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飘扬“苏区红”:记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物探二分队队长康元欣

2022年06月17日 16:35 21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在东昆仑山脉布尔汗布达山高原4500m雪线之上,素有“黄河源头第一县”之称的青海省玛多县,2021年5月22日2时04分,发生了7.4级地震。抗震救灾,刻不容缓。2021年5月28日18时,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物探二分队6名皮肤黝黑、身材高大、身着荧光绿马甲的员工,站在两列临时搭建的帐篷间,高举鲜红的党旗,眼神坚韧而执着,他们将在玛多开展道路及地下管网检测工作。如果将6月飞雪作为他们工作背景的巨幅幕布,康元欣和他的队友就是飘扬在高原公路上的那一抹“苏区红”。

在这支队伍中,33岁的康元欣,是该局物探二分队队长。作为物探工程师,他在地球物理勘查一线整整工作了10年。为立足西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仅2021年,康元欣带队伍承接了52个项目,合同金额达1200万元,对外创收1004万元,为树立江西地质的优良品牌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民担当 新地方传承苏区红

2017年7月,康元欣离开苏区精神的发源地江西,历经2453公里的长途跋涉,远赴大西北,成为青藏高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2019年4月,他被任命为原江西地质局西宁分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承接了青海省共和县光伏园地下水勘察项目。

该项目施工现场位于平均海拔3000米的戈壁滩,这片土地以细粉砂、黏土为特点,裸露着粗砂砾和焦灰色裸岩。这样的环境,成井难度非常大,面对困难,康元欣带领项目组成员克服了皮肤干燥、嘴唇皲裂、高原缺氧、紫外线照射强、昼夜温差大、感冒发烧等众多困难,大家共同努力,终于为园区解决了用水难题,为常年干旱少雨、地下水极其匮乏的共和县光伏园区成功打出一口日涌水量600立方米的供水井。至此,这支队伍终于在青藏高原插上了一面江西物化探的旗帜。他们的付出,受到了业主单位的称赞,业主单位还向“缺氧不缺干劲,山高不缺精神”的江西物化探大队颁授了“精密组织、技术过硬”的锦旗。

玛多县是青海省海拔最高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玛多地震导致玉共高速野马滩大桥和花久高速昌玛河大桥塌陷,国省干线受损。抢险救灾,时间就是生命。康元欣第一时间组织专业力量为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支持。当时,由于余震不断,江西物化探大队项目组成员只能睡在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里,5月的青藏高原冰天雪地,气温直逼零下20度。为了短时间完成检测任务,该项目组白天通过管道检测系统开展外业,晚上进行内业数据处理。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达日县开展雷达检测工作,检测任务包含县城及所属乡镇,每个乡镇离县城都有一两百公里的路程。我们的车辆行驶在简易的砂石路上,道路蜿蜒崎岖,一侧是悬崖峭壁,汽车足足开了6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路上,饿了吃个泡面,啃点馒头,一刻不敢休息,完成工作已是晚上9点。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在连夜赶回县城的路上,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由于路面碎石密布,我们的车胎被扎破了,一车人在黑夜里冒着大雨抢换车胎。20分钟后,车胎换好了,大家被雨水淋成了‘落汤鸡’。至次日凌晨3点,我们才回到驻地。”康元欣感慨地说,紧急关头,江西物化探人通宵达旦地忙碌在道路检测工作中。

“任何时候,只要尽职、尽责、尽一份力量去努力工作,吃多少苦,我都心甘情愿;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突发地震自然灾害提供技术支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初心和责任。”康元欣说。

艰苦奋斗 老本行焕发新活力

2018年,康元欣经过多方联系接洽,承接了青藏管道项目(格尔木至拉萨)浅层地震勘探项目。该项目起点为青海省格尔木市,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总长度1160.1公里;测线跨过昆仑山山口,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需要翻过5231米唐古拉山山口,施工条件恶劣、难度极大;在零下20度的气温下,他们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初步探明了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安多盆地南缘断裂、当雄盆地北缘断裂等大型区域构造,勘探成果顺利通过中国地震局专家组验收。

康元欣还抓住了青海省新能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工程建设的契机,先后与中广核、大唐集团、华能、华电等新能源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承接了中广核光伏发电项目、海西格汇格尔木30MW分散式风电项目、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瓜什则400MW光牧储综合一体化发电项目前期一系列技术服务。

由于常年在高原、山区、无人区、戈壁等地方高强度作业,康元欣比同龄人看起来更为“饱经风霜”。在他妻子眼里:“家,对于康元欣而言,像旅店,每次回南昌像‘出差’。”

正是因为康元欣一心一意把事业放在了第一位,和妻子结婚8年后,妻子才下定决心要了孩子。一分努力,一分收获。2019年,康元欣的家庭被评为江西省地矿局第九届文明家庭。同年,他被评为该局“十三五”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先进生产工作者。

争创一流 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2020年,西宁“1·13”路面塌陷重大事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康元欣迅速响应,立马走访当地各住建部门,介绍江西物化探大队城市物探技术和经验,为进军西宁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市场夯实了基础;2020年5月,物化探大队承担了西宁市城西区市政设施隐患排查地质雷达检测项目,合同金额120万元;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20〕111号),为抢占市场先机,提升核心技术,2021年3月,物化探大队投入160余万元购置了国内领先的三维地质雷达和二维地质雷达设备,为后期的安全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备到位后,物化探大队开始加大力度培养合格的道路检测人员。当时,因国内开展三维地质雷达道路检测的相关模板特别少,康元欣一边研究技术规范准备投标材料,一边请教行业专家对物化挥大队人员进行培训。经过2个月的日夜奋战,技术方案不断完善,精干的道路检测队伍不断强大。2021年4月,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迎来了道路检测开门红,中标西宁市海湖新区市政设施安全隐患整治项目,项目金额达350万,物化探大队成为江西省首家开展三维地质雷达道路检测的技术单位。

“两班倒、抢工期、保质量!”这是康元新在项目筹备会上反复强调的话语。在工作中,康元欣组织职工24小时进行两班倒作业,短短1个月时间,他们就完成了相当于3个月的工作量:测线双向机动车道229千米,人行辅道156千米,共计检测道路测线长度385千米,以优异的工作成绩通过了专家组验收。2022年1月18日,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陈瑞峰到海湖新区项目调研,对该队雷达检测及时发现道路隐患并有效治理给予了高度肯定。

2021年7月,康元欣趁热打铁,承接了第二十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一赛段道路雷达检测任务。因工作表现突出,他们收到了来自西宁市城西区城乡建设局的感谢信;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成为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城乡建设局在道路检测、地下管网探测方面唯一一家技术支撑单位。

多年来,康元欣刻苦努力,钻研学习,发表论文9篇,其中,北大核心1篇;获得道路检测中级职业资格、地下管线探测项目经理职业资格、地下管线探测项目监理职业资格,取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21年6月,康元欣参与了《全国城市地下病害体综合探测消耗量定额》编制工作;9月份,他带领团队获得城市道路地下病害体综合检测与风险评估作业能力二级证书,物化探大队在城市道路检测领域的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缺氧不缺干劲,山高不缺精神”,成为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物探人的写照。他们将江西物化探品牌屹立在祖国的西域边陲,将满腔的地质情怀书写在青海高原。皑皑雪山中,“苏区红”显得分外夺目。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