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资源集团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1年09月23日 10:53 556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王建国
2008年,在国家“走出去”的号角中,中国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13年栉风沐雨,中铁资源实现了由小变大、从弱变强,经历了困难与机遇、风雨与彩虹的洗礼;13年砥砺奋进,秉承“开路先锋”精神的中铁资源人,燃烧青春、无私奉献、坚守忠诚,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各种挑战,谱写了一曲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创新引领 铸就崛起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
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总是激荡着思想的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创新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印证了中国中铁资源集团来时的路,依靠加强创新和深化改革,突破一道道藩篱,走上崛起之路……”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蒲青松如是说。
华刚矿业是中国中铁资源集团所属骨干企业,刚起步时一波三折,面对地质条件复杂、电力严重不足、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数十亿美元的巨大投资,有人打起了退堂鼓,甚至有人断言“不可能”。
眼看项目就要进入了“死胡同”,“怎么办、如何走”成了摆在华刚矿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没有坚守就没有希望,一期干不成,我们就干两期!”关键时刻,他们大胆提出了“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创新。
思路一变天地宽。这一变,让所有问题都不再是迈不过去的坎,项目得以顺利上马。2015年11月,华刚矿业一期正式投产,年产总铜12.5万吨,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标。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激发了员工的工作干劲,公司从高管到普通技术员都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快速发展,必须向创新要战斗力!
“矿产资源产业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经营板块之一,要成为股份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必须锚定‘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矿业集团’这一目标,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创新和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瑞刚敏锐地抓住了创新发展的关键。
为了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中铁资源从管控模式、生产组织、营销体系、合规管理、现场管理、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标学习,研究制定了《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12个领域的重点任务。他们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重点向境外人员、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优秀高技能人才、一线核心生产员工倾斜,促进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个人绩效紧密挂钩,提升薪酬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推进考核体制改革,建立以价值创造和投入产出为核心的考核体系,突出产量、成本、经济效益、工程进度、劳动生产率等核心指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强力推动“去机关化”改革,机构设置由20个缩减至15个,定编岗位由150人缩减至120人,通过内部退养、岗位交流等方式共计分流人员44人,加大总部与基层单位的人才互动交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锻炼成长。
如果说管理创新让中铁资源高质量发展获得了内生动力,那么,科技创新则为产量、利润的大幅提高提供了强劲的“引擎力”。几年来,中铁资源牢固树立“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积极推动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加快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打造了拥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采、选、冶全产业链。华刚矿业、绿纱矿业、MKM矿业阴极铜剥片生产线上广泛应用机器人系统,开启了远程集中监测和控制,无人剥离精准作业的新时代。华刚矿业二期建设加大融入科技力量,项目从破土动工到选矿第二系列主干系统的建设完成,仅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6月30日产出首批阴极铜,再次刷新了非洲矿山建设的“中国速度”
一直在变,年年刷新,已经成为中铁资源所属企业常态,无论是在生产一线,还是职能部门,人人争当创新小达人,带动企业走进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统筹布局
奏响协调发展“最强音”
