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2026年启动“碳关税”,电力行业首当其冲

2021年07月16日 10:41 472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7月14日,作为实现新气候目标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CBAM),对钢铁、铝、水泥、化肥和电力等进口碳密集型行业产品征收全球“碳边境税”。

此前欧盟已提出2030年相比1990年减排55%,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碳密集型行业成为“征税”对象

欧盟委员会表示,将从2026年开始逐步推行碳边境调节机制,旨在保护欧洲工业免受国外高排放竞争对手的影响。

为了给企业和其他国家提供法律上的确定性和稳定性,碳边境调节机制将逐步推行,初期只适用于一些碳泄漏风险较高的商品及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化肥、铝和发电。

根据该提议,2023年到2025年将是一个过渡阶段,此阶段无需支付财政调整费用,但要求包括进口电力在内的进口商,监测并报告企业的排放量。进口商将被要求购买代表其进口商品中二氧化碳排放吨数的数字证书,证书的价格将以欧盟碳市场每周拍卖的许可证平均价格为基础。

欧盟委员会还对碳价格的计算进行了补充说明,如果产品是按照欧盟的碳定价规则生产的,欧盟进口商将购买与其应支付碳价格相对应的碳证书。如果进口商能够根据第三国生产商提供的经核实的信息证明,在进口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已经支付了碳价,那么相应金额可以从他们的终账单中扣除。

7月份,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简称EU ETS)的基准价格已经突破了每吨58欧元的纪录。多位分析师预计,受碳市场改革前景的刺激,碳价格将继续上涨至2030年。

为确保欧盟企业和非欧盟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一旦2026年实施CBAM,现行的EU ETS也将进行调整。在过渡阶段,CBAM将只适用于那些不享受EU ETS给予免费配额的排放量,从而确保进口商与欧盟生产商都受到公平对待。

根据欧盟委员会关于修订排放交易机制的新提议,所有行业的免费配额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此外,对于CBAM涵盖的行业,自2026年起,免费配额将逐步取消。

在过渡期结束时,欧盟委员会将评估CBAM的运作情况,再决定是否将其范围扩大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价值链下游,以及是否涵盖“间接”排放,即用于生产的非清洁电力产生的碳排放。

发展中国家收入或减少59亿美元

在欧盟正式推出CBAM的同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简称UNCTAD)发布了一份报告,研究该计划对欧盟成员国和其他国家的潜在影响。

报告认为,CBAM将有助于减少“碳泄漏”,然而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价值是有限的,只能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0.1%。而且目前尚不清楚CBAM如何支持发展中国家脱碳。

该机构给出了CBAM对出口影响的数据,如果按每吨二氧化碳排放44美元的税率执行该计划,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将减少1.4%,如果按每吨二氧化碳排放88美元的税率计算的话,则出口将减少2.4%。UNCTAD认为CBAM将大幅削减水泥、钢铁和铝等碳密集型行业的出口。

UNCTAD表示,CBAM带来的影响取决于不同国家的出口结构和碳生产强度。报告称,如果按每吨二氧化碳44美元的价格计算,发达国家的收入将增加15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将减少59亿美元。

2035年起将禁止销售化石燃料汽车

除了CBAM,欧盟当天提出,作为应对全球变暖一系列措施之一,从2035年起有效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

欧盟委员会提出,到2030年,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21年减少55%,远高于现在的目标(37.5%),并将在2035年实现汽车二氧化碳零排放,这意味着欧盟国家届时不能再销售新的化石燃料汽车。6月份,大众汽车(Volkswagen AG)表示,到2035年,将停止在欧洲销售配备内燃机的汽车。

为了促进电动汽车的销售,欧盟委员会还提议立法,要求各国在2025年前在主要道路上安装相距不超过60公里的公共充电站。预计到2030年,汽车和货车的公共充电站将达到350万个,到2050年将增至1630万个。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