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映照在扶贫路上

——记“新时代赣鄱先锋”史东昊

2020年09月23日 10:28 44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史东昊,男,汉族,19615月出生,197911月参加工作,1982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二队副队长。20159月起,任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驻赣县区吉埠镇社建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贫困发生率从12.39%降至0.06%

他不负重托,用五年时间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20157月上旬,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下称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来到赣州市赣县区吉埠镇开展扶贫调研工作,并从中选择该镇的一个村进行定点帮扶。

当时的社建村山多地少,6个村民小组,有334户共1333人,大多分散居住,超过2/3的村民都在外打工,年人均收入仅为23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也很少。

虽然该村与京九铁路、223省道仅相距4公里,但区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没产业、没劳力,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调研后,局决定选择条件比较困难的社建村进行定点帮扶。局领导说,我们就是冲着困难来的。

谁才能担当起第一书记的使命?局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后,这份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史东昊的肩上。

当年8月初的一天,带着局党委的信任与重托,史东昊背着铺盖驻村了。

从那以后的1700余个日日夜夜,他坚持吃住在村,远离一家老小,放下都市生活,一头扎进扶贫工作中,不顾风雨也不计得失。

从刚驻村开始,他就将如何快速降低社建村的贫困发生率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

在田间地头,在农家小院,他用双脚丈量着社建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心用情帮助着每一户困难家庭。他没有更多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本本写完的民情日记、一双双磨破的鞋子……还有他坚守着的初心。

五年来,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他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对标补短,切实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工作中,他始终紧扣“精准”二字,结合社建村实际想办法、谋出路。

经过充分调研后,推动出台了《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配套奖补办法》,累计为贫困户发放配套产业奖补近7万元,大大提高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同时根据贫困户实际需要,为贫困户进行“私人订制”《产业帮扶协议》,累计为贫困户发放五千余株果树苗、油茶苗,累计发放鸡鸭鹅等种苗3000余只。

对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史东昊注重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村容村貌变化。对在家务工的贫困户,积极推荐公益性岗位,帮助他们增加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他还完善了“微心愿”“电商平台”等扶贫措施,开创了局机关干部职工“连心”小分队驻村扶贫、五一“连心”共建、家庭卫生评比等帮扶举措,通过这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帮扶措施,全村167人的贫困人口成功减贫到只剩7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社建村于20181210日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到2019年底时,该村的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之初的12.39%降至0.06%,“十三五”贫困村的帽子一去不复返。

史东昊不负重托,用五年的时间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如今,走在社建村的田间地头,只要提起史东昊,村民们尤其是贫困户无不竖起大拇指,纷纷称赞“村里来了一位好书记”。

“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离开。”

他带领村民们建基础、兴产业、治穷根,昔日的贫困村走上了富裕路

社建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面临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老棋盘山桥老化的问题。

老棋盘山桥是由采石沙土简易搭建而成的,桥梁底端只有3根直径为2米的排水涵管。每逢汛期,3个涵管无法及时排水,导致附近的农田经常出现内涝现象,严重时还会造成人、车无法通行,田埂垮塌、农作物被淹等情况的发生。

史东昊清楚记得,20158月的一天,社建村下了大暴雨,河水猛涨。村民心痛地看着雨水快速淹没桥面,冲毁了房屋、稻田。

史东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天,他就向局汇报并提出修桥的申请,没过几天,40万元资金随即到位。三个月后,一座长10米、宽5米、荷载量达100余吨承载式钢混结构桥便矗立在了溪水两侧。该桥的建立,方便了本村及邻村近2万人的通行。

溪水从此安澜。

之后,在史东昊的积极协调下,局于2016年又出资15万余元资金,新建了汤屋组公路桥,解决了社建村汤屋组村民的出行。

2017年,位于村口的两层村委会新办公楼拔地而起,图书室、党员活动室、体育健身设施等也纷纷“上岗”,从此,村民们开始有了业余文化生活。

……

“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离开。”这是史东昊对社建村乡亲们的承诺。

五年来,在他的努力下,当地政府和局在社建村实施了5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于农村建设、农业水渠水陂、村集体经济、村庄整治、光伏发电、道路路灯、村容整治、贫困户入户水泥便道、改水改厕等,村容村貌快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质的提升。

史东昊至今仍清楚记得,2015年社建村村集体收入不到5000元。他认识到,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脱贫攻坚才能“换挡提速”。五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村集体经济补短。

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史东昊先后赴赣县区石芫乡、三溪乡、南塘镇,章贡区沙河镇,调研产业发展项目,横跨养殖种植等多个课题。

最终,局援建社建村商品羊养殖基地,建成羊舍近500平方米,配套设施200余平方米,先后引进种羊近70只,首批26只母羊成功繁育羔羊29只。建设配套玉米种植基地,直接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20余人。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巩固社建村村集体经济,史东昊作为局与社建村沟通的桥梁,跳出单纯在村里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谋求产业多元化。

2019年局向社建村援赠一处位于赣县区雍晟上城湾畔的商业店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0年,史东昊四处奔走,协助当地政府成功引进了吉埠镇唯一一家木材加工厂,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近5万元的收入。此外,他还协助社建村与赣州市逢缘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社入股协议等,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20207月底,社建村村级集体收入超过17万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9千元,一跃成为吉埠镇村集体发展的“领头羊”。

