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不断推动包头稀土基础研究上新台阶

2020年10月19日 9:12 711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众所周知,羊、煤、土、气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四大优势产业,而稀土产业又是其中唯一一个与当今高科技、新材料关系密切且科技含量最高的产业,包头市被外界成为“稀土之都”,可见稀土产业的地位不一般。

历届国家领导人对包头稀土事业的发展都寄予厚望。从当年方毅副总理七下包头到江泽民主席视察包头并题字:“搞好稀土开发应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转变“挖土卖土”发展方式的殷殷嘱托,内蒙古包头稀土从业者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以及功成必定有我的豪情打造好稀土这张高科技名片。

增强责任感,紧跟国家政策是

基础研究发展的根本

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该意见从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依法开展稀土专项整治,切实维护良好的行业秩序;加快稀土行业整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稀土资源储备,大力发展稀土应用产业;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六个方面对稀土行业发展进行了指导,高屋建瓴,思路明确,立意深远,为包头稀土事业乃至我国稀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随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稀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包头市已形成了矿山开采、治炼分离、金属生产、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合金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回收的完整产业链体系,这些都为稀土事业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时也证明包头稀土基础研究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加强危机感,国内外稀土产业

发展一日千里

但放眼世界稀土产业格局,我国稀土产业的基础研究工作仍然具有极强的危机感。日本欧洲等西方国家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一方面在全球寻找稀土资源,另一方面加强了新材料去稀土化的研究,寻找稀土的替代产品,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这些也将对包头稀土乃至我国稀土事业产生潜在威胁。

从国内来看,江西、山东、四川、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的稀土资源整合效果明显,科技成果层出不穷,逐步形成了能与包头稀土相抗衡的大集团公司,正在对包头稀土的资源优势发起冲击。

稀土资源开发全球化的步伐已势不可挡,包头稀土产业必须要主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综合竞争能力,才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稳步前进。

反观包头的情况,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资源匮乏,尤其是缺乏高端领军人才。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少有的几个没有本土两院院士的自治区,这意味着包头市和国家科技高层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紧密度差,话语权弱,争取一些重大的国家科研计划支持难度很大。

更需紧迫感,包头稀土基础研究要弯道超车

当今世界,国际化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就需要不断增强政府、企业的运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从加强国际合作,加入国际竞争,逐步寻找机会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轻稀土资源。这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稀土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利用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稀土材料领域的先进基础研究优势、先进试验装备来进一步加深研究深度,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在稀土产业链上,每向下游延伸一级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会增加数倍。但稀土材料的高端应用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内蒙古稀土产业更需要加强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鼓励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包头稀土的核心竞争力。要多多支持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这样的科研院所做大做强。截至2019年,该中心累计追踪高技术15项、做中试示范线10条、孵化高科技企业20家,其中2019年孵化5家企业。实现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在包头建成、稀土特种钢制备技术与产业化取得突破等四项技术突破,为稀土产业创新发展贡献了许多力量。

此外,人才是最为珍贵的资源,基础研究更是依靠人才。鉴于此,应出台强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措施,鼓励稀土企业注重自身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一线科研人员地位和收人水平,建立科学的考核和大幅的激励措施,达到人尽其才,勇于创新奉献,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最终为加快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稀土应用产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鉴于现有的稀土科技创新研究力量呈现碎片化、多重复状态,且分散在各地,研发目标不够清晰、项目设置不够精准。政府方面,应全力支持一个强有力的自治区乃至国家级系统性研究机构。通过整合全区科研力量,设立稀土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长期投入和支持,进行稀土基础研究、新技术研发,产业化转化的产学研用体系。

其实,重点还是要加强稀土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设计长效机制,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科学性、实用性。把稀土基础研究工作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来抓,重视程度当与第一优势产业和国家战略元素的定位相匹配。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