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苍黄五十载 砥砺奋进新时代:西北矿冶研究院建院50周年发展巡礼

2022年06月28日 14:47 32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光辉时刻,西北矿冶研究院迎来了建院50周年。在这喜庆而又庄严的时刻,让我们共同回顾50年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新时代技术创新的美好前景。此时此刻,我们对50载科技发展的春华秋实感到骄傲和自豪,对西北矿冶研究院未来的改革创新充满信心和力量。

68年前,“白银一爆出新天”。作为共和国长子的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横空出世,肩负起建设我国第一座大型铜硫生产基地的战略重任。1965年,为响应国家“向科技进军”的伟大号召、服务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战略,北京矿冶研究院在甘肃白银成立西北分院。1972年7月2日,白银矿冶研究所正式成立。1986年1月,白银矿冶研究所正式更名为西北矿冶研究院,成为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直属8大重点科研院所之一、西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矿冶研究院。50年来,西北矿冶研究院经受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酷的市场竞争的重重洗礼,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风雨历程,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创业史诗。

50年的峥嵘岁月,如同一幅气势磅礴的多彩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西北矿冶研究院老一辈科技者诠释了艰苦创业、科技报国的忠诚信念,邓小平同志那句“你们这里是艰苦奋斗”,把他们的名字永久镌刻在“铜城开拓者”的丰碑上。

50年的风雨历程,是一部用心血和智慧凝结成的精彩华章。传承历史荣光,弘扬时代精神,推进科技自主自强,是西北矿冶研究院新一代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担当和光荣使命。

穿越历史的星空,每一位充满信念和智慧的创业者、奋斗者和前行者,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尊重。我们将永远铭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亲切关怀,永远铭记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永远铭记白银集团对我们的执手相扶,永远铭记老一辈创业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永远铭记全体员工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艰辛努力。

在此,向为西北矿冶研究院改革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届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为西北矿冶研究院发展壮大奉献了青春和汗水、智慧与力量的全体科研人员及家属表示良好的祝愿!

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关怀、支持和帮助的上级组织、兄弟单位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

回顾西北矿冶研究院5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与共和国的科技事业同向行、齐奋进,与白银集团改革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先后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艰苦创业阶段。这个阶段最鲜明的特征是艰苦奋斗。老一辈创业者怀着建设社会主义的赤诚之心和坚强信念,从北京来到甘肃,扎根西北建设白银,边筹建边科研,奠定了西北矿冶研究院的发展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极大地释放了创新活力,大批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79年,“白银炼铜法”获得冶金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成为我国唯一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铜冶炼技术成果;1981年,“BYF在线X荧光分析仪”获得甘肃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85年,“湿式钙法处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的试验研究”和“新型选矿药剂的研制与应用”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厂坝一期工程选矿成果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等。这些技术成果为白银公司连续18年铜硫产量、产值和利税雄踞全国第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转型阶段。这个阶段最显著的标志是改革转型。1987年,伴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潮,西北矿冶研究院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入白银公司。在此期间,该院实行了科室经营承包体制,建立了以生产选矿药剂、稀贵金属回收利用、精细化工产品、自动化仪表、凿岩钎具等为主的科技产品试制生产装置。1994年,该院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建立了“以资产为纽带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明确了以商品化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新产品、新材料的产业化开发为依托,把西北矿冶研究院建设成为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主,化工材料为辅,集科研开发、设计咨询与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1999年,西北矿冶研究院由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2000年,该院完成了企业法人登记注册。在此期间,西北矿冶研究院科技成果突出、科技转化成效明显,先后研发了30余种产品,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成果奖励57项,有5种新产品进入国家级新产品目录,业务范围也逐步由甘肃辐射到内蒙古、新疆、四川、湖南、福建、湖北、安徽、陕西、山东等多个地区,成为我国西部最负盛名、最具影响的科研院所之一。

第三个阶段为创新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功能提升。2000年,西北矿冶研究院被甘肃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3年,白银集团将公司研究所、白银有色建筑设计院整体并入西北矿冶院,搭建了“一院十所两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履行企业技术中心职能。2008年9月,该院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甘肃省科技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这期间,围绕解决白银集团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该院先后建立了20多个技术创新平台,承担各类科研攻关项目,承担白银集团科研项目1333项,取得各类专利754件,获得各类奖励278项,连续多年名列甘肃省同类院所前茅。2008年白银集团整体上市之后,西北矿冶研究院积极承接白银集团“走出去”战略,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业务拓展延伸至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等地区,为白银集团实施资源保障战略和海外并购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该院自主设计的首信秘鲁矿业采选工艺技术,引领并支撑了白银集团海外事业发展,成为白银集团“走出去”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50年的接续奋斗,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成功再造了一个全新的西北矿冶研究院。截至2021年底,西北矿冶研究院拥有总资产19900余万元,固定资产5985万元,拥有各种通用仪器设备1252台(套),具备采、选、冶、化、环多专业配套优势和铜、铅、锌、金、银、硫多品种技术研发能力,特别是在重有色金属采、选、冶的新工艺研究、选矿新型药剂、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形成了从项目的工艺试验研究、技术咨询服务到工程设计完整的科技研发与咨询服务体系,具备了解决行业共性关键问题的综合能力。西北矿冶研究院从一个单纯的矿冶技术研发中心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科技产业三位一体,在国内外矿冶领域享有盛誉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院在全国72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排名第163位,在全国有色金属系统4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排名第10位,在甘肃省1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排名第2位。站在这一新的起点上眺望远方,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力量。

