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春风起 人才江铜聚

2021年02月22日 9:54 428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近年来,江铜集团对人才的重视日益提高,推出挂职锻炼、员工职位体系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系列举措,开创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构筑起人才聚集新高地。
筑巢引凤 打造强劲引流磁场
目前,江铜研究院已打造了一支上百人的研发队伍,其中包含30余位博士和50余位双“985”或“双一流”学科硕士。
2020年10月,距江铜研究院百公里外的德兴铜矿生产现场,一群2020年刚入职的优秀毕业生正在轮训学习。为期两个月的轮训是他们进入江铜后的第一堂课,轮训内容横跨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四大主要生产领域,这也是江铜“优秀生计划”的一个环节。
2019年,江铜出台“优秀生计划”,针对名校毕业的青年人才发放“优秀生津贴”,每月标准从2000元至6000元不等,博士生一人一议,最长期限10年。同时,安排新入职的优秀生参加轮训锻炼,第一批共有8位名校毕业的本科、硕士新员工参加,2020年,这一人数增加至45人。
人才聚,则事业兴。通过一系列抢人大招,江铜以制度保障确保了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吸引力,开创出江铜人才辈出新景象。
聚优培养 开创多元发展路径
向外引进的同时,江铜同样注重人才的内部培养,推出了教育培训、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各类人才立足岗位成长成才、成就事业。
2020年9月,100余名中层管理人员分两批来到杭州,参加为期一周的脱产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企业文化、商业创新、人力资源、领导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内容,还有在云栖小镇、海康威视的现场教学环节。
5天的闭关修炼,让参加培训的中层管理人员备受启发,“行业头部集中效应越来越明显,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无可避免,我们需要学习借鉴更多头部企业的管理哲学和成功之道,并转化为助推工作的动能。”
一个月后,江铜的干部培训班再次在杭州开学。这一次,40位江铜新提职干部和青年干部走进浙江大学,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管理能力培训。
近两年来,江铜还陆续选派了一批批优秀干部,分赴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及华为等名企培训学习。这些更高更新更全的各类培训学习方式,大大提升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视野与综合素养。
变化源于江铜“大人才”培养理念。江铜党委以“培训学习一批、挂职锻炼一批、境外实战访学一批、选拔任用一批”为主要内容,拟在3年时间,培养100名左右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创新优化人才梯队。
除了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对于青年员工,江铜同样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路径。从一名基层的普通技术员,到矿山最年轻的技术带头人,再到矿级专业技术协会会长,31岁的武山铜矿采矿车间测量技术员方利杰,十年磨一剑。方利杰的快速成长,得益于江铜新推出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长家分离”的职位体系改革。近年来,江铜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出台《员工职位体系管理办法》等举措,推动员工职位晋升从“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向“万马千军齐头并进”转变,全面打开职业发展通道。
教育培训、技能人才培养,都是江铜践行人尽其才,为人才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更广成长平台的缩影。放眼公司上下,一批批有智慧、能创新的年轻干部和技术骨干如雨后春笋,为江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各尽其能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纵观江铜40余年发展,每一代江铜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使命。
2019年,江铜开启“3年创新倍增”攻坚之路,同年8月,19名年轻干部经由各单位挑选举荐,开始了历时一年的挂职锻炼之路。
2020年8月,第二批32名挂职干部再次起航,奔赴各自挂职岗位。
“挂职锻炼可以提高自己对一线生产流程、工艺的认知。”出发前,挂职干部钟荣海已提前做好转换角色的准备,并满怀干劲,要将自己所学尽其所用。
来自江铜研究院的卢涛博士,先后两次入选挂职锻炼名单,早在2019年便来到了“亚洲第一大在产露天铜矿”——德兴铜矿。“这里,是搞选矿研究的宝地。”第一次走进德兴铜矿,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的他,不由得发出感叹。一年多来,卢涛参与了一批先进技术研究,推进多项工业试验,以专业优势协助推进德兴铜矿矿产资源开发与尾矿综合利用工作。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今,江铜拿出科研成果转化效益的5%至10%,重奖科研人才,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同时,江铜还设立了“双创”大奖,单一创新创效项目最高奖达30万元。2016年以来,江铜用于创新创效的奖励金额近1700万元,351个获奖项目合计实现可量化效益约4.7亿元。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