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共产党员在扶贫一线》一书刊发中冶扶贫宣传故事
2020年10月01日 7:41 227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为纪念建党99周年, 按照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计划,新华出版社出版《共产党员在抗“疫”一线》与《共产党员在扶贫一线》两部重点图书。该书以纪实的笔法忠实记录扶贫一线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感人事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信念的参考读物。
经集团党委宣传部积极沟通与争取,与集团工会共同组织撰写的《责任写就中冶扶贫攻坚路》一文收录在该书第一篇章。该书内容以中组部及各级政府的党员重点扶贫事迹为主,中冶集团成为入选该书仅有的两家国企之一。《责任写就中冶扶贫攻坚路》总结了中冶特色精准扶贫经验,并展示了中国一冶、中国五冶、中国十七冶、中国十九冶、中国二十冶五家单位六名党员扶贫干部的先进事迹,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评价与赞扬。
责任写就中冶扶贫攻坚路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是我们党向世界和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中央企业,中冶集团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并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为己任,坚决执行党中央相关扶贫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冶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自承担新一轮定点扶贫阶段任务以来,中冶先后派出三批六名挂职干部与两名驻村“第一书记”,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精准发力、砥砺前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时代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底中冶定点扶贫县之一贵州省德江县已率先宣布“摘帽”出列。目前中冶集团正在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全力以赴帮助沿河县做好最后脱贫冲刺工作。
贵州省沿河县,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有着68万人口的深度贫困县,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属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经济欠发达,群众生活水平不高。2019年4月,中国二十冶挂任沿河县副县长的冷绪中来到沿河县的第一天,便对县区各村镇进行走访调研。为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稳定增收问题,他采取“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精选扶贫产业,援建产业项目,针对性开展产业扶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冷绪中组织援建了花椒加工厂房,为新景镇4000多亩花椒产业解决了加工问题。同时,因地制宜地实施开展短效产业,从帮扶资金中安排30万元,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在花椒基地套种香瓜80亩,作为产业扶贫新的增收来源。除此之外,他还多次带队赴外地宣传推介沿河农特产品,今年5月,他带领县商务局、农业局、“洲州茶”公司拎着沿河农特产品到上海的中冶各骨干子企业拜访推介,拜访后中冶各骨干子企业及其他单位大量订购了防暑降温茶,打开了“洲州茶”在上海地区的销售市场。对于冷绪中来说,家是他最大的牵挂,也是他最大的亏欠:“我外出工作12年来,一直没有陪过孩子,今年孩子高考,我也没在身边陪伴,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
贵州省德江县,地处国家级特困地区的武陵山区腹地,山高谷深,土壤石漠化,下雨不蓄水、太阳晒掉渣。德江腾溪村老百姓种植作物,基本依赖雨水灌溉,收成毫无保障。2019年4月,中国十七冶贵州分公司副经理郭晓春被选派到贵州省德江县挂职任副县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郭晓春吃透当地的基本情况,从产业基础设施入手,为贫困村引入“源头”活水,帮助维修山塘一座、新修蓄水池3个、敷设引水管网10公里、安装滴灌设施260余亩、新修产业路7100米等,使当地成功摆脱“富水缺水”困扰。大山里的土产品缺乏品牌知名度,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价,而城市居民对绿色农特产品具有刚性需求。郭晓春甘当产品“推销员”,依托“娘家”优势开展消费扶贫,通过订单式采购23万多斤德江脐橙,并通过做客网络直播间为当地的金丝皇菊、黑木耳、腊肉、天麻、牛肉干等特色农产品带货“出圈”,累计帮助销售农产品超过200万余元。同时郭晓春还积极推行“公司+贫困人口”帮扶模式,开展技能扶贫,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通过联系中国十七冶教培中心传授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等相关工种技能实操,积极为这“特殊”的农民工牵线搭桥,并引荐至十七冶贵州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10户以上;通过聘用贫困户加强茶园管理,带动石龙村及周边乡镇群众1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8月的贵州省长依村,美丽炙热。中国一冶驻村“第一书记”杨聪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他一边组织村民同吃连心饭,一边积极推进村里的人居环境卫生大提升,期间还穿插着指导复旦大学2名大学生参与扶贫实践。这样忙碌的日子,对“村官”杨聪来说已有三年。2017年8月,驻村第一书记杨聪在历经1119公里铁路、368公里山路、30公里渡轮,三次辗转后,来到渡江村开启了他的扶贫之旅。杨聪到渡江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走访,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不到半年,杨聪便能准确地叫出村里每一位老人和小孩的姓名。当杨聪了解到村民吃水用水成为难题时,他带着村干部几次上山寻找水源,向镇里、县里申请资金,在春节前夕,完成了原取水泵站及管道的修复铺设工程,并在山顶建造了直径9米、深达3米的蓄水池,彻底解决了吃水难题。随后,杨聪又陆续解决了村里的道路照明问题……2019年3月,杨聪调任到条件更为艰苦的长依村担任“第一书记”。有了渡江村的工作经验,抵达长依村10多分钟后,杨聪就了解到村里面临的困难:饮水困难、羊肚菌种植失败、3年的花椒还没挂果……杨聪再次走进每家每户调研,和村干部一起帮助解决村里黑豆、菜籽油滞销难题,组织开展花椒管护,积极发展香瓜、羊肚菌等产业……很快,《新景镇长依村香瓜产业发展项目》《长依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设方案》等相继出炉。三年来,杨聪先后为渡江村和长依村争取到扶贫资金674.08万元,主要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等。驻村三年来的春节,杨聪都与村民们一起度过。2018年春节,杨聪累病了,蜷在被窝里,他写下这样一段话:孤身赴黔体贫境,志为贫民寻良方。黛岭碧波虽醉人,热血初心自难忘。2019年,鉴于长依村整体扶贫方案刚刚启动,为不间断扶贫工作,杨聪主动提出将自己“第一书记”的任期再延长两年。