连续3年,中国中铁资源集团荣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利润榜“第一方阵”。2021年上半年,中铁资源生产的铜、钼、钴、铅、锌、银等有色金属全部超额完成预定计划,呈现出产销两旺、发展强劲的良好势头。
“没有体系内与体系外的协调发展,企业就有永远打不完的壁垒!”这是中铁资源从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为此,他们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筹布局体系内与体系外两个方向的协调发展。
在促进体系内协调发展上,该集团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以有色金属矿山开发为主体,扩能增产,同时带动商贸物流、矿山建设与工程服务两翼,服务矿山主业。这一经营发展格局有主有次、有统有分、上下联动、步调一致,使各业务板块优势互补,双向促进,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保证了体系内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
在加强体系外协调发展上,中铁资源坚持“双融入双提升”,即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融入驻地经济格局,提升政治执行力,提升社会影响力。他们结合国内产业分布实际,指导所属企业积极参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围绕产业升级、管理变革、绿色环保、文明创建等进行一系列有益实践,使生产更加环保、风险更加可控、服务更加全面、纳税更加规范,以强大的政治执行力为地方经济协调发展贡献中铁资源力量。
几年来,中铁资源所属鹿鸣矿业全面参与东北振兴战略,成为黑龙江重点骨干企业,辐射带动当地服务行业就业岗位8000余个,是当地政府的纳税大户,在为驻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廊坊物探公司凭借工程勘察、物探、监测、检测的技术优势,挺进新疆罗布泊,踏上雪域高原西藏,将足迹遍布云贵川,并实现了广东片区滚动发展,先后参与了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云南滇中引水大型水利工程、京张铁路、京沪铁路、北京大兴机场等数十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中铁资源品牌赢得了信任与荣誉,扩大了行业影响力。
绿色矿山 亮出“新颜值”
发展一个企业,造福一方群众。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重,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中铁资源一直以来秉持的绿色发展观。
“现在矿区越来越美,道路两旁不仅种满了花草树木,而且是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说起矿区颜值,在鹿鸣矿业工作了7年的王晓倩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一项项抓落实,一件件干到底。几年来,鹿鸣矿业以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园区”为目标愿景,大力实施循环经济,通过引进绿色低碳技术、加大环保投入、促进植被保护等有效举措,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鹿鸣矿业从绿色理念、绿色开采、绿色修复、绿色运输以及伊春得天独厚的绿色森林等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淘汰落后产能,转变资源开采方式,实现清洁生产;开展边坡生态修复、植树种草;加强矿区道路改造和重点区域绿化、硬化,定时、定线洒水降尘,强化货运车辆管理,严查超限超载,所有物料运输车辆必须苫盖篷布、清洗车身。
量上做“减法”,质上做“加法”,山清水秀了,企业发展了,职工高兴了,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鹿鸣矿业将一座有色金属矿山打造成了“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融为一体”的宜居小镇,将一个传统矿企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生态矿区。
国内矿山坚持绿色发展,国外矿山同样坚守环保理念。刚果(金)华刚矿业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建起了绿色生产线,废渣、废水和废弃物处理全部按照中国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建成了刚果(金)第一个上游筑坝法尾矿库,完善了焙烧尾气处理系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华刚矿业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植被恢复景观,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的90%以上。
站在远处望去,整个矿区一片绿油油,实现了“开矿不见矿,矿在美中藏”,一座现代化的世界级特大型绿色矿山呈现在眼前。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一带一路”为中国矿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契机。“‘走出去’不是目的,‘走进去’才是根本。”这是中铁资源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实施海外产业布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坚持画好海外经营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同时描好海外在建项目精美细腻的“工笔画”。
