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铝箔市场需求大增

2021年10月14日 9:43 53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资讯

“公司铝箔现有产能8.3 万吨,目前已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近日,相关人士告诉笔者。根据中国知网CNKI的统计,每吉瓦锂电池的铝箔用量在600-800吨。预计,2021年全球锂电铝箔需求量约19.2万吨,增长45%,存在供需缺口;2022年供需缺口将增加到1.1万吨,2023年将继续扩大。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去年第四季度高增长态势,带动动力电池装机电量同步大幅提升,对锂电池铝箔市场需求激增。铝箔在锂电池中的占比虽低却不可或缺,在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扩充和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之下,锂电市场出现“铝箔荒”。

电池级铝箔需求爆增

今年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7.8%,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更是接近20%。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动力电池级铝箔需求量爆发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助推多家铝箔企业订单出货大幅增长。

华北铝业总经理高景忠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电池级铝箔需求旺盛。自2020年开始和该公司商谈供货协议,拟定一个月供货3000吨铝箔,但实际上目前产能供应不上。规划到2025年,一年供货15.6万吨,届时宁德时代总需求约45万吨。

据了解,到2025年宁德时代规划电池产能将达500-600吉瓦,对铝箔的需求相当庞大。除宁德时代外,、、、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电池企业也都纷纷开启扩产模式,整体合计产能接近2000吉瓦,对应的铝箔需求将达120—160万吨。

一家江苏的铝箔厂相关人士曾表示:“相比去年,当前铝箔的加工费已同比上涨10%。受到新能源车市场爆发影响,用在动力电池里的铝箔需求火爆,今年的订单基本已经全部接完,目前订单排到明年的1月份,整个行情非常火爆。”

“考虑资金壁垒、建设周期以及工艺装备的要求,目前铝箔是一个卖方市场,未来三年供需情况比较紧张。即使新的项目可以投产,也需要一些时间来释放产能,所以供需应该还是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上海有色金属学会铝箔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小东指出。

高品质产能不足

为满足市场增长需求,铝箔企业也在加快产能扩充步伐。华北铝业投资19亿元建设的年产6万吨新能源电池箔项目,已于今年3月开工,还成立了子公司华北铝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了4.53亿元建设高性能高端铝箔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产高档铝箔2.1万吨,其中高性能动力电池箔和数码消费类电池箔16800吨;启动乳源精箔三期工厂建设,建设年产4万吨高精度铝箔新材料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用电池铝箔。

“目前,铝箔产业存在‘粗铝满足,精铝不足’的问题。铝箔产业要求铝原料纯度高、厚度精确、抗氧化性能高,所以较少企业能够生产。”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表示,“这还需要系统性地长期解决,显然远水难解近渴。尤其是投资新建产能,量产周期长,见效也不快。”

另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锂离子电池主要是正极用铝箔,负极用铜箔,而钠离子电池负极也可以使用铝箔,而非价格昂贵的铜箔。如果钠离子电池将完全替代锂离子电池,未来铝箔预计在现在的需求基础上增长至少120%。

对此,曹广平认为,目前钠离子电池量产还需要过原材料产业成熟关、量产设备充足关、量产工艺满足关,短时间内上量仍不太可能,因此不会加剧“铝箔荒”。

据记者了解,在本轮铝箔扩产浪潮中,许多铝箔企业转换生产线,将生产普通包装的铝箔线转换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级铝箔产线。

刘小东认为,锂电铝箔与普通的铝箔相比,从研发到源头熔炼,再到杂质处理、分切包装,与传统的铝箔生产有较大区别。“转产需要较长时间,一个是研发投入,一个是员工队伍的建立,另外,就是整个体系的导入。新能源电池锂电对体系要求比较高,毕竟用于汽车行业,就要求执行IATF16949体系,所以包装铝箔不是说不能转锂电铝箔,但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至少三年以上,短期无法实现完全转产。”

“锂电铝箔在增量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增质发展,而增质发展需要铝箔行业沉下心来,多搞技术、装备、工艺、检测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曹广平建议。

背景链接

铝箔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广泛,主要用于软包装、药包、食品包装等方面。铝箔虽早已用于锂电池,但用量微乎其微。此前,锂电池用铝箔并未作为铝箔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锂电池的用途大大拓宽,铝箔的需求快速提高,同时对铝箔的技术要求大幅提升,电池箔正作为一个独立的铝箔品种为大众所知。锂电铝箔用作锂离子电池的集电器,可以分为动力锂电池箔、消费类电池箔、储能电池箔,其中动力锂电池箔目前需求量最大,消费类电池铝箔市场基本饱和。业内有分析认为,未来,动力锂电池铝箔需求比例会进一步增加,储能电池铝箔也会逐渐增长。(中国能源报 姚美娇)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