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重受各国央行青睐

2007年04月28日 0:0 159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各国央行除了增持欧元、英镑等货币外,黄金也正受到了不少央行的青睐。各国央行流露出的任何买入黄金的迹象,都将对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如果各国央行真的有意增加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率,则必将对黄金走势产生重大利好

  黄金价格自今年3月起动上行,连破657、669、681高点后最高升至693.40,目前与700大关仅一岸之隔。虽然前期上涨快速,但技术指标超买并不十分严重,预计后市上升动能仍足。如不出意外,继06年升至历史第二高点730.65之后,金价将有望在今后时间重扣700大关。伴随着金价劲扬,黄金也逐渐受到各国央行青睐。

 
  伊核问题推升黄金市场

  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品种,价格走势与国际形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黄金走势来说,中东局势的影响尤其深远。时至今日,美国与伊朗这对历史对手仍在激烈对抗,黄金市场也一直跟随他们的摩擦温度而剧烈波动。现今伊朗核问题仍迟迟得不到完满解决,继去年12月23日美国通过联合国达成制裁伊朗的草案后,前段又爆出美国往海湾地区增派航母战斗群的新闻,虽然战事仍未爆发,但已足够推升黄金市场。

  另外,伊朗与美国的剑拔弩张除了支撑金价,对于原油市场也是干柴上的一把烈火,而原油(黑金)又与美金和黄金有着不可分割的微妙关系。近两年的石油市场,受中东不稳因素的影响很大。

  在美伊对抗中,伊朗始终以石油作为武器,先是宣布成立以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来削弱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然后在面对美国的入侵压力前威胁要把“霍尔木兹海峡”封锁(此海峡是中东石油输出的咽喉要道,每天有400万吨石油通过该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约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以上手段勿论效果如何,就市场影响来说,已经对原油价格起到了很大刺激作用,油价78.40美元的历史高位即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因此在伊朗问题迟迟得不到完满解决的情况下,油价还将长期维持在高位。

  由于黄金跟黑金都是主要以美金来计价,因此从中长期趋势来看,黄金与原油波动趋势都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波幅大小有所区别。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又或者是石油危机的爆发,黄金与石油相对美金来说都保持了同向波动的走势,而黄金兑换石油始终维持在10-20倍这个区间。因此,石油上涨或下跌,黄金必定会跟随。

  黄金ETF 缔造金价疯狂

  如果地缘政治不稳是心理刺激的话,那么黄金ETF化就可看作是实质资金的推动。

  黄金ETF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是一种以黄金为基础资产,追踪现货黄金价格波动的金融衍生产品。与投资者熟悉的股票ETF基金类似,黄金ETF基金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交易。所不同的是,股票ETF基金追踪的是一篮子股票组合的价格波动,而黄金ETF仅仅追踪现货黄金的价格波动。相较于其他黄金投资手段,如购买现货金条、金锭,交易黄金期货期权等衍生品,黄金ETF基金投资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手续便利并有实物黄金为依靠,同时可进行卖空和保证金交易等优势,因此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客户均有很大吸引力。自从2003年,世界上第一支黄金ETF基金在澳大利亚悉尼上市后,黄金ETF市场蓬勃发展,至今已有4支黄金ETF基金在各地上市。黄金ETF产品的发行在全球引发了认购热潮,并一度被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直接促进了2004年后黄金价格的走牛。

  央行增持黄金储备

  各国中央银行是世界上黄金的最大持有者,央行在黄金市场上的每一个动作,必将对黄金价格造成重大影响。事实上,在过去的25年间,各国中央银行一直在黄金市场上大量抛售库存储备黄金,导致黄金市场在过去数十年间一直维持低位。但随着近期金价走牛,这种情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此前,一位欧洲央行的发言人曾表示,欧元区一些国家的央行在06年底曾有买入黄金的举动,并称此次买入是一次“技术性”调整。

  但实际上,买入黄金是为了调整现有的央行货币储备架构。在相关国际公约约束下,欧洲15国家的央行一年只能卖出500吨黄金,过去数年中,欧洲各国央行每次都用完了500吨的限额。但在2006年,这些央行卖出黄金的数量却是自欧元投入使用以来首次低于这一限额。

  在当前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元大幅贬值的前提下,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的各国央行为避免资产贬值,均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各国央行除了增持欧元、英镑等货币外,黄金也受到了不少央行的青睐。欧洲各国央行流露出的任何买入黄金的迹象,都将对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如果欧洲各国央行真的有意增加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率,则必将对黄金走势产生重大利好。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