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锡控股公司:脱贫攻坚不松劲 乡村振兴再发力
2020年12月19日 10:7 308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作者: 农国良
2019年4月,我作为云锡卡房分公司派驻绿春县扶贫工作队员,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踏入大兴镇瓦那村委会开启了驻村帮扶工作。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回望来时路,虽然面对诸多艰辛,遇到众多挑战,但我们凭着坚强意志,不负组织厚望一一战胜。“既然选择了驻村帮扶,我们定会风雨兼程”。这句话说出了云锡驻村工作队员的心声。每次踏上驻村路,我们的心总牵挂着辖区内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缕缕牵挂,砥砺前行,迎来的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全面脱贫的佳绩。
瓦那村委会是大兴镇深度贫困村之一,下辖9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1068户、4967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以及茶叶、桉油、八角、草果等。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83户、2135人,经过历年动态管理,截至2019年累计脱贫461户、2320人,剩余的16户51人也于2020年10月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实现脱贫退出。
克服困难,深入群众,
在工作生活上迅速进入角色
初来乍到,出生于农村的我,尽管对农村的生活状况了如指掌,但像瓦那村这么贫穷的,还是头一次见识:要么仍住在破旧的土坯房,要么身体残疾没有劳动力,要么身患疾病少有收入,冰冷的锅灶、阴暗的居所……离“两不愁、三保障”“村出列、户脱贫”还有一定的距离。我没有被这里的山水所陶醉,深感自己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肩负的责任,来时舒畅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厚厚的沉重,心中只有一个念想:如何让这里的乡亲们利用现有资源,借助外力,让生活好过起来。
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并且摆在面前的三个问题必须想办法克服。首先是语言关。听不懂哈尼语言没法独立开展工作,进村入户必须配一名翻译,而村委会干部在场时农户又不肯讲实话,很难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引荐,我认识了村组长、党支部书记、妇女组长,想尽办法向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称呼、打招呼等日常交流技巧,趁边上没人的时候在笔记本上用拼音、文字、符号等标记起来,回到村委会再温习巩固。随着日积月累、交流增多,语言沟通逐渐顺畅起来。
第二是方法关。让对方能够准确理解并接受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也是一门学问。讲道理要浅显易懂,引例证要贴合实际,口号式宣传、训导式指令在这里完全行不通,谈理想、谈未来更不行,必须接地气。
第三是住户的位置。每次入户我都会在笔记本上记下走访过的农户名单,回到村委会后基本上能回忆起每户的位置。但随着走访户数的增多,经常会混淆记得不够精准。对照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时间表,国家第三方评估组年底就要进行脱贫攻坚考核,驻村工作组也调整了工作方案,实行片区包保责任制。然而,我是一个“新兵”,负责3个自然村1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如果连最基本的农户房屋位置我都记不住,后续工作怎么开展?
经过摸索,我决定“笨鸟先飞”进入工作状态,在熟悉本村情况的村委会干部带领走访下,画出农户房屋位置平面图;两个月后,脑海里随时可以定位任何一家农户房屋的准确位置。
学习政策,摸清实情,
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
驻村队员进村入户深入了解情况
通过与老百姓接触、向村“两委”班子学习基层工作经验,并积极走访村里的老党员、村民代表、困难户,调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及突出问题,我在较短的时间里进入角色,能够自主开展好各项基础工作,也进一步了解掌握了主要致贫原因。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群众仍然以务农为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没有支柱产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发展呈现“小、散、弱”的特点,结构较为单一,组织化程度较低;加之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村庄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差,造成了整村贫困。
“贫困群众的现实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贫困地区的实际状况是我们最好的课堂”“对症治疗贫困的‘药方子’来自实践,来自于摸清贫困的原因”。
白天,我们首先熟悉掌握相关的帮扶政策、边学边讲,通过走村入户既宣讲政策,又了解贫困户家中实情,并根据各家各户情况制作详细表格,详细登记耕地、补贴、致贫原因、生产生活状况、子女上学、劳力分布、收入等方面情况,可以说一表在手、事半功倍;晚上,回到村委会整理当天获取的村户信息,认真核对村级扶贫档案和贫困户“一户一档”,确保资料详实、数据准确;掌握实情后,根据每户致贫原因,逐一制定帮扶计划,整理出详细的脱贫攻坚方案。
理清思路,亲力亲为,
紧盯目标不放松
脱贫攻坚是“硬骨头”,是“硬任务”,更是锤炼和检验干部的一场硬仗。作为云锡选派的驻村干部,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每个队员都亲力亲为,认真贯彻省、州、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精准发力、攻坚克难,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两不愁”方面
通过“产业扶贫+劳务输出”的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NO.1 开展产业扶贫
2018年至2019年,瓦那村共有375人参加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126人参加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投入资金53.685万元实施茶叶提质增效1789.5亩,投入14.9277万元实施生态扶贫森林抚育1245.1亩,投入20.47万元实施八角提质增效890亩;2019年发放鸡苗5280羽,开展稻田鱼鸭1076.6亩;2020年实施黄连鸡苗补助477户、户均10只,生猪产业奖补36户53头、每头补助400元,梯田红米稻种植奖补118户308亩、每亩补助160元,茶叶新植奖补29户68亩、每亩补助1000元,农业机械购买补贴11户、4500元。
NO.2 开展金融扶贫
根据农户申请,严格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2018年至2019年落实小额信贷64户301.2万元,2020年申报小额信贷8户、落实5户小额信贷22万元,用于发展种植、养殖。
NO.3 落实外出务工奖励
