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联合铜业: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精炼厂
2021年11月12日 11:3 1052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科技创新
这里,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这里,是全国文明城市发源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三甲——江苏张家港市。在长三角腹地、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内,一座现代化铜精炼工厂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扬子江畔。
25年来,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托铜陵有色集团公司,挺立于长三角经济圈前沿阵地,从1996年4月一期电解工程基建开始,先后进行二期、三期、四期改扩建重点工程,到2007年6月18日五期电解建成投产,再到现在的新增10万吨PC电解,使电解铜年生产能力由投产之初的1.5万吨增加到30万吨;销售收入从几亿元跃升至超200亿元。
致力于向指标先进、成本领先、管理卓越、绿色环保努力的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是怎样去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精炼工厂的?为了探寻其发展轨迹,笔者走近了张家港联合铜业。
农历九月的一天,晨曦微熹,沉睡中张家港市锦丰镇很早醒来,位于冶金工业园内的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日夜繁忙的情景,与园区生机勃勃的工厂及周边的村庄、农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曾几何时,作为张家港市重点骨干企业的联合铜业,每当人们目睹企业高耸的烟囱,听到机器轰鸣的声音时,仿佛就看到了张家港联合铜业的迅猛发展,那些年,企业为地方经济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这些采用传统工艺的技术已经受到环境保护的制约。特别是随着行业节能减排等要求的出台,张家港联合铜业大胆转变理念,向环保求发展,要效益。
据了解,该公司今年1至9月,实现满负荷生产,发展形势全面向好;累计生产阴极铜23.0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48.7亿元、利润总额11898.96万元,已缴税费8236.69万元;阴极铜产量、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入库税金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在“破”与“变”中求发展25年前,华东地区和“长三角”已成为中国最大铜消费市场。而张家港市地处“长三角”腹地,邻江近海,不仅是一座港口工业强市,而且处在苏南经济模式区域。正是因为这些方方面面的优势条件,铜陵有色看中了铜资源相对匮乏、却富有活力的张家港市,将铜业发展实现走出铜陵去沿海求发展的创新之路。
“张家港这座城市加速向港产城融合发展。联合铜业公司虽然产量不断壮大,但对于整个城市转型发展速度来说,张家港联合铜业升级发展脚步似乎慢了一点,我们必须跟上发展的步伐。”该公司经理高大银感慨。
随着国家对有色金属行业转型升级的加快,该公司在加快企业环保技改升级、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提出了“打造现代化铜精炼工厂,再造一个联合铜业”的发展目标。2013年4月,随着新增10万吨PC电解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联合铜业由生产粗放型向集约环保型转变,由加工贸易型向资源综合利用型转变,由生产规模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经过近两年的紧张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2014年11月16日,精炼摇炉打通生产工艺流程,顺利产出第一批合格阳极板。2015年4月17日,精炼摇炉和PC电解系统联动试车成功,并产出第一批PC电解铜,使联合铜业的电铜产能达到30万吨,标志着联合铜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2014年开始,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不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攻关的力度。通过对阳极炉炉体结构进行优化,将原先两台阳极炉合并为一台,单炉和日产量较改造前提升一倍以上。同时,该公司与徐州燃控合作成功开发出国内首家重油全氧燃烧工艺,重油单耗由过去的每吨铜77千克左右下降到每吨铜34千克左右。阳极炉全氧燃烧工艺改造获得国家实用性新型专利成果。新投入运行的阳极炉燃烧阀组均全部采用DCS控制系统,阳极炉烟气、氧气均实现在线控制,提高了阳极炉工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水平,不仅现场环境和环保效果大幅改善,而且岗位员工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加快实现节约发展”是《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大重点任务之首,也是构建节能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该公司狠抓能源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了能效对标管理办法,对主体运行设备实施在线监测,并进行单系统、单炉次考核,集成化管控,实现了科学用能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对能源输送、生产和应用等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充分发挥能源中心的电力、动力等专业调度台作用,使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管控分析,真正做到摸得清、管得住、降得下;充分发挥技术改造的优势,不断改善阳极炉的能效,使综合能耗指标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为苏州市“能效之星”三星级企业,并成为全国8家工业能效促进示范企业之一。
如今,该公司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传统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在加大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向“世界先进、行业一流”的现代化铜精炼企业阔步迈进。
