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知识价值“金”潜力 重庆破题民营科企融资难

2019年06月19日 8:40 2590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时政安博(中国)

新华社重庆6月17日电 题:激发知识价值“金”潜力 重庆破题民营科企融资难

新华社记者黎华玲

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以创新为特点、人才为支撑、知识产权为核心,缺乏重资产、短期财务指标不优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来说,更难。为此,重庆市针对这类企业轻资产特点,于2017年探索启动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目前累计为84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逾20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有技术无资金,科技企业融资难

谈起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重庆微客巴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彭必银深有体会。他介绍,2017年是公司在技术更新、扩大规模,和竞争对手拉开距离的关键时期,贷款需求仅两三百万元,而几家银行均因公司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抵押拒绝了贷款申请。

彭必银的遭遇不是个例。重庆阿泰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气候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研发及销售的公司。公司负责人黄桂林介绍,2016年正值公司上升关键期,当时有一笔订单需垫资1000多万元,“这么一大笔垫资,我们缺口数百万元,然而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由于轻资产等因素屡次碰壁”。

对民营科技型企业而言,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最重要的时刻就是起步。黄桂林坦言,企业创业之初风险较大,即使项目再好,银行一般也不会提供足额贷款,而大的合作伙伴也退避三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靠自己。如此一来,本该三四年就能快速成长的企业,往往十几年还难以有大的发展。

知识价值衡量难,银行有钱不敢贷

为什么银行不愿也不敢贷款给民营科技企业?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小微金融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坦言,判断科创企业的价值以确定授信额度,是摆在银行面前的难题。如今,高科技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变短、高科技企业面临的市场变化迅速,导致高科技企业是否真正拥有核心技术或其技术竞争优势究竟如何,银行难以完全掌握。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研究成果具有独创性、专用性、保密性等特征,借贷方难于充分掌握和了解其核心技术,银行对其实际价值缺乏应有的独立判断能力。

另外,企业大多希望贷款时间能长一点,但现在得到的银行贷款一般都是一年以下的短期贷款。科技项目成功了,增值是企业的,银行的收益只是收取贷款的固定利息。但项目一旦失败,银行就要形成不良贷款,风险全在银行,因此商业银行在科技企业的贷款上慎之又慎。

民营科技企业自身也存在不容回避的弱点。重庆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宏介绍,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成立时间短,缺乏良好持续的经营业绩,且多为轻资产型企业,与银行执行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虽然科技型企业技术水平较高,但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且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与传统产品市场相比,本质上存在不成熟性、不确定性、难预测性等风险因素,如果没有一定比例的企业自有资金,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激发知识价值“金”潜力

不用任何抵押物,只靠知识价值信用,科技型企业就可获得最高500万元贷款授信。2017年,重庆市在高新区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

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牟小云介绍,该模式通过构建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对科技型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生成信用等级和推荐授信额度。银行再根据推荐授信额度,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科技型企业无需提供抵押、质押、保证金等担保,且贷款均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融资成本较一般信用贷款降低约50%。

为提高贷款办理效率,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行支行审批,同时建成了线上申报平台。从申请到放贷仅需2周,时间周期较传统商业贷款缩短了近70%。与此同时,由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出资设立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企业融资增信,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分担和风险防范机制。

彭必银的公司是试点的第一批受益者,得知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消息后便提交申请,从签合同到银行放款,仅用了一周时间便获得240万元贷款支持,2018年又续贷260万元。公司2018年的年产值较2017年增长93.50%。“对于很多民营科技企业来说,100万元的周转资金就能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救命药’。”彭必银说,这项试点让知识价值的“金”潜力被激发出来,更多企业将受益。

截至目前,重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范围已扩大至33个区县(高新区、经开区),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达到31亿元,累计为844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20.1亿元,平均每户企业获得贷款238.2万元,且这些企业全部为民营科技型企业。

重庆市科技局表示,争取到2020年实现全市范围内有条件的区县全覆盖,担保基金规模达到50亿元,普惠政策涵盖2万家科技企业。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