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铜市是波动市而非单边市
2021年07月06日 15:4 13758次浏览 来源: 华泰期货 分类: 期货 作者: 陈思捷
近期,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引起了国家高度关注,监管部门紧急出手,加强了监管力度,同时,叠加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收缩的担忧,铜价开始震荡下行。6月16日,国家抛售铜储备消息落地,6月17日,美联储会议上调经济和通胀预期,引发了铜价的快速下跌,铜价重回4月价格区间,进入调整期。
进口铜精矿加工费持续回暖
国内铜精矿产量整体稳定
今年上半年,进口铜精矿加工费(TC)自4月下降至年内低点后开始持续回暖,一方面受国内冶炼厂进入集中检修期导致,另一方面也表明铜矿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但TC绝对值水平不高。
1~5月,铜精矿累计进口量达982.7万吨,同比增长6.04%,5月,铜精矿进口量194.5万吨,环比增长1.25%。虽然5月铜精矿进口量表现较4月有所改善,但供应端仍有几个扰动因素。一是,智利政府欲提高矿业公司税率来增加税收,目前提案还在辩论中,税率大幅提高将抑制智利未来的投资和生产,不利于铜矿产出,会引发供应担忧。虽然6月17日智利参议院暂缓考虑铜加税事宜,但仍需持续关注。二是,智利Escondida和Spence矿山远程运营工会罢工持续发酵,目前Spence矿工调节谈判已达成。受此影响,智利4月铜产量同比下滑1.5%。三是,秘鲁总统大选中,左派卡斯蒂略在选举票数中领先,其曾主张国有化矿产及税收改革,将对未来秘鲁铜产量带来风险。今年1~4月,秘鲁铜产量同比增长10%。预计全球矿山理论增量在70万吨附近,其中,刚果(金)的卡莫阿-卡库拉受市场高度关注。5月26日,卡莫阿-卡库拉铜矿项目一期工程第一序列年处理矿石380万吨矿石选厂正式投产。作为2021年最大的新投产铜矿,卡莫阿-卡库拉的提前投产对市场的供应将产生重要补充。根据年度生产计划,预计卡莫阿-卡库拉项目在2021年预计生产铜精矿含铜金属量为8万~9.5万吨。而下半年,铜精矿主要新增项目Grasberg、Spence、Mina Justa、Timok等的产量释放周期要逐步开始,预计未来全球铜精矿供应将会逐步改善。
2021年4月,国内铜精矿产量14.78万吨,同比增长5.4%。1~4月,国内精炼铜累计产量57.7万吨,同比增长6.9%,均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水平,整体呈稳定趋势。同时,2021年国内铜精矿预计增量为10.9万吨,新增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电解铜进口需求受到抑制
废铜进口呈上升趋势
今年4月份,中国电解铜产量为90.12万吨,环比增长3.6%,同比增长10.1%。1~4月份,电解铜累计产量337.8万吨,同比增长15.3%。
今年上半年,受加工费回升的推动,冶炼盈亏平衡的逐渐恢复。同时,硫酸价格维持高位,给予冶炼厂利润空间,冶炼开工意愿得到进一步加强。1~4月,冶炼厂开工率及日产量逐步提升,4月冶炼厂开工率达到96.8%,日产量同比增长21%。5月后,受到冶炼企业集中检修的影响,开工率及日产量同比有所下降。伴随冶炼企业检修的结束,下半年产量将再度回升,将带来一定的供应压力。
今年5月,中国电解铜进口量为27.67万吨,环比下降8.7%,同比下降7%。1~5月份,累计进口145.07万吨,累计同比增长0.7%,与去年基本持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冶炼厂产量的增加,一定程度降低了对进口电解铜的依赖;二是国内进口亏损扩大,洋山铜溢价不断走低,进口需求受到抑制。预计下半年电解铜进口将持续呈现弱势。
今年5月,废铜进口量为13.94万吨,环比下降16.9%,同比增长100.7%。1~5月,废铜累计进口67.09万吨,同比增长85.4%。自2020年11月国内新的再生铜进口细则落地之后,废铜进口量逐步增加,1~5月,废铜进口同比增幅超85%。虽然存在基数效应,但可以看到废铜进口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马来西亚疫情严重,对废铜的供应及国内进口产生影响,5月废铜进口量环比下滑超过15%。马来西亚已于6月上半月实施首阶段全面封锁,可能会对近期废铜供应及国内进口产生扰动。
1~5月,精废铜价差基本处2000元/吨上方,由于近期铜价下跌,导致有所收窄。废铜制杆月度开工率在铜冶炼厂集中检修期间,仍保持高位。
总的来看,下半年在废铜新规继续实施的情况之下,预计废铜进口将呈增加的趋势,但是需关注疫情对东南亚地区供应端带来的影响,同时要关注铜精废价差的变动。
下半年铜材出口将承压
5月份,铜材进口量为4.78万吨,环比下降6%,同比增长3.6%。1~5月,进口量为24.52万吨,同比增长10.8%。5月,铜材出口量为5.38万吨,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39.4%。1~5月,累计出口量为26.42万吨,同比增长18.1%。
从数据来看,1~5月,因海外第三波疫情的影响,铜材进口增幅下滑而出口增加。同时受海外复产增加,叠加海运费持续走高,未来进口可能会有所恢复,出口将一定程度上存在压力。
从铜初级加工端来看,铜材平均开工率较去年整体略有提升,但行业分化较大,铜杆、电线电缆表现相对较弱,铜管、铜板带箔板块相对较好。