(二)

50年风雨砥砺,50年岁月峥嵘。回首过往,我们有过勇往直前的豪迈和壮阔,有过卧薪尝胆的探索和实践,有过浴火重生的痛苦和喜悦,也有着弥足珍贵的经验和体会。

——5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锤炼出了忠诚忠正的政治品格。建院初期,在“文化大革命”浪潮的严重冲击下,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全面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建院中期,面对改革的困惑和“路往哪里走”的迷茫,我们始终坚持相信党、依靠党,廓清了思想迷雾,走出了转型之路。进入新时代,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筑牢企业发展的“根”和“魂”。50年来,不管是在矿山井下、冶炼炉旁,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海外项目现场,到处都活跃着共产党员的身影,处处都飘扬着鲜艳的党旗。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发展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是创新工作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5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要务,厚植创新创造的核心理念。一次创业期间,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与白银公司创业者一道,勇于技术创新,研发了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银炼铜法”,将白银人的名字镌刻在世界冶金史册中。在转型发展阶段,我们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以“四创并举”实现了浴火重生。在创新发展阶段,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催生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培育了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和新活力。历史告诉我们,创新创造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选择,也是科研院所的责任和尊严所在。打造活力企业,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是打造长青基业的根本动力。

——5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挺立起了自立自强的精神脊梁。50年来,几代科技工作者扎根西北,专注矿冶,心无旁骛,潜心攻关,始终面向有色金属科技前沿、面向生产经营主战场、面向行业重大技术需求、面向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实际问题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创造了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把智慧的汗水撒在了祖国大地上,并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形成了胸怀祖国、服务大局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知、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是我们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建功新时代的精神支柱。

——5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共赢,培育了共享共建的创新生态。50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用青春和梦想锻造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孕育了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在这种精神和文化的感召下,我们加强与国内优秀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全面打造协同开放的创新平台,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构建了多个合作共赢的创新联盟,培育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生态,一大批优秀科创人员在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为西北矿冶研究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要素。百年企业靠文化,开放包容、勇于变革,报效祖国、成就员工将成为矿冶院未来发展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三)

能看清多远的历史,就能看清多远的未来。西北矿冶研究院50年来的历史链条所传导出的精神、智慧和力量,正在昭示着振兴之路的必然走向:自立自强,再创辉煌,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历史责任和永恒的初心使命。

前不久胜利闭幕的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明确了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四强”行动方案,为我们指引了前行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必将引领和鼓舞我们昂首奋进、砥砺前行。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创新自信,抢抓发展机遇,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再造优势,重返一流,真正把西北矿冶研究院培育成白银集团智慧经济的发源地、新兴产业的孵化地、创新人才聚集地和富有价值、敢于创新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把西北矿冶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科研院所而接续奋斗。

建设一流科研院所,我们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持用伟大旗帜引领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能力,切实担当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始终把“严”的主基调贯彻管党治党的全过程,切实抓好班子、管好干部、带好队伍,筑牢党的建设“根”和“魂”,为西北矿冶研究院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建设一流科研院所,我们要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坚持用自我革命推动创新变革。要以建立现代科技产业为目标,坚持把顶层设计与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用协同的观念、整体的思维、系统的方法,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重塑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完善薪酬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新的产业体系,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使改革动力加速释放、创新活力不断涌现。

建设一流科研院所,我们要把创新放在核心地位,坚持以“三新一高”引领创新方向。要主动适应国家“三新一高”的发展要求,积极对接甘肃省“一核三带”发展格局和“四强”行动方案,深度融合白银集团“1245”的战略目标,充分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巩固发展“三足鼎立”产业格局,进一步强主业、补链条、聚集群,打造小金属产业链,全面催生新的发展模式,培育具有规模经济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持续成长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建设一流科研院所,我们要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之策,坚持用人才效应激活创新活力。要坚持正确的人才识别和使用导向,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人才互通互联和共享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多技术创新经费使用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要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发挥好各类创新平台的协同功能,形成一批自有知识产权,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功能更明显、效益更突出新阶段迈进。

建设一流科研院所,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彰显价值备受尊重的企业形象。要传承红色基因,坚守文化自信,系统构建融合国际先进理念、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品牌文化,着力培养一支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化思维、职业化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超强市场意识、过硬职业素养、勇于创新创造的一流科技研发队伍;共同践行“睿思、精研、博创”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把西北矿冶研究院打造成为富有价值的科创公司和敢于创造的创新先锋。

风正潮涌正当时,万类霜天竞自由。站位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自立自强,守正创新,为开创西北矿冶研究院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