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曾改 本色逐日新
——记江铜集团共产党员、城门山铜矿采矿场大车司机周玉华
2021年06月28日 15:38 893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刘伟华
周玉华,是一名有着3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当过兵、扛过枪,抢过险、救过灾,也曾驾驶着“巨无霸”——电动轮,奔驰在矿山蜿蜒的运输大道上,还曾担任过安全培训员,一手调教出100多名合格驾驶员走上岗位、走上机台……弹指一挥间,数十载职业生涯,如同影像播映一般接续翻过,虽没有史诗般的跌宕起伏,却也充满了寓情于业的不凡追求。
时至今日,当年连长喊出的那声“是党员的请出列,是党员就跟我冲”,犹在周玉华耳畔回荡,激励着他坚守入党初心,矢志不渝地为江铜集团生产建设发展奉献力量。
一腔赤诚
挥洒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有困难先上,有险情敢冲。”军营生活的艰苦历练,让周玉华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尖刀连”,什么才是优秀的共产党员。那时的他才刚满20岁,也正是打那时起,连长的激励、身边战友的榜样示范,让他埋下了“坚决要求入党”的思想种子。
但整个连队一年只有2个入党名额,想在部队入党并非易事。于是,周玉华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努力进取赢得入党机会。
入伍的第3年,为支援杭州市余杭区通讯建设,周玉华与战友们一同爬上30余米高的楼顶拖送通讯电缆。平均每两栋楼之间需要拖送的通讯电缆就多达数十根,加之施工周期有数月之久,让周玉华和战友们充分体会了一把登高作业、负重前行的滋味。
“因为从来没在这么高的楼上干活,所以刚开始还是有点害怕。”回想起几十年前的这一幕,周玉华依然印象深刻。月复一月的攀登、拖放以及在多个楼宇之间的转场,让他的手掌、肩膀磨损脱皮,结出厚厚的茧子,甚至在军衣更为厚实的肩章上,也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压痕。究竟拖送了多少根通讯电缆,就连周玉华也无法准确计数。
这既是一次艰苦的劳动磨砺,也是一次比拼意志的修为锤炼。从头至尾咬牙坚持的周玉华,用坚强的意志和高效的行动,赢得战友们的一致认可。在年度投票推荐入党人员名单中,周玉华以毫无争议的得票总数排名第一,拿到了宝贵的入党名额。
很快,周玉华的父母亲就通过书信获知了这个喜讯,在回信中,父亲在欣喜之余这样写道:“既然入党了,就得有党员的样子,记住,在部队一定得好好干!”
至此,“是党员就得好好干、干出彩来”成为周玉华为之奋进、为之追求的座右铭。
入伍4年,周玉华真正做到了哪里有险情就冲向哪里,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奔向哪里。水漫堤坝的抗洪抢险现场、山火围困群众的紧急救援现场、火车脱轨事故的乘客救援现场,处处都留下了周玉华和战友们往返奔波的绿色身影。
一本著作
填补了电动轮培训的空白
在部队,周玉华是出了名的优秀士兵。复员分配至江铜集团德兴铜矿,周玉华依然是大伙儿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的先进劳动者、优秀共产党员。
1992年,周玉华脱下心爱的军装,走上了德兴铜矿采矿场电动轮驾驶员的岗位。
那时的德铜采矿场,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炎热的夏季,电动轮驾驶室内只有一台电风扇降温。周玉华和同事们只能穿着短裤、背心,汗流浃背地驾驶着电动轮奔波在露天采区。一天下来,汗水和灰尘相互夹杂黏在脸上。
同时,周玉华还兼着培训导师的重任,这一干就是17年。
作为德铜采矿场的重要进口设备,电动轮的操作与故障判断、处置,当时还没有统一标准。为此,周玉华总是虚心向李有章、彭建军等专业资深技术人员讨教。
那时的他随身携带着“三大法宝”——纸、笔、包。每当发现电动轮出现新故障时,他总爱将这些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判断、故障位置、故障处置方法等记录在纸条上。久而久之,在周玉华家中的抽屉里,几乎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纸条,这其中既有交接班记录纸,也有信纸、报纸。在他的包里,除了饭盒、水壶,则装满了锉刀、扳手等各式工具,以便对电动轮突发性故障进行快速处理。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和实践中,周玉华对现场排除电动轮突发故障颇有心得。下了班的周玉华也总会不时接到组员打来的电话,让他以“远程遥控”的方式协助排除电动轮突发故障。
几番折腾下来,周玉华不由萌生了写书的想法,这样就能让更多驾驶员逐步具备自主排查与处置电动轮突发故障的能力。
但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写完这本书竟耗费了他7年时光。
在那个缺乏计算机办公的年代,周玉华刚开始只能以人工抄写方式,对纸条上的原始技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后来,为了加快写作效率,他又想尽办法,“淘”来了一台旧电脑。那几年,周玉华的空闲时间,几乎就在自学电脑打字、出门咨询专业术语、下班回家写作书稿中度过。
7年之后,当周玉华拿着几易其稿、自费印刷、内容长达15余万字的《电动轮司机安全操作必备读本》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同事们都惊呆了,甚至有同事还发出慨叹:“周玉华,你竟然还会写书!”
如今,这本由周玉华撰写的“著作”连同他与其他人合写的《电动轮汽车驾驶员岗位培训教程》,早已成为德铜概不外传的“培训秘籍”,不仅让电动轮驾驶员拥有了一套规范、标准的培训教材,加快了操作技能提升进度,也自此填补了德兴铜矿乃至江铜集团培训领域的一项空白。
一套体系
让铰卡驾驶员们受益终生
时光荏苒,在德兴铜矿奋战17年后,周玉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抉择。
2010年,鉴于父母年迈长住九江,又恰逢江铜集团城门山铜矿迎来二期扩建的风口,周玉华几经权衡和思考,通过城铜第二批招聘,成为城铜采矿场运输工段的一名安全员、培训员。
初来乍到的周玉华很快发现,当时的城铜采矿场运输工段面临很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车多人少”,影响生产效率。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培训教材、培训体系,许多驾驶员难以在短期内通过考核。
没来城铜之前,“周玉华”三个字就早已在城铜采矿场传开了。重新编写铰卡运输安全操作规程和构建培训体系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周玉华的肩头。
那段日子里,心怀责任的周玉华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压力。在他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一套囊括了42条内容、符合铰卡驾驶员操作特点的安全操作规程新鲜出炉。但接下来的试运行、验证、教学、执行监督,却让这位原本体重140斤的汉子瘦了一大圈。
实施执行监督期间,周玉华几乎天天蹲守在作业现场,对照铰卡安全操作特点进行核查;又先后对铰卡运输的安全转弯速度和盲区区域划分等安全范围值逐条展开测试、验证,从确保安全行车角度,进一步完善了这套安全操作规程。驾驶员从出车到收车,自此有了可供参照执行的操作程序与动作标准。
历经多方验证、反复磨合,如今,城铜采矿场运输工段已形成了《矿用重型卡车应急驾驶与安全事故预防手册》《铰接式重型卡车学员读本操作技术手册》《铰接式重型卡车学员读本警示案例手册》《采矿场运输工段规章制度汇编》等一整套安全教培体系,采区违规操作现象显著减少。
作为城门山铜矿采矿场为数不多的高级技师,周玉华将于2022年退休,回想起入党以来走过的31年风雨历程,他最感欣慰的是为德兴铜矿和城门山铜矿培训了100余名合格驾驶员,即使青丝熬成白发,他依然觉得学有滋味、干有劲头,初心不曾改、本色逐日新。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