五年的帮扶,昔日无村委办公大楼、无集体产业经济收入、无水泥路和水泥公路,夜晚出门无路灯、无休闲活动场所、贫困户住破旧土坯房的社建村已经成为历史。

取而代之的是新增的“三桥两路一广场”,即三座公路桥、两条村级公路、一个文化体育广场,以及兴建的“一楼一铺一产业”,即一栋村委会办公大楼、一间商铺、一个养殖产业。

社建村旧貌换新颜。

80多岁的贫困户戴章昆赋联抒怀:燕喜新居迎得春风建家园,莺迁乔木蔚成大器感党恩。

“不是社建村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社建村。”

他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党的性质宗旨,用心做好贫困户的每一件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史东昊将此融进他扶贫路上的血脉里。

自驻村以来,他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每天入户走访贫困户家庭,了解情况,把贫困户当家里人,无时无刻关心着他们。

驻村五年来,社建村的扶贫队员换了三拨,而第一书记一直没换。

即使是20178月史东昊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在处理完家事的十来天后,强忍着丧子之痛,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了扶贫第一线。

当时,他回到村里的第一句话就是:“不是社建村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社建村。”因为他和那里的山,那里的水,还有那里的乡亲,都已深深融为一体了。

贫困户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始终把贫困户当作亲人对待,倾听他们的诉求,倾力帮助解决困难。

上坝组村民戴六斤是五保户,史东昊每年都会帮助他收割水稻,做到颗粒归仓。年仅5岁的村民戴启明不幸患上地中海贫血症,每天都要输液10小时以上,史东昊只要手头没有要紧的事情,都会去看望小启明,并不时送上爱心慰问。

年过七旬的村民戴华法,小儿子考上了兰州交大,户口迁出去了,后来他的小儿子因为心理疾病,需把户口迁回。从非农户口变回农业户口,靠戴华法本人根本无法解决。知道这消息后,史东昊主动上门表示帮助解决。他带着戴华法一起去协调,经过多道程序后,最终把戴华法儿子的户口迁了回来,压在老人胸口3年之久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贫困户汤春林的儿子汤海波2016年考入江西师大,贫困户汤捡法的女儿2017年考入九江职业学院,史东昊都在第一时间送上“金秋助学”助学金……

2018年的冬天,史东昊晨练后照例到他帮扶的贫困户刘二孜家中看望,当了解到刘二孜的爱人谢六香已经一天一夜没有排尿、腹胀难忍时,史东昊来不及换衣,立即安排扶贫队员开车送谢六香到赣县区人民医院,并帮助办好了急诊各项手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治,谢六香终于脱离了危险。事后医生讲,好在送医及时,再晚一两个小时,膀胱可能会有爆裂的风险。

这种救急救难的事例不胜枚举,史东昊却从不挂在嘴边。

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件件小事就是一份份真情,是史东昊润物细无声般送去党的温暖,赢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上坝组戴华法一提起史东昊便竖起大拇指称赞其为“党的好干部”,棋盘山组贫困户刘二孜逢人便说“东昊书记救了我老婆的命”,下坝组老党员罗朝兰、郭仁瑞称赞“东昊书记是社建村的好书记”……

对于村民的称赞,史东昊不敢有丝毫的自满。他常说,习总书记要求我们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实实在在为当地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为贫困乡村带来新变化。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艳旗帜

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让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越是困难多、任务重的地方,越要派出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做到尽锐出战、战则必胜。

史东昊作为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就是一个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他忠于信仰,不忘初心,书写出扶贫路上壮丽的人生篇章。

“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支部。”驻村以来,史东昊首先想到的是,要脱贫,必须发挥党支部强大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入了帮扶村党组织,积极与村两委一班人,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发展出谋划策,战斗在这片热土上,为党旗增辉、为百姓谋福。

史东昊驻村开展工作后,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理念,凝聚组织力量,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村支部党员落实党内“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严肃党内组织生活,组织全村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党纪。

他在村部率先建立了无线wifi网,并购买电视机、接收器,实现了通过接收信号可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目标,建设了各类橱窗、公布栏、宣传标语等,完成村阵地建设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设置。

他帮助社建村建立了一整套精准扶贫档案体系,同时抓好社建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因户施策的帮扶思想,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办法,推动党建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2019年初,社建村一次性荣获吉埠镇2018年度“绩效考核先进村、党建工作先进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先进村、空心房整治工作先进村”四个荣誉。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急时刻显本色。

面对今年初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年初三,史东昊主动放弃休假,带着局党委的重托,在与吉埠镇党委、政府进行充分沟通和对接后,率领驻村工作队员第一时间返回社建村,开展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

“我是党员,让我来。”史东昊将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勇当疫情防控“排头兵”,冲锋在社建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对外地返乡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在短短三天内,共排查外出务工返乡人员349人。

在开展排查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全村党员干部在翰林桥设立了劝返检查点,带头日夜坚守,连续作战,开展对外来人员的防控登记以及非必要人员来访的劝返工作,对外出务工人员做好记录,有效阻止人员大幅流动,成功抑制了输入性风险,确保了全村疫情“零输入零感染零疑似”。

对于获得的“局先进工作者”“局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赣鄱先锋”,以及省委组织部的书面表扬……这些荣誉,史东昊郑重地把所有的荣誉证书都锁在一个箱子里。他一直觉得受之有愧:“做了应该做的事,得到这么多荣誉,以后只能再踏踏实实为乡亲多做点事情。”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