为了更好地扎根融入刚果(金),中铁资源深入推进中刚“资源财政化一揽子合作协议”,由其控股的中刚基建公司负责一揽子合作协议项下基建项目的管理实施。截至目前,中刚基建公司已经签署了43个基建项目协议,遍布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及上加丹加省、卢阿拉巴省、北基伍、奎卢省等,先后建成了金沙萨旅游大道、凯旋大道、603大道等20余条交通要道,共计480余公里;修建金沙萨中心医院、人民宫广场等建筑物和构筑物9万多平米,总投资近12亿美元,为促进刚果(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2017年1月,布桑加水电站破土动工,3000余人参建大军鏖战在卢阿拉巴河上,为中铁资源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助力。刚果(金)电力匮乏,部分电力供应只能依赖进口高价电,电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当地工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布桑加水电站就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应运而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位于刚果(金)第二大城市卢本巴希以西约400公里,地处卢阿拉巴河下游,距离科卢维奇市区110公里,总投资6.56亿美元,装机容量240兆瓦,库区容量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发电量13.20亿千瓦时,投产发电后约占刚果(金)全国总电量的十分之一。布桑加水电站拦河大坝高达141.5米,从工程设计到工程施工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和中国方案,充分发挥了中国基建的技术和经验优势。据悉,2021年9月30日,布桑加水电站首批机组将投运发电,不仅能够为世界级特大铜钴矿山——华刚矿业生产用电提供重要保障,而且可极大缓解刚果(金)电力长期依靠进口的紧张局面,造福当地人民,有力促进刚果(金)经济发展。
成立于2005年的中铁资源新鑫公司,是中国在蒙古国全额投资的最大单体矿山企业,新鑫公司将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坚持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实施属地化运营管理,累计投资额超过10亿元,缴纳税金4.34亿元,属地化采购生产、生活物资及咨询服务3.6亿元,连续4年荣膺蒙古国“百强企业”。
如今,开放、合作之花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继绽放。中铁资源抢抓机遇“走出去”,扎根融入“走进去”,彰显了中国央企风范。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多次视察中铁资源在刚企业,并表示他本人和刚果(金)各级政府将竭诚为中刚合作企业搭建平台,深化资源、基建方面的合作,与中国的合作成为刚果(金)发展的机遇,推动中刚关系迈上新台阶。
共建共享 构建“命运共同体”
“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是中铁资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软实力”的一大特色。中铁资源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运用国际化视野和属地化思维,把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与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共享,与不同股东共享,与当地社会、社区居民共享,让员工利益、企业效益和社会公益有机结合起来,以奋斗者为中心,打造多方联动、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员工的心,企业的根!”长期以来,中铁资源紧贴生产经营和职工思想实际,把价值引领、品质塑造作为工作重点,使年轻的员工与公司发展一同走向成熟、分享快乐、体验幸福。华刚矿业针对境外企业特点提出“四为四创”价值理念,即为个人创造价值、为家庭创造财富、为企业创造效益、为国家创造荣誉,这些接地气的文化理念深受青年员工欢迎。
“让员工得到实惠,不断提升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是中铁资源打造员工与企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中铁资源结合境外企业多的特点,指导所属企业积极开展以建立一个员工心灵驿站、一季度开展一次集中文体活动等为主的“温暖矿山十个一工程”,把员工的心留在企业,让员工的根深扎在基层。
华刚矿业、绿纱矿业、MKM矿业等在刚企业坚持授之以“渔”,全部采取属地化用工,优先雇佣当地人,进行了包括矿卡、装载机、挖机水车、油罐车、采矿机等重型机械设备在内的驾驶技能培训。针对矿业生产和电力设备使用和维修技能的培训,采用“师带徒”的方式,中方员工手把手带着刚方员工,将一个个零基础普通民众,迅速培养成为能够独当一面、具备专业技能的驾驶员、维修员、矿业设备操作员、电工,先后解决了5000余名当地居民就业。
几年来,中铁资源在刚企业与当地政府、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不遗余力,先后投入上千余万美元开展面向加丹加省、卢阿拉巴省的公益活动。建成了科卢韦齐市架空供电线路,整修了道路,修缮了卡巴达供水系统,为卡巴达捐赠并安装了500千伏安箱式变电站,向当地卡布仑谷国立小学、圣玛利亚小学、绿纱女子教会学校以及杜赛伊迪安娜中学捐赠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和医疗物资,资助成立了两支足球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3次向卢阿拉巴省政府捐赠防疫资金和物资,用以支持当地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戈马火山爆发后,中铁资源向受灾地区捐赠救灾款和救助物资。今年8月20日,华刚矿业与矿区周边社区签署《社会责任书》,承诺未来5年内投资近1160万美元用于当地公益项目建设,与当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我们热爱华刚,衷心祝福华刚发展得越来越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好工作、高收入,才能照顾家人、抚养孩子。”华刚矿业外籍员工芭比满脸自豪的说。
每一次成功都是一次征服,每一次收获都是一次跨越!中国中铁资源集团贯彻新发展理念永不停息,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