安徽省定远县蒋集镇秦集村,辖35个村民组,1022户人家,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2017年,中国十七冶安徽达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金海被选派至定远县蒋集镇秦集村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刘金海搞产业、找资金,经常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他帮助秦集村新建了三座共计8000平方米的温氏养猪场,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养猪场每年饲养1000头生猪,据估算,一年可获得毛利润20万元。为打通产业扶贫路,刘金海无数次奔走于蒋集镇、定远县和省交通厅,终于争取到120万元项目资金修缮扶贫桥。为实现村民创收,他主导新建了一座扶贫车间,带动周边村民260多人就业,日产6万只包装箱,全镇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增加51万元。与此同时,他还依托中国十七冶建筑企业优势,主导成立了定远秦集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100多位贫困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他的努力下,23个占地22亩的果蔬大棚和一座光伏发电站相继建成,一系列实打实的“造血”举措,使得秦集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集体经济成倍增长。2019年,秦集村顺利脱贫摘帽,实现了“村出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刘金海又是第一时间到村制定并落实防控措施,全方位保障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然而到了2020年7月25日晚上,这位蒋集镇人民心中的好书记,在商讨村级1950亩土地流转相关事务时,突发性晕厥、呕吐、昏迷,被确诊为脑干大面积出血,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病情危在旦夕。他的扶贫事迹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安徽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纷纷聚焦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在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四川凉山州雷波县,有一个全县各乡镇几乎都认识的“外来人”,他就是中国五冶派驻雷波县的建筑技术扶贫专家华利,被当地人亲切称作“华工”。2018年3月起,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四川省住建厅关于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关部署,中国五冶派出多名专家组建建筑技术扶贫工作队驰援雷波县。在整个扶贫工作队里,华利年龄最大,但作为共产党员和“带头大哥”,他跑得最多。不完全统计显示,华利及其帮扶队伍开展的各类技能培训超过100次,有效提升了干部群众农房建设的技术知识。2019年中,凉山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了农房暗访检查,对雷波六十个多个安置点逐一排查后,打出了全州的最高分。在当地群众的眼中,华利就是脱贫住房安全的“把门人”,有他在的地方就有安全质量的保证。华利的不妥协,让施工方一开始很是“窝火”。但他的寸步不让,反而教会了施工方中国五冶特有的“交叉作业”、“样板引路”等现代化的施工组织及质量管控手段,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确保了质量、降低了成本,最终使项目比原定工期提前了整整两个月。在华利的“言传身教”下,现代化的施工管理体系已经迅速复制到其他项目,使施工队伍获得了更大发展。
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重华村有这样一位姑娘,她原本是城市的白领,却甘愿当一个“乡巴佬”;明明是个外乡人,却成了当地百姓眼中的亲人。这位亲人,就是被中组部选派到重华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中国十九冶青年党员周沛橙。2015年8月7日,在德江县委组织部的带领下,周沛橙来到了重华村。自从来到重华村,她就把自己当作大伙儿当中的一份子。风雨兼程的20多天时间里,周沛橙走遍了重华村所有的村组,每走完一个地方,她的心情都会变得非常沉重,村里的贫穷现状远比她想象的严重。打通村里的通组公路是当务之急,也是村民所盼。在周沛橙的带领下,2016年1月6 日通组公路正式开工建设。前后历时两年,筹备资金300万元,贯穿8个村组,长达12公里的通组水泥公路全面建成。当得知重华村很多小孩在初中毕业就失学,无一技之长,不得已外出从事重体力或高污染工作后。周沛橙及时向中国十九冶汇报了情况,得到公司的高度重视,并及时与攀枝花技师学院联系以解决这些孩子上学的问题。学校迅速委派老师到村里把学生接到学校,并减免学费、书费和路费,共帮助6名贫困学生到攀枝花技师学院就学。经过两年的努力,周沛橙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烤烟、核桃、花椒、天麻等农副产业。发展了短平快项目——生猪滚动养殖;实现产业全覆盖贫困户,确保了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两年时间,村里的贫困人口从900余人减少到200余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周沛橙带着责任、带着信念,把最美的年华奉献在最基层的岗位上,泥泞中磨砺青春,耕耘中闪耀光华,像挺立在贵州高原上的一朵蕙兰,在不断奉献和坚守中绽放着清幽的美丽。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