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青春献给最爱的事业:记江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四川万源地区项目负责人吴飞

2022年06月17日 16:39 213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内蒙古的阿拉善沙漠、新疆沙尔湖的戈壁滩、甘肃兰州的地下管道、四川万源的崇山峻岭……都留下了吴飞青春的身影。2012年入职的吴飞,投身物探工作整整10年了。如今,吴飞已成长为江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四川万源地区项目负责人。

初出茅庐

翱翔大漠的“雄鹰”

初出茅庐,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吴飞,毅然决然申请到最艰苦的项目去,带着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工作激情和韧劲,走进了阿拉善沙漠,寻找深埋在沙漠下的铁矿。

为了物探仪器的安全,他同项目组成员开着轻卡,小心翼翼地从九江出发,到阿拉善右旗整整用了4天时间。由于项目工期紧,简单调整之后,大家就投入到工作中。

吴飞记得,第一次将学到的物探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的兴奋样子。当时国内采用的是最先进的多功能电法仪器V8,发射端布设完成后,基本上几个月不能移动,需要有人24小时不间断值守。就这样,天为被,地为床,吴飞守着仪器在星空下度过了无数个夜晚。

风沙是沙漠中常见的现象。有时风沙来袭,把项目部屋顶都掀翻过,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沙漠中的暴雨尤为可怕,一瞬间,沙漠低洼处就形成了一道河流,裹挟的黄沙,汹涌而来,像极了滚滚的黄河。这些苦难并没有吓倒吴飞,在艰苦的环境中,吴飞更加努力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看到这样努力工作的吴飞,有位地质前辈曾说:“这样的年轻人难得,能坚持下来,是一名物探好苗子。”

浩瀚戈壁

地窝子里面的“追帽少年”

吴飞在完成阿拉善沙漠项目后,马不停蹄地参与到新疆沙尔湖戈壁滩综合探矿项目中。

“地窝子”是地质人在新疆戈壁滩中记忆最多的地方。

戈壁滩上十二级以上的大风如同家常便饭,因为风沙因素,临时搭建的帐篷被吹飞了很多次。

为抵御大风,该项目部决定把两个小山丘之间的山坳掏空,用钢管在里面搭建房屋,上面再用土层覆盖,留一个出口,项目部人员就住在了这样的“山洞”里。

吴飞刚到项目部出工时,不了解当地劲风的凶猛情况,一不小心,头顶的草帽被吹走了,他便前去追赶,未曾想,帽子越飞越远,最终,他没有追上草帽。后来,大伙儿亲切地称他为“追帽少年”。

在戈壁滩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吴飞明白,戈壁滩上一旦刮起飓风,便持续多日。这个时候,除了带壳的鸡蛋没有裹挟沙土的味道,其他食物仿佛都带点儿泥土的气息。夜幕下,“地窝子”里面的“追帽少年”,忙了一天之后,又开始整理白天采集的数据。

崇山峻岭

隧道安全的“守护神”

2019年,吴飞来到万源地区至八台快速通道负责隧道超前预报、隧道监控测量项目。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用在万源地区至八台快速通道建设者们身上最为贴切,他们要在崇山峻岭的五级围岩中修筑出一条宽阔大道,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吴飞带领项目部成员每天起早贪黑,带着仪器,深入掌子面,采集超前预报数据,记录隧道沉降变化,为隧道施工与安全提供了最精准的数据依据。他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实际上也是为建设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开挖面岩石非常破碎,很容易产生坍塌。”落下的碎石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不少痕迹。有时候,吴飞守着仪器,守着隧道,守着沉降数据,一守就是一天。

这个时候,吃一顿正常的饭菜变成了奢望:早上带来的饭菜已经弥漫了石灰味,于是大家商议是否可以轮流换班,在驻地吃完饭的同志赶来监测。吴飞笑着说:“从驻地到工地来回近2个小时,轮流换班,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不就是吃了一点石灰味吗?吃什么补什么,吃了石灰更强壮。”实际上,他并不是怕麻烦,为了安全,他尽职尽责守护在一线。

十年磨砺

执于物探的“排头兵”

今年,是吴飞在野外一线工作的第10个年头。他先后参与、负责完成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找矿项目、新疆沙尔湖找矿项目、甘肃兰州管线探测项目、四川万源项目,以及德兴、上饶铜多金属勘探等数10个物探项目。

2018年,吴飞、杨小龙、罗海权、喻亚飞4个人代表单位参加了江西省“振兴杯”物探专业技能竞赛,荣获了团体二等奖。在实践中不断磨练的吴飞,也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全面、独当一面的物探“排头兵”。

2016年,吴飞担任上饶高塘铜多金属物探项目负责人,该项目属于江西省勘查基金项目,要求更为严格。既要做好管理工作,更要做好技术工作,对吴飞来说是挑战。面对困难,吴飞总是第一个向前冲,通过磨砺,吴飞在物探专业方面的能力和项目管理方面的水平快速提升。

2017年,吴飞负责开展兰州地下管线探测项目。在没从事过三维管线探测的情况下,他带领项目成员一边查规范资料,一边进行实践,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单位的管线探测技术从二维推向了三维。

四川万源地区工程物探项目涉及声测、地质雷达探测、应力监测等物探方法,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吴飞,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他带领技术人员奋力拼搏,通过努力,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在及时、高效、准确、优质的基础上得以完成。

吴飞每年大约有330天时间在野外,和家人团聚时间少之又少,家里的困难只能落在妻子身上。10年以来,他和妻子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可他把大量的时间奉献给了荒漠戈壁和崇山峻岭。一次,他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用“多么盼望”造句:“我多么盼望爸爸回家呀!”当妻子把孩子造句作业拍成照片发给吴飞时,这个一米八几的汉子面对项目部成员,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和思念,哭得稀里哗啦。正当此时,不知是哪位员工的电话铃声响起:“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他们坚守着“大家”,思念着心中的那个“小家”。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