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亟需技术与材料支撑 稀土永磁电机有望在2030年规模应用

2022年04月13日 8:29 94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4月7日,“2022(第一届)高端磁性新材料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在会上指出,“电动中国-全电社会”正成为低碳社会发展的趋势,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战略,亟需发展灵活智能可控的清洁能源技术及其关键材料。目前,国内有关部门正在对新材料短板进行梳理,同时准备在近期启动新材料重大科技专项。

干勇强调,“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构建顺应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在要求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离不开先进能源材料的强有力支撑,但目前在一些能源、关键核心材料与装备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技术差距,亟待通过国家层面的平台布局,集聚全国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共同突破关键材料研发及其部件制备技术。

“如今人类社会正处于第三次能源革命,全电社会正成为低碳社会发展的趋势。”干勇认为,中国未来可以通过电网将各种电源所发的电力输送到用电负荷中心,将电力作为主要能源载体,并尽可能地应用于家电、基础设施、交通工具等所有能源消费末端,使所有行业实现全面电动化、联网化、智能化,最终实现全电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干勇表示,一方面需要大量使用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电能,发展高效太阳能电池和低成本大规模储能电池,另一方面迫切需要高性能动力电池和高效率永磁电机,在电能的清洁获取、电能的规模储存、电能的高效利用等三个方向进行能源材料的重点研究布局。

其中,磁性材料将在未来的能源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干勇指出,在新材料中,稀土永磁材料占63.4%,通过应用于制造业的永磁电机和变频家电中,替代传统电机和家电的60%,每年可节约电量2500多亿度电,减少3.5亿吨碳排放,进一步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干勇提出,中国将在2025年实现稀土永磁电机、大尺寸碳化硅单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新型太阳能电池、热电材料、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使国内相关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外,还有望在2030年建成世界级电池、电机、电控研发平台,实现新型太阳能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稀土永磁电机、碳化硅高功率器件的大规模应用,最终推动“电动中国”理念的达成。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