绿色发展才有出路张家港临江达海,是唯一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县级市,曾荣获全国首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首个荣膺“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市、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等生态环保领域16个全国“第一”。
而苏州地区临近中国京津冀地区,被列为污染防控46个重点城市之一,污染排放标准比一般城市要严格,特别是近年来,面对社会对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该公司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大环保综合治理,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牢固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采取以新带老措施,结合废杂铜再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果断废除4台燃煤锅炉,将生产供热系统改由沙洲电力公司余热供汽。
据悉,2015年,该公司冶炼阳极炉采用“重油+全氧”技术,实现了国内首次在铜冶炼行业上应用,烟气排放量下降60%左右。
2017年1月1日,随着该公司大烟囱的果断拆除和脱硫塔的成功运行,企业破茧成蝶,涅盘重生。
2018年6月6日凌晨4时18分,该公司2号阳极炉重油改天然气技改顺利产出第一炉铜水,标志着阳极炉油改气升级改造工作取得圆满成功;2018年,该公司又按照张家港市大气污染防治、实现超低排放的要求,率先在张家港市有色冶金企业进行重油改天然气,对阳极炉实施了“重油改天然气”升级改造。
至此,该公司阳极炉由建厂之初粗放的插树还原,到发展中期的煤粉还原,再到后期的重油全氧燃烧,直至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替代高污染燃料重油,在张家港市率先实现了工业炉(窑)燃料的淘汰更新,于2019年9月底完成了3台阳极炉的“油改气”环保升级改造,阳极炉天然气单耗32.6吨铜/立方米,远远低于设计值45吨铜/立方米。
“十二五”以来,该公司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加大了对废气、废水和环保综合治理的力度,实施大小技改项目100多个、环保项目30多个,先后完成了阳极炉精炼尾气脱硫、蒸汽再压缩技术(MVR)、精炼尾气脱硫电除雾等一批在行业内技术含量较高的环保节能示范项目。该公司合作开发的蒸汽再压缩技术(MVR)替代传统的真空蒸发技术年节约能源成本超过300万元。此项技术在净液工序的硫酸铜生产上的成功应用在铜冶炼行业尚属首家。
在偌大的厂区,放眼望去,绿化带草地如茵,繁花争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脚下还有一座日处理量为500立方米水资源收集池,每天源源不断的浑蚀地表水在这里经过收集、综合处理用于生产。另外,在厂区还有一方池塘,是一个3000立方米雨水收集池,汛期蓄水,平时成为厂区新景观,池中荷叶如伞,散发出阵阵荷香,别有一番景色。
随着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前不久,该公司电解一系统一、二期酸雾治理项目成功建成。据了解,该项目投入运行,不仅极大地降低酸雾浓度,而且进一步改善现场作业环境。至此,该公司基本实现了从废气到废水再到固废综合治理的环保新局面。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该公司累计投入安环改造资金达4750万元,通过整体布局,用新项目带动老系统环保技改升级等,实现新老系统一体化发展。通过对厂区循环水系统进行改造,厂区生产水和生活水实现了闭路循环,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7%以上,实现污水“零排放”。该公司成为国家工信部第三批符合铜、铅、锌行业准入规范条件企业和有色冶炼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能源体系建设成为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标杆。
不用扬鞭自奋蹄跟随苏南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张家港铜业公司用发展的视角积极面对。
据该公司党委主要负责人郑飞说介绍:“‘十三五’期间,该公司通过合力攻坚,累计生产阴极铜138.92万吨,阳极铜78.78万吨,阳极泥含金6.06吨,含银450.95吨。其中,主产品阴极铜产量较“十二五”期间增长了 35.36%%。利税总额由2016年的0.3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26亿元,增长231.58%;实现工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1.3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69亿元,增长173.33%;上缴税费由2016年的706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4126万元,增长484.42%。2020年,该公司位列张家港百强工业企业第65位,这是自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实施新的工业企业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来,公司首次进入百强工业企业行列。”
行走在庞大的PC电解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行车有条不紊从电解槽里吊起铜板,剥片机娴熟忙碌地剥片、打包,每小时剥片可达300多块,再看车间门口,一辆辆货车一条龙似的整齐排着队等待装车。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公司在稳定常规电解系统20万吨电解产能通过提质增效的同时,并积极采取项目分步验收的思路,使新增10万吨PC电解工程项目一举获得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验收。其次,由设计年产能10万吨提升到2020年的12.86万吨,最终使公司电铜产能突破30万吨,这一跨越式发展,一定意义上也奠定了联合铜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市场地位。
那么,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该企业在具体措施上实施了怎样的战略?
