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电价改革,电解铝行业如何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2021年09月01日 11:16 582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27日印发《关于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通知》,这是国家进一步绿色价格机制、充分发挥电价信号引导作用的具体落实。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深化电价改革,将为推动我国电解铝行业持续节能减排、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挥重要作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事业部研究员王贤伟表示,通知中对电解铝企业影响比较大的政策包括:一是了阶梯电价分档和加价标准,二是严禁对电解铝行业实施优惠电价政策。

具体来看,第 一点,按铝液综合交流电耗对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进行分档。“当前的分档标准为每吨13650千瓦时,国内几乎所有电解铝企业均能达到此标准,短期不会面临加价风险。而对于2023年标准为13450千瓦时,2025年标准为13300千瓦时。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在规模化及技术升级的背景下,达到过此标准。”王贤伟表示,多数企业想要到达标准,还要面临管理,技术升级等问题。另外通知中鼓励电解铝企业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并降价激励。

第二点,或将对目前的多数铝企有明显影响,直接的影响即用电成本上升。“据了解,前几年由于电解铝企业长期亏损,多数铝企与的当地政府、电网及电厂的多方协商,获得了优惠电价。而对于有自备电厂的企业,自发自用电量收取了相应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系统备用费和政策性的交叉补贴。后期这些优惠都将面临取消,企业生产成本将有所增加。”王贤伟说。

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主管顾冯达表示,我国铝行业面对2025年碳达峰提前完成的目标压力。从铝行业能耗结构来看,煤炭在中国作为铝冶炼和氧化铝精炼的能源的主导地位,占铝冶炼用能的85%、氧化铝精炼用能的87%。从开采到出厂的原材料供应链占原铝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2%,其中煤炭占氧化铝精炼能源供应的68%,生产一吨电解铝平均将产出12吨碳排放。

从全球铝行业能耗情况来看,中国的电解铝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5%-60%左右,连续多年牢牢占据全球大电解铝生产和消费国的位置,但由于铝行业高耗能且依赖煤炭等资源作为发电原料,从数据来看,全球铝生产产生的排放量中约70%来自中国。“因此,作为长期拉动全球铝消费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期间中国铝行业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的任务重时间紧,尤其是欧洲碳贸易关税的考验已逐步临近,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爆发式增长的贸易救济案件,我国铝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也是面对的严峻考验。”顾冯达说。

王贤伟指出,在能耗双控及双碳背景下,作为高耗能之一的电解铝企业不得不面临能源结构调整。通知有利于促进行业持续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短期将面临成本上行,但长期来看有利于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据了解,前期电解铝行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已取得成效,自2013年起执行阶梯电价政策。从执行效果看,差别化电价政策对于促进电解铝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加快企业升级改造、提高综合能效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政策效力及企业内生动力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电解铝行业能耗降幅,平均吨铝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从2004年的14795千瓦时降至2020年的13543千瓦时,降幅超过1200千瓦时。

此次政策修订适应行业发展实际,兼顾了生产工艺节能与环保改造耗能的关系,符合双碳目标要求。顾冯达表示,电解铝行业经历多年清理整顿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形成,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产能无序扩张导致的严重过剩问题,此后通过不断提升环保和技术要求促进我国电解铝行业转型升级。

“面对新能源新基建领域需求爆发和‘双碳’目标下绿色能源转型要求,未来我国有色金属的供应与需求增长将出现分化,大部分有色金属供应将面临限制,而与绿色能源革命有关的铜铝镍钴锂等有色品种的消费潜力将被进一步激发。”顾冯达认为,铝行业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大的领域,在未来五年必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有效控制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创新低碳技术、加大废铝利用是铝行业实现碳达峰的关键路径,利用碳排放交易机制等市场化手段也将对铝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多措并举之下铝行业将迎来“减排控量、保价升级”的历史性转型发展时期。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