器。

发展趋势:1、大容量、高电压、高可靠性:高压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工程投资省、走廊利用率高和联网能力强等特点。以交流输电为例,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较500kV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自然输电功率提升3~4倍,单位容量走廊宽度减少50%,经济输送距离提升3倍,单位容量造价降低27%。2、低损耗节能型:节能减排已被为社会广泛关注,配电变压器开发损耗更低的产品,以满足GB20052中规定的1级和2级要求。3、智能型:对于110级以上变压器重点是开发具有如下功能的智能型变压器:测量、控制、计量、监测和保护功能。4、环保友好型。5、紧凑型和现场组装(或组合型)。目前,国家已批准有关单位开展新的“五直五交”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后续“一交四直”工程正在进行规划设计,这些工程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根据中电联今年四月召开的电力发展研讨会,预计2030年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4亿kW,其中清洁能源发电装机20亿kW,风电装机5亿kW,太阳能发电装机5亿kW。2018年国家电网配电变压器招标总容量为0.688亿kVA,306123台,南方电网为0.16亿kVA,51400台。按此预计,今后配电变压器每年需用量不会低于2018年订货量。

江苏华鹏变压器走访调研

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是江苏华朋集团的核心企业,始建于1967年,目前公司经营规模30亿,历史最高值在2008-2010年,规模达45亿。

公司年耗铜量1.5万吨,当前电力领域变压器过度建设,全行业产能30亿KW,利用率50%。电网方面变压器需求增量在减少,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变压器价格下跌,全行业盈利下降,公司转变发展思路,从以前依靠电力部门转为依靠大用户,变压器领域铝代铜时有发生,干变用铝芯不容易发现,因为干变是浇注无法查看线圈,油浸变压器用铝容易被发现,但当前主要是用户主动提出用铝,因为铝芯变压器更经济,铝芯变压器成本是铜芯变压器成本的60%-65%,但国际铜业人士提出不同观点,认为使用铜芯变压器更环保,质量好于铝,使用寿命、绕组方面均好于铝芯变压器,而且变压器是一次投入,永久使用,因此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使用铜芯变压器更经济。

目前国网招标要求100%使用铜芯变压器。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出口定价是采用DDP报价,由于中美贸易前景的不确定性,关税部分另谈,目前很多美国客户主动提出承担25%关税,25%关税对公司有影响,今年订单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我国铁路的发展思路和投资规模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经济管理研究所处长洪雁:201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1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2.9万公里,电气化里程9.2万公里,电气化率70%。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028亿元,同比增长0.2%。预计铁路未来建设投资仍将保持稳定规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左右。十二五期间铁路投产新线2.98万公里,预计十三五投产新线3万公里。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十四五预计投产新线2.5万公里,即2025年全国铁路网的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左右,远期全国铁路网的规模应在19-20万公里。从铁路网发展水平看,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当量GDP对应路网规模约在1.1公里/亿美元左右(日本和英国除外),我国铁路水平与之相当,但落后美国和法国,以2025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铁路网0.9公里/亿美元水平计算,2025年我国GDP总量约19万亿美元,2030年我国GDP总量22.2万亿美元,据此测算,到2025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应达到17万公里以上,到203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应达到20万公里。依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版)》,“十三五”期间国家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预计完成2.9万亿元,“十四五”期间预计国家铁路基本建设投资2.2万亿元,“十五五”期间预计国家铁路基本建设投资1.5万亿元。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