首先,以实施原料战略为抓手,以“抓大不放小”等采购原则,积极开拓原料市场。通过合作、委托加工、代理进口等多种方式,加大了原料客户的开发力度。通过创新理念等,该企业先后开发了营口盛海化工、浙江宜黄龙达等客户,为满足电解系统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
同时,该企业通过深入研判市场,加强产品市场分析和价格预测,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根据形势变化探索期现结合,规避风险操作,在销售方法上,采取积极稳健的期货交易手段,抓住升水这条主线,积极构建销售网络,并以长单稳健、现货灵活、内外销结合、期现联动的思路开展铜及贵金属销售。通过增强应对措施,抢抓机会,实现效益最大化。
为了加快推进电解一系统智能升级改造及信息化建设项目,该企业积极走出去,加大对行业先进企业前沿技术动态的了解,通过开展技术交流和外出考察,先后邀请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和铜陵有色、中国瑞林装备等设计研究院设备技术专家,多场次开展技术交流对接,这些具体性工作的不断完善,为后续实施机器代人、智能化升级改造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PC电解双吊功能改造和质计业务、化验信息管理项目已完成。至2020年,该公司通过工信部首批公布的《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企业,也是江苏省唯一一家有色冶金企业。
另外,该公司还围绕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工艺改进、挖潜创效等重点攻关课题,成立攻关小组,制定了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签订了年度攻关目标责任状,并积极与江苏科技大学合作,借助公司作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的平台优势,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团队初步建立,取得阶段性成果。近5年来,共有10项新型实用性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同时,近两年来,公司抓住了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的良好市场机遇加快发展,并且修订了《废杂铜检验标准》《铜米采购检验标准》《阳极铜标准》《阳极铜检验标准》,制定了《质检大样管理标准》;公司《能源管理体系》通过方圆认证中心监督审核。2019年、2020年度连续两年集团“5S精益管理优胜单位”荣誉称号。
党建强则发展强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始终把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学史力行的落脚点,坚持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召开座谈会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建议之后,明确责任部门,拟定落实工作措施,划定落实时间节点,并一抓到底。目前,该公司办实事清单中20条整改内容已落实完成15项,完成率达到75%,后续该公司党委将持续督导跟进,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工作本领、思路举措,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该公司党委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宗旨,发挥员工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5年来,共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2800余条,合理化建议采纳率达到40%以上;安置骨干员工家属就业11人;开展全员健康体检约3400人次,进行女职工健康检查约800人次;开展“献爱心”“结对帮扶”等活动,累计发放慰问金28.4万元,捐款65万元,大病补助14.2万元,职工受益473人次;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发放防暑降温品和饮品共68.36万元。
以弘扬崇廉尚洁良好作风为着力点,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纪委立廉洁文化为灯塔,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廉廉365”网页成功上线,成为全体员工廉洁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同时,该企业开展典型引路,发挥“名人”效应进行示范引领。该企业动力车间维修电仪工段工段长、电工高级技师丁俊苗,20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学习、苦练技术,由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一名“响当当”的技术专家。通过努力,丁俊苗先后被评为“铜陵有色好员工”“铜陵好人”。2017年5月,丁俊苗还当选敬业奉献“中国好人”,2017年7月14日,“全能电工”丁俊苗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365”封面人物。通过榜样力量的引领,该公司生产部副部长、电解车间主任饶俊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评为“有色行业劳动模范”;公司高级技术主管、生产部部长王庆轮被张家港市评为“劳动模范”后,市总工会还授予王庆轮创建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王庆轮又被苏州市评为“劳动模范”。目前,榜样发挥的作用在公司形成积极的力量,遍地开花。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公司党委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目标:争当有色排头兵,打造苏南桥头堡。力争用5年时间,阴极铜生产能力进入国内单体精炼企业第一方阵,阴极铜产量、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稳中有升,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张家港市百强企业前50 强;发挥联合铜业作为集团公司在长三角地区区位和市场优势,成为苏南地区最大的阴极铜生产工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为实现卓越的经营业绩、卓越的技术指标、卓越的人才队伍、卓越的党建机制而努力。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