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矿区“永久底色”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嵩县柿树底金矿发展纪略

2021年05月27日 9:26 361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嵩县柿树底金矿(以下简称“嵩县柿树底金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大章镇,矿区面积19.88平方千米,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97.8万吨,金金属量2.6吨。嵩县柿树底金矿自2001年开工建设,2002年7月投产,18年来累计处理矿石220万吨,生产黄金3.6吨,是集探矿、采矿、选矿于一体的综合型矿山企业。

该院院长李永超介绍,近年来,嵩县柿树底金矿立足黄金主业,紧紧围绕建设一流金矿的目标,全矿上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建立了具有嵩县柿树底金矿特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在安全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土地复垦等方面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全面实现了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柿树底金矿全貌

 

科技创新造就金矿高效能

嵩县柿树底金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与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加强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研究。

经过多年使用,该矿尾矿库库容出现严重不足,投资兴建和运行新尾矿库费用巨大,同时采空区治理,深部矿体回采等难题都亟需一并解决。

2018年,在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党委领导下,该矿积极与中南大学合作,探索研究全尾砂充填采矿法采矿工艺。历经3年科研攻关,终于在2020年年底建成年处理能力14万吨的尾砂综合利用中心。该中心不但可以将全尾砂用于充填法采矿,提高采矿效率和回收率;还可以将全尾砂回填至历史开采形成的老采空区,有效防止地表塌陷;根据市场砂石原料紧缺的现状,该矿紧盯市场、精准施策,将部分脱水分级的粗颗粒尾砂用作沙石料直接对外出售,增加了经济效益,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净”。在看到尾砂用作建筑材料的市场空间后,该矿又把视角投向了固体废石料。井下开采产生的废石料,占用大量的土地空间,为此,该矿将废石料部分用于井下采空区回填,剩余的面向市场集中存放销售,实现了废渣“变废为宝”,在全省黄金矿山行业率先实现了无尾无渣排放。

嵩县柿树底金矿还十分重视节能技改工作。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大胆引进节能降耗新技术、新设备。2020年初,该矿将原有尾矿输送系统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淘汰球隔离浆体泵,更换液压隔膜泵,改造后的浆体输送效率提高至95%以上。总结生产实践经验,该矿将尾矿前置输送泵由胶泵改为陶瓷渣浆泵,增强浆泵叶轮及泵体耐磨性,使用寿命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18个月,大大降低了设备能耗。2020年,该矿又对选厂破碎车间除尘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低能耗脉冲式除尘器和加装密闭防尘罩的输送系统,实现了破碎系统无尘闭环防护,满足了清洁生产要求。该矿还积极采用先进的井下凿岩机、铲运机、风机、水泵、电机、光源等新型节能产品,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降低了设备运行能耗。

为实现公司节能降耗目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嵩县柿树底金矿成立了节能降耗管理领导小组,开展能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能耗、物耗、水耗等核算体系和能源消耗台账制度。对于所有的水资源,他们均是采取循环利用。《嵩县柿树底金矿2019年度物能耗报表》统计数据显示,金矿开采单位产品能耗实际为3.81千克标准煤/吨(国家标准GB32032-2015对应的限额准入值为5.17千克标准煤/吨);金矿选冶单位产品能耗实际为3.95千克标准煤/吨(国家标准GB32033-2015对应的限额准入值为4.2千克标准煤/吨),采、选能耗均低于国家标准。

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嵩县柿树底金矿借助大数据预警,健全智能矿井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视频监控、矿井提升、供配电、选矿、尾矿监测、运输车辆自动冲洗等自动化系统,将信息化和自动化高度融合,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生产过程数控化率50%以上。

目前,该矿已建成井下提升及各中段操车系统。该系统集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通信联络、矿山调度、自动报警等功能于一体,在计算机端实时反映各区域人员及设备情况,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运动轨迹,有利于科学合理调度管理。

针对选厂、充填站、尾矿库等重点工作区域的关键流程,该矿实现了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在选厂关键工艺流程部位布控高清监控设备,实现视频信号采集、传输、处理、显示、存储一体化、自动化管理。该矿改造升级尾矿输送系统,整合原有的两套单独的PLC控制系统,集中远程自动化控制与监测,达到了提质、提效、减人的目的。该矿与市县尾矿库监管平台对接,设置尾矿库在线监测中心,建立尾矿库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全天候进行监测和数据传输,筑起了一道安全防范屏障;

借助宽带网络技术,该矿引进企业自主双控平台应用系统,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度融合,将风险点分级分类,通过二维码信息集中反映,隐患排查、隐患整改、隐患复查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最终实现电脑端和手机端动态监控。

该矿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矿山建设,形成了一套井上井下一体的安全信息网络平台,构建了多网融合的综合网络平台,使管理信息、自动化信息、监测监控信息实现了集成和共享,基本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擦亮国家级绿色矿山招牌

嵩县柿树底金矿不断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让绿色成为矿区“永久底色”。

嵩县柿树底金矿矿长王文波介绍,尽管矿山的建设生产占用了一些荒坡、沟壑,但没有占用耕地,而且矿里高度重视土地复垦工作,这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福祉。

该矿按照“交通便利、耕种方便”的两大原则,在河谷两侧实施了造地工程。具体方法是:首先选定河谷侧边的选矿排渣场,清理河道固体废弃物,同时砌筑挡墙对河道两侧进行支撑,达到排洪通畅的目的,降低泥石流隐患和环境污染危害;其次在挡土墙的外侧填置尾矿渣进行土地整平,顶部覆盖0.5米厚的耕植土,使其达到耕种的标准;最后,在复垦区靠公路侧修筑挡墙(路堤)防止公路坍塌,同时沿复垦区植树绿化。土地经过复垦转变为可利用的耕地,经当地村民种植农作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矿已完成新造土地100余亩,排渣场复垦率达100%。

该矿自筹资金,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要求,主动对矿区重点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治理,采购种植刺槐23000余颗、苜蓿草籽100余公斤,完成了约26000平方米的高陡边坡复绿工作,彻底改善了矿区地貌景观;同时对生活区、厂区进行路面硬化、办公用房改造、景观树种植,生活工作环境更加宜居宜业。矿区生态结构由简单趋向系统,植被种群由单一趋向多样化,形成了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自然景观。

矿长王文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设计、开采、运输等过程中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立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的生产系统。严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绿色和发展同行,积极建设‘最美矿山’。”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