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区:向改革要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02月23日 10:29 70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作者:

2020年以来,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带领各专项小组和包头稀土高新区党工委改革办,围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流程再造、人才制度、科教、财税金融、资源环境、企业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城区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开展攻坚突破,闯急流,过险滩,破藩篱,以势如破竹、敢为人先的改革硬招,全部完成年内制定的82项改革任务,开创亮丽的改革新景。

主动融入“呼包鄂”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对接长三角……不以高新区为世界,而以世界谋高新区。面对世界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包头稀土高新区持续推动思想再解放,以改革者的姿态深化改革,以开放者的胸襟拥抱开放,不断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实现“突围”。

抓统筹促改革

善弈者,谋局。唯有在战略上把好方向,战术上明确打法,包头稀土高新区改革才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2020年,包头稀土高新区召开四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四次改革办主任会议,建立起区党工委改革办、改革专项小组、职能部门“三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反复研究论证,将改革任务细化为82项具体任务,建立任务书、作战图,全面发起改革攻势。

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检查督查是制度落实的“实招硬招”。制定出台《2020年稀土高新区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工作方案》。全年开展督察6次,形成督察通报5篇,各项改革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好的改革氛围更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信心。注重把立得住、推得开的改革经验和典型作为引领高新区改革的动力,形成改革经验适时推广和宣传。在《科技日报》《中国有色金属报》《包头日报》等各级刊物编发高新区改革工作报道15篇,编发改革信息汇编10期。上报市委改革办信息12篇、采用5篇,其中《内蒙古建设政产学研系统创新平台助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改革办采用,在全区营造了真抓实干、改革创新的干事氛围。

降成本优环境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事关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环。包头稀土高新区牵住“降成本、优环境”这一“牛鼻子”,推出了一批管用有效的改革举措。

为了摸清企业痛点,把准改革方向,推行“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模式,将辖区326户重点企业或项目分别放到6个网格,梳理出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涵盖减税降费、融资、人才引进、物流等多方面,并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逐一破解。2020年共帮扶202户企业,解决问题40多个。

招工难是企业生存的一大掣肘。据了解,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企业招工难问题凸显。

李渊是内蒙古柏深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人才平台运营负责人,他介绍,自内蒙古人才平台视频面试小程序运行以来,内蒙古人才平台迅速新增注册企业7568家,成功服务企业823家,平台参与应聘者达到51835人,投递简历66785人次,达成求职意向22835人次。

针对包头重点企业校园招聘需求,智聘人才公司举办了天津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3场空中校园双选会,硕士、博士占比超过50%,帮助企业解决了高端人才的储备难题。

截至目前,平台现有入驻企业47家,提供1000余个职位。基本满足入驻平台的企业前期用工需求。

“我们把企业用工需求交给市场,让专业力量干专业的事。”包头稀土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相关负责人程刚说。

为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包头稀土高新区开展银行挂点、金融服务入企等定向帮扶,组建设立10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基金,努力向企业新增授信3000万元“助保贷”金额。2020年共争取项目资金5513万元,减免税费约4300余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减免社保费近5000万元。

随着内蒙古恒久钢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久钢构”)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承揽的项目越来越多,资金需求成为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之一。

“贷款需要抵押,但我们自有厂房抵押有限,‘硬’家底的缺位。”恒久钢构财务总监王剑微说。

2020年,恒久钢构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功获贷300万元,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恒久钢构来说,无疑是一份“大礼”。

企业贷款的便捷得益于与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的精准对接。

一些受访企业家表示,区域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只有打破各种“天花板”“玻璃门”,为全社会创新创业营造宽松环境,才能激发民间活力。

包头稀土高新区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缩短项目审批时限,实现审批时间由180天缩短至40天,提速近80%。2020年东宝大田、天和磁材三期等4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2021年一开年,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二次创新“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通过“倒排工期”“成立专班”“图审签约”“容缺预审”等举措,实现项目审批提速90%。

搭平台深融合

优化升级稀土产业是包头稀土高新区的立区之本,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技术突破上寻求突围,成为稀土高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北方稀土以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是包头稀土高新区改革攻坚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十三五”期间,北方稀土共建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6个,获批承担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行业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并与江西省联合共建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一大批创新平台建设为开展稀土领域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我国稀土资源高效利用、稀土功能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等重点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保障。”包头稀土研究院院长崔凌霄说。

包头稀土高新区通过因“链”施策,充分发新型研发机构的资源优势,引导其进一步凝炼研发方向,围绕高新区8个产业领域的45项技术难题开展前瞻性创新研究,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的重大技术难题,延伸产业技术链与产业链。

“举办技术难题对接活动、推动院企开展产学研合作。针对该区45项技术难题中的15项技术难题,组建技术难题创新小组、促进院企联合技术攻关。”包头稀土高新区工信安监局(科技)局负责人王黎莉说。

2020年1~11月,37家规上稀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2亿元,同比增长4.3%。稀土永磁材料产量连续保持20%以上增速,储氢和抛光新材料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科锐微磁粘接磁粉项目、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项目、英力特磁材表面处理项目等多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天和磁材新能源汽车用磁材项目等终端应用项目加速推进,终端应用产值增长43%。投资6亿元的中科智能年产5万台套伺服电机项目,可有力缓解我国高端伺服电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投资2亿元的中科院金属所高品质稀土特钢制备项目,解决了在钢中添加稀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天上有卫星,地上有高铁。众多“高新制造”陆续走向市场,一批企业成长为国内细分市场领域的“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如今的包头稀土高新区正在脱胎换骨、华丽转身,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民生所系,改革所向。包头稀土高新区还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资源环境领域改革,围绕提升支撑保障能力推进财税金融改革,下大力解决居民医疗、就业、教育保障方面的实际困难等一系列举措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改革覆盖民生的方方面面。

全面深化改革是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高新大地,一次次务实创新、奋发有为的精彩实践,让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有了沉甸甸的分量;一项项重磅改革举措,把改革红利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谋奋进之局。大气豪迈、倔强质朴的高新人,正在以更细更实的作风,大胆闯新路、破坚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前行,奋力谱写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