根据绿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务工奖励通知,驻村工作队逐户宣传、逐人电话通知到位,耐心细致办理,极大地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2019年落实务工增收奖励214人次、务工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256人次;2020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申报外出务工奖励457人次共计32.94万元。
NO.4 利用每年春节务工人员返乡的时机召开座谈会
邀请外出务工人员与计划外出务工人员代表进行座谈,讲述和传授务工经验,带动亲戚朋友外出务工。疫情期间协助大兴镇卫生院办理了807个农户的相关证明,为他们的外出务工提供方便。
NO.5 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
结合农户劳动力、家庭收入等情况,设立了保洁员98名,生态护林员40名,并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和使用,保证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能实现收入平稳增长,达到不愁吃、不愁穿。
住房安全有保障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生活在大山深处贫困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驻村干部的奋斗目标。
抢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严守“一户一宅”底线,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搬新拆旧等政策,通过动员宣传、党员干部带头,完成了三八街中心村易地扶贫搬迁点83户搬迁拆旧;严格对照“住房遮风避雨安全稳固、保证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的标准,逐户排查核实居住层没有门、窗以及内墙未粉的农户并及时上报,镇党委派第三方施工队改造提升、修缮加固155户。瓦那村委会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全面消除。
义务教育有保障
绿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实现全覆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因学返贫、因贫辍学。
2018年落实中高职“雨露计划”58人;2019年落实建档立卡户子女生源地助学贷款20人,通过安信证券教育资金资助27人;2019至2020学年落实“雨露计划”56人、东西部协作教育补助2人;2020至2021学年申报“雨露计划”51人,落实家庭教育负担重安信证券教育帮扶25人、“雨露计划”21人、东西部协作教育补助1人;学校、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村委会联合实施控辍保学“四步法”,随时关注上学不稳定学生,多次到河北、海南、景洪等地劝导、寻找和护送学生返校参加考试30人次,瓦那村委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零辍学”。
基本医疗有保障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医疗保障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一单式”即时结报。
2019年之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负责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收缴工作;随着信息化提升和农户素质的提高,2020年采取网上手机APP缴纳和农户自主缴纳的方式进行,瓦那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7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覆盖。
饮水安全有保障
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及巩固提升项目,新建和改造配套供水管网工程,饮水安全实现了全覆盖。
由于绿春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质结构较为脆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季节性缺水和管理不善缺水依然存在。驻村工作队实地查看水源、管路铺设和水池建设情况,绘制水管水池线路分布图,拟定生活用水管理实施方案并提交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讨论决定,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生活用水管理,确保全村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全面达标。
细微处,显大爱,
脱贫攻坚温暖人心
云锡驻村工作队员全力当好“五员”(扶贫政策宣传员、脱贫攻坚组织员、脱贫攻坚战斗员、项目资金监督员、移风易俗引导员),一个个积极的转变就发生在眼前。
通过将每一项政策及时全面地宣传到位,比如外出务工奖励申报的逐一宣传、耐心讲解、认真登记上报,农户从半信半疑到拿到了真正的实惠,渐渐增强了对驻村干部的信任;凡是到村委会咨询、办事的都是热心招待、耐心解答、快速办理,暂时不能办理的说明原因并帮其想办法,让农户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走,骂声少了、笑声多了;以前的动态调整总有隐瞒产量、瞒报收入的情况,现在农户知道我们并无私心、坏心,全部如实报告;以前组织农户在村民小组开会,酒后起哄闹事甚至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开会到场率达90%,大家盘腿席地而坐静静聆听……这些转变令人感动、为之欣慰,也发人深思,总觉得要做的、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记得有一次卫生大整治,烈日当空,村内的所有垃圾池、白色垃圾必须清理干净。刚开始我拿着工具和大家一起打扫,随后去到另一个点,心想等我返回的时候估计大家都回去了,谁曾想还有那么多人仍在默默清扫,不怕脏、不怕累,没有一句怨言。
我负责的村子有一段村内卫生路才刚刚修通,以前连摩托车都到不了家门口,其主要原因为这几户人家门口是别人的土地,担心协商不了。项目下来后我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希望能够团结一心、协调赔补处理,结果大家一试果然奏效,现在宽敞的道路连到了家门口,也连到了村民心坎上。我问:现在出行方便吗?他们答道:看看我们的精神状态,你就知道很方便了。
到村里走访,农户必定亲切地叫你到家里喝一碗茶水再走,挽留你在他家里吃个便饭,家里找来了野味或者买来了好吃的也总记得叫我们来坐坐;驻村队每年都会从工作经费里挤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冬季爱心棉被、毛毯等送给村里的老人,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我们心里也是暖和的。这就是我们驻村期间的氛围。
回顾驻村工作以来,我们几多感慨,点点滴滴尽显人间大爱。通过驻村帮扶,增进了干群关系,把党的为民情怀播撒到群众心间,得到了大家的真切信赖和一致好评。
付出总有回报。如今的瓦那村,无论是村民的精神面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还是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驻村扶贫工作有苦亦有甜,当看到村民们满脸的笑容时,感觉一切都有意义。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坚守初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也更加坚信,瓦那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会通过自己的勤劳付出,让脚下的幸福康庄大道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