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先锋旗帜飘扬在青藏高原:中铁资源廊坊物探滇藏铁路工程物探勘察项目纪实
2021年12月22日 12:2 433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科技创新
4950米,是青藏高原米堆冰川的海拔高度,这里天气恶劣、地势陡峭。中铁资源廊坊物探滇藏铁路工程物探队,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小伙子们,作为开路先峰正在“生命的禁区”里进行着勘察项目。
茫茫雪域,巍峨高山此起彼伏,鹅毛大雪常常不期而至,作业现场被大雪覆盖,现场气温陡降10℃。波密至然乌线定测时间正好在11月,项目人员在山上住了一个星期,整天都在下雪,进山的道路被封死了。面对大雪,这帮小伙子一度慌了神,不知接下来的工作如何开展。经验丰富的项目负责人祝迎华说:“带上工兵铲和雨伞,穿戴整齐,向项目地进发!”铿锵有力的声音,给大家定了神。
“这天不能去,雪太大了,再说咱们这山陡,你们作业地方坡度得有70°呢。”当地的老乡拉住祝迎华的手,流露出担心的神态。
“我们必须按期完成业主单位要求的施工任务,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的责任!”物探队尖兵们毫不畏惧,背着数十斤仪器设备向前行进,前面的人每挪动一步便会往后回头看,生怕落下一位战友。埋设磁棒、铺设电线、采集数据……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总共0.5公里的工作量,他们用了5个小时,采集了20个点的数据,数据全部采集完成后,一个个都成了“雪人”。
天气恶劣是他们遇到的困难之一,最危险的是这里地形极为复杂,米堆冰川山势陡峭,山体坡度在45°至90°之间,即便不负重攀爬也需要勇气。有一次,队员们在去往工作现场的时候,一边背负着数十斤的仪器设备,一边用木棍支撑着艰难行进。这时,一块坡度近乎90°、像山一样大的石头横亘在预定路线上。队员庞鑫站了出来:“我先爬上去,我手脚灵活,把绳子拴在上面的大树上,你们再一点一点往上爬!”说罢,他拿出绳子,像猴子一样窜了上去,扒着岩石突出的位置,到了树下栓好了绳子。其他队员背起仪器,顺势爬了上去。
那天,物探队召开现场会,商议第二天的数据采集方案,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成了他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地电磁法采集数据准确,勘测技术水准高,但是需要将接收电极埋在地下。刚刚下完齐腰深的大雪,要把雪刨干净,再挖电极坑,然后将电极布设在电极坑内,这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此外,采用大地电磁法需要盐水,按照以往工作方法,将纯净水带上山去,然后调和成盐水,再倒入电极坑里,这样才能更准确地采集到数据,但是把纯净水带上山,就会被冻住。
“取一瓶水,放我怀里,我用体温去‘感化’它。”技术员赵浩峰笑着说。“只能这样办,没有别的办法,这样采集出来的数据是准确的!”4名队员一边刨雪,一边埋设电线,当天的工作任务量圆满完成。晚上再次回到驻地,处理完数据,精疲力竭的他们倒头就呼呼大睡。
“我在项目上工作挺好的,你看项目部啥也不缺。”与妻子视频通话时,祝迎华移动着手机,让她看着自己工作的地方,但摄像头没有对向自己。
“我之前参加川藏铁路前期工程物探工作的时候,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在高原工作我都不露脸,怕家人孩子见到自己的样子揪心。”祝迎华的话解开了谜团。由于长期缺氧,爬冰卧雪,他嘴唇发紫,脸颊上铺满了“高原红”,粗糙的双手裂开道道口子。
在高耸入云、岩石遍布、沟壑纵横的青藏高原,物探尖兵们经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考验。“在来项目之前,我们就和业主单位承诺过,我们不但能按期完成工作量,更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前期物探工作是保证后期铁路建设能否顺利开工建设的法宝。”人称“老川藏”的祝迎华充满信心地表示。
(刘博)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