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地质特色牌 走扶贫致富路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成果回顾

2020年10月30日 10:41 420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下了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奇迹,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地质调查工作者在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自然资源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将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全局重中之重工作,累计投入125亿元,充分发挥地质科技和地质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以找水打井、特色农业、防灾减灾、地质旅游和绿色矿业为主的地质特色扶贫之路,在解决贫困地区突出民生问题、助力就业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决战决胜收官的硬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挑战,局党组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底线任务,发起总攻行动,全面完成既定任务。

在赣州四县,喷涌而出的水流哗哗作响,让贫困区群众告别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在黑龙江海伦,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园里一片欢声笑语,铺就了一条致富的“硒”望路;在西部贫困地区,新投产的矿山到处都是机器轰鸣,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来自全国各地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的精彩乐章。

让生活更舒心

 

多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急群众之所急,在为贫困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方面持续发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问题,找水打井满足用水需求。赣州四县、西南山区、海南琼中等地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严重影响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冲击“两不愁三保障”脱贫底线。自然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陆昊2019年在赣州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作出了“成倍增加力量,解决饮水安全”的指示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立即行动,组织开展了“百日找水大会战”,成功找水打井184眼,解决了脱贫摘帽最为关键的106个村组、7.74万人的饮水困难,抢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前补齐了四县安全饮水短板问题。自2013年以来,该局发挥地质科技专业优势,融合应用地质、遥感、物探等多种勘查手段,在江西赣南红层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太行山变质岩区等地质条件复杂、贫困群众饮用水困难地区,累计实施探采结合井1600余口,建立饮水安全示范工程38处,总涌水量超过20万吨/天,为200多万贫困区群众提供水源保障,让贫困区缺水群众喝上了“甜蜜的水、幸福的水”。

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多数贫困区都位于偏远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在部党组和有关司局的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因地制宜,结合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工作,查清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10万余个,做到了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县-市-省-全国”地质灾害数据联动更新;专门研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推动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今年雨季来临之前,该局专门组织实施了集中攻坚战,完成2512处滑坡监测预警实验设备的安装,极大提升了科技防灾水平,为防止因灾返贫、因灾致贫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让产业更兴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许多特色产业在贫困乡村“大显神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调查评价绿色富硒土地资源,支撑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专项调查工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贫困区调查圈定绿色富硒土地2366万亩,提出绿色和无公害富硒、富锌农业基地及绿色食品产地建议区近400处,支撑江西赣州、云南昭通、贵州黔西、四川屏山、广西横县、黑龙江海伦、湖南新田、河北阜平等地建设300余处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园(基地)、“富硒品牌”田园综合体,推动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近150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见效。梦江南、虔农、嬉娃娃、坤诺、龙禹、鸿运泽等绿色富硒品牌畅销海内外,赣州于都富硒蔬菜成功“登上”中欧班列,签约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黑龙江海伦五色谷等富硒品牌,畅销全国,并出口多个国家。脱贫群众感慨道:“富硒土地真的能生‘金’长‘银’!”

发掘地质景观资源,推进地质文化村(镇)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贫困区查明各类地质遗迹2200多处,其中世界级98处、国家级509处;通过挖掘地质文化元素和特色资源,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3处、世界地质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10个、省级地质公园26个,推动建设地质文化村10余处,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矿产资源优势转化,稳定带动百万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疆四地州、乌蒙山区等贫困区提交新发现的矿产地420多处,评价了玛尔坎苏亿吨级富锰矿、大红柳滩百万吨级锂矿、火烧云千万吨级铅锌矿等八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储备基地;创新20多项资源利用技术,显著提升了赣南地区铅锌多金属矿、锂辉石矿、高岭土矿、锡矿、钨矿等优势矿种综合利用水平,年增产值2000余万元。矿业开发带动百万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让未来更精彩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严格落实“一摘四不摘”要求,进一步发挥地质科技优势、地质资源优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继续发挥地质科技优势,改善民生条件。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提升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和水质品质;进一步强化科技防灾和风险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精准实施能源、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支持绿色矿业发展,加快资源优势转化。

二是加大地质科技支撑力度,服务农业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深化富硒土地资源精细调查,加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积极推动天然富硒土地认定;探索建立富硒土地高效开发利用模式,促进全国富硒产业高效、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充分发掘地质文化资源新优势,助力农村特色文旅产业发展。开展特色地质旅游资源普查,挖掘地质文化元素,推动地质公园申报和地质文化村建设;积极培育地质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地质+生态旅游”新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胜利在前,重任在肩。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发挥地质科技优势,发掘更多特色优质资源,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