受电力消费不佳及铜价高涨的影响,铜杆及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持续不佳,低于2019~2020年同期水平。铜管方面,1~4月处空调行业生产旺季,整体开工率维持2019年水平,但受到空调行业增速下滑以及即将步入生产淡季的影响,5月及6月开工率已呈下滑趋势。铜板带箔方面,根据SMM调研,由于下游计算机、汽车、半导体封装等行业订单较往年有所增长,行业处于高景气,开工率高于2019、2020年同期水平。
终端消费需求分化
今年4月,国家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累计达852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7.2%。国家电网电源工程投资完成额累计达1116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3.8%。通过数据看到,上半年,国内电网投资增速放缓,主要是基数原因导致。
根据国家电网2021年投资计划,计划投资额为4730亿元,较2020年实际投资额增加125亿元,增长2.7%。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将对整体电力消费预期产生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高铜价对整体需求产生抑制,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表现不佳。伴随铜价的回调,此状况将有所改善。
除传统发电领域外,新能源发电对于铜的消费需求也值得关注。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数据可知,2020年全世界增加了超过260GW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相较于2019年的增长量增加了近50%,其中,以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为主。随着发电装机总容量的快速增加,将大幅拉动铜的需求。根据我们前期测算,2021年光伏发电及风能发电对于铜的需求增量超过50万吨,且未来将持续上升。
今年1~4月,家用空调总产量5578万台,同比增长33.5%,增速呈下滑趋势。4月空调库存2109万台,较年初增加158万台,库存压力较大。
目前铜管企业开工率已出现下滑,6月后将进入空调生产淡季,产量将受到影响。
今年1~4月,冰箱总产量2945万台,同比增长40.9%;洗衣机总产量2917万台,同比增长44.8%,增速均呈下滑趋势。
5月份,汽车产量204万辆,环比下降9%,同比下降7%;1~5月,累计产量1063万辆,同比增长37%。1~5月,累计销量1088万辆,同比增长36.6%。
整体来看,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表现尚可,但近期部分企业由于汽车芯片供应问题出现减停产的情况,可能会对后期产销造成一定影响。但整体来看,汽车产业目前处于恢复期,未来将维持恢复态势。
关于汽车行业对于铜的需求,需重点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根据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25%。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大大驱动铜需求的提升。根据我们前期的测算,2021年,新能源汽车及其所带动的充电桩和电线电缆对于铜的需求增量约在13万吨,且未来将持续上升。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宏观数据保持高景气,各项指标同比高增长,但增速呈回落趋势。今年1~5月,房屋施工面积83.9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1%。房屋新开工面积7.43亿平方米,增长6.9%。房屋竣工面积2.76亿平方米,增长16.4%。今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6.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3%,商品房销售额7.05万亿元,增长52.4%。可以看出,上半年房地产销售表现不俗,主要由于在疫情和常态化防控期间,居民一定程度上被动储蓄的增加,以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带来通胀和资产型通胀预期的驱动。
反观下半年,受2020年“三道红线政策“及2021年出台的“集中供地”政策的影响,将对房地产企业拿地节奏产生扰动,将对房屋施工及竣工面积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根据市场信息,目前杭州、惠州、武汉、合肥等地的银行已公布了二手房停贷的信息,伴随二手房市场流通性的锁死,将对整体房地产销售产生影响。未来房地产销售或将不再乐观。
从通胀水平整体抬升、新能源需求长期拉动、全球库存绝对量持续处于低位等因素考虑,笔者认为,长期铜价会不断抬升。但年内来看,随着美联储政策预期持续发酵、三季度消费淡季即将来临,政府抛储等一系列因素逐渐发挥影响,7万~8万元/吨是铜价年内高点区域的基本判断。受益于全球库存依然处于历史低位,海外消费可能逐渐恢复,国内房地产基建依然有托底作用,目前对于铜价也并不十分悲观,今年铜市是一个波动市而不是单边市。
责任编辑:李铮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