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半自磨系统运行10周年侧记
十年磨一剑 今朝显锋芒
2020年12月21日 16:16 1036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李正胜
当时针划过2020年11月,江铜集团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半自磨系统走过了生产运行的十周年。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砥砺奋进。
作为德兴铜矿日处理量13万吨的扩能主要项目之一,大山选矿厂瞄准世界一流铜矿山技术经济指标,对半自磨系统持续推进设备改进、工艺革新和智能化开发研究。十年来,一年一个台阶勇攀创新高峰,锻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团队,实现了半自磨系统运转率由起初70%到现在的94.14%的飞越,创造了领跑国内外同行业的奇迹。
衬板革命
起初,半自磨作业中,诸多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筒体衬板碎裂脱落,孔眼磨损增大等故障不断,影响设备运行安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维修成为日常。
“我们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半自磨筒体,倾听筒体内部声响,发现异常就采取急停措施,进入筒体检查。”时任半自磨系统设备段段长杨剑峰说。
大山选矿厂半自磨机是当年首台国产化大型设备,没有经验借鉴,衬板出现问题只能依靠听和看来检查。断裂或脱落就采取安装填补,临时“救急”,新老衬板穿插安装在一起,不但影响衬板使用寿命,还影响工艺指标。
“那时,我们的维修人员几乎不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一接到筒体上漏浆的电话,就马上组织人员加班,一干就是大半天时间,有时刚到家,电话又来了。”杨剑峰回想起2012年前频繁更换衬板的场景,很有感触。
如何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半自磨工段成立了衬板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多番测量、计算和分析,他们大胆提出了半自磨机衬板分解“手术”方案。三年时间,历经了四次“衬板革命”。
“我们通过调整筒体衬板数量,实现衬板变小变轻,结构的改变提高了衬板强度,延长了使用周期。小块衬板也提高了安装速度,之前全套衬板更换要168个小时,现在只要98个小时。”杨剑峰介绍说:“比如,我们把原来的橡胶衬板,改为钢结构橡胶复合衬板,使用周期就延长了3个多月,还减少了停机次数。”
改造后,半自磨系统运转率提高到84.92%,优于国内其他同类型矿山,但仅仅这样还不够。
智能开发
从半自磨工段成立起,82名员工心中就一直有着一个理想——对标国际一流。
由大山选矿厂与矿冶科技集团共同研发的半自磨系统智能“先控软件”,经过3年多时间的设备安装、数据采集和调试,2016年8月全面投入运行。
“这是首个以半自磨为核心的大型磨矿设备工艺流程自动化系统,填补了国内自主研发的空白。”矿冶科技集团课题负责人徐女士,颇为激动地介绍。
在以往,需要操作人员随时根据矿性变化及时加减矿量,当班操作人员的技能,决定了半自磨系统生产能力。
“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先控软件’,不仅会根据工艺参数自动调整,还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中控操作员杨建荣如是说。
“先控软件”填补国内空白的同时,由大山厂与江铜研究院共同开发的半自磨生产系统智能“无线巡检”平台,历经一年多时间试用后升级。2018年6月,生产、设备、电气维修一体化的智能“运维”投入运用。
智能“运维”,可以对不在安全值范围的各技术参数发出预警提示,避免人员巡检不及时带来的设备隐患,方便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动态实时生产督导。而且,现场违章、设备故障隐患可随时随地跟拍和上传,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全覆盖。
只要手机下载此生产信息软件,不但可以远程遥控生产组织指挥,还可以对出现的设备隐患在网上下单、派工,生产、维修的互联互通,有效地提高了维修工作效率,实现了半自磨生产成本最低化、生产效率最大化,为半自磨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保证。
目前,该智能“运维”系统得到江铜各矿山认可和推广,成为大山厂一张响当当的智能名片。
提质增效
近年来,由于采矿场矿性波动较大,工段的半自磨机和球磨机经常会出现“饥”“饱”不均的情况,操作控制难度加大。
半自磨工段不等不靠,提出了排砾板换型改造方案。2018年7月16日,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半自磨机新型排砾衬板诞生。投入使用后,吨矿电耗大幅下降,处理量稳中有升。
在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工段又开展了排砾板技术改造4次,优化了工艺流程,有效提高了半自磨机处理能力。2019年全年电耗与往年相比节约700多万元,从此改写了大山厂半自磨系统用电大户的称号。
十年风雨沧桑,十年艰苦奋斗。无数个加班加点、无数个挑灯夜战,产生了400余项技术创新和改进。其中,申请技术专利3项、重大技术应用20多项,《特大型国产化SABC系统高效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江铜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5年被德兴铜矿评为降本增效优胜单位……
这一个个激情和感动的瞬间,将成为半自磨岗位员工继续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力量之源。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