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引领 耕牧“铜仓”——云南铜业党委成立5周年工作侧记
2022年10月25日 9:23 308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党建工作 作者: 刘锴 杨晓晶 李家会
2018年1月8日,中共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在全体参会代表的热烈掌声中宣告成立,并明确了今后5年的改革发展之路,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铜业)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铜业公司的大幕由此拉开。
历史 信念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1958年9月1日,在昆明西郊长虫山麓,绿茵茵的田野尽头竖起了座座牌楼。彩旗迎风招展,松柏青翠茂密。来来往往的人们脸上流露出兴奋的笑容,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下午3点,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一座大型的铜冶炼厂宣告诞生,这就是新中国在祖国西南大地上矗立起来的云南冶炼厂(云南铜业的前身)。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云铜人凭借着骨子里勇往直前拓荒的信念,自力更生、大干快上,1958年6月份破土,同年9月1日主体工程奠基,然后用2年时间因陋就简建成铜电炉冶炼系统,耕牧“铜仓”的技术磨砺就此开始。1960年10月27日,1号电炉产出第一包冰铜。1964年6月5日,5吨转炉将产品由冰铜延至粗铜,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铜原料。1965年,粗铜产量突破万吨大关。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云南铜业,在西南边陲焕发出蓬勃生机。乘借着新时代的东风,新生的云南铜业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记嘱托,在做强做优做大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2018年5月份,迪庆有色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建成投产,采选生产规模为1250万吨/年,达产年均产25%的铜精矿含铜44212吨/年。
2018年6月份,东南铜业铜冶炼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年产阴极铜40万吨、硫酸146.2万吨。
2019年10月份,赤峰云铜环保搬迁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年产高纯阴极铜40万吨、硫酸168.89万吨。
2019年11月29日11时59分59秒,云南铜业阴极铜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成功实现几代云铜人的梦想。12月16日17时21分,该公司矿山板块提前完成年产11万吨精矿含铜的年度生产任务。喜讯一经传出,该公司冶炼板块各家企业纷纷为矿山板块企业点赞喝彩,描绘出云南铜业亲如一家、“铜”心筑梦的和谐画卷。
2021年,云南铜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营业收入1270.58亿元,同比增长43.99%;利润总额16.55亿元,同比增长54.4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49亿元,同比增长71%。
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广大干部员工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5年来,云南铜业党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冲击中,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精益 耕耘
作为“一五”期间重点项目之一,工厂建设和其他“一五”项目一样,在缺经验、缺人才、缺资料的情况下,一方面向国外学习,另一方面立足实际进行自主研发。正是因为这份天生的倔强与悉心耕耘,云南铜业在铜冶炼方面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并想方设法降本增效;在行业标准模糊的市场中,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做出生产工艺的流程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技术人员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不遗余力地探索技术革新的潜力。
共产党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2018年8月份,东南铜业成功投产,成为云南铜业布局东南沿海的第一子,但投产3年一直未能实现达标达产达效,牵动着中铝集团、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云南铜业三级公司的神经。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硫酸市场低迷、原料供应紧张、不具备加工复出口条件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东南铜业达产达标任务更为艰巨。
面对未能达产达标达效的生产经营困局和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冲击,“如何生存下去”成为东南铜业的首要问题。云南铜业领导带领冶炼部等机关业务部门经研究,认为想要改变现状,必须打破现有的管理思路,彻底转变思想意识。
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云南铜业冶炼部党员干部主动出击、积极指引、大力帮扶,增强了东南铜业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思想自觉。他们深入东南铜业调查研究,驻守现场分析根源、解决问题,严格纪律规矩,强化东南铜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担当意识,为干部职工干好工作加油打气,鼓励大家坚决打赢东南铜业达标达产达效攻坚战。
2021年3月份,春花绽放,东南铜业迎来新的希望。“增强‘五种意识’,抓实‘四项举措’。”“以全面预算为基础,开展全要素对标,以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为手段,突出绩效考核引导作用,实现价值创造,坚决实现达产达标达效!”东南铜业干部大会提出了新的管理思想,全体干部员工决心朝着这个方向奋力拼搏。
组织有召唤,党员有行动。云南铜业冶炼部党支部围绕“两促一帮”工作目标,针对东南铜业TPM管理、生产组织能力提升、锅炉技术支持、技术攻关、承包商体系建设等开展专项帮扶。该公司冶炼部牵头协调各冶炼企业,先后派出15个帮扶组驻点帮扶,围绕“以现有装置为基础,深入开展吃透设计思想、掌握技术关键、了解设备构造,持续巩固攻关成果,全面夯实基础管理”的工作思路,与东南铜业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推动东南铜业大刀阔斧地推进各项改革创新稳步开局。
“大冶炼”帮扶让生产顺了起来。针对东南铜业重点难点问题,云南铜业形成并持续推进以全要素对标为抓手促管理能力提升、以工序劳动竞赛为平台促工序管理能力提升的专项帮扶工作机制。
抓住现场让设备活了起来。“我的设备我负责,我的属地我尽责”“我用设备提产量,我靠设备增收入”等顺口溜,映照出东南铜业深入推进TPM设备管理的现实。抓住现场,是生产“一招落子满盘活”的制胜关键。
2021年8月份,东南铜业熔炼炉和吹炼炉作业率均突破99%,达到投产以来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两炉平均负荷较2020年分别提升4.93%、6.99%;同年,东南铜业实现净利润1.77亿元,累计电铜产量达41.5万吨,作业率、负荷率较2020年均大幅提升,达到初设目标,顺利实现达产达标达效。
孔雀东南飞,圆梦东南铜。美丽的蓝图已经绘就,集结号已经吹响。东南铜业达产达标达效是一个标志、一个起点。“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铜冶炼企业,形成可迭代复制的模式”这张蓝图要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开拓 超越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海拔3400米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坐落着一座静悄悄却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矿山——普朗铜矿。面对高寒、缺氧等恶劣环境,普朗人直面挑战、踏平困难、坚韧拼搏,用超常规的方法苦干实干巧干,于2018年成功实现投产,成为国内首座自然崩落法在埋藏相对较深超大型有色矿山成功应用的里程碑。
自然崩落采矿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的在规模化开采和成本控制两方面均可与露天开采相媲美的一种地下采矿方法。虽然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已诞生多时,但国内引入并不多见,除国外技术封锁的原因外,还需要相应的成矿结构。
面对高海拔矿山的艰苦条件,迪庆有色党委充分利用党建法宝,把企业党建这一独特优势与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做强做优做大矿山作为该公司矿山企业党建工作的落脚点,促进党建工作创新创效。以实事求是的辩证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普朗技术团队发现,自然崩落法采矿技术应用成败的关键是岩石力学。找到了主要矛盾,就找到了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经过科学分析、系统谋划,普朗人以“蚂蚁啃象骨”的韧劲,顶着井下如瀑布的渗水,24小时“换人不停机”,千方百计地推进工程施工进度,最终实现项目的如期竣工,践行“海拔高、追求更高,缺氧气、不缺志气”的普朗精神。
普朗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拓荒精神,也是一种无惧未来的创新精神,在他们看来,所有的技术革命实际上都是一连串的微创新,这种创新既要有专业人员的灵光一现,也要有技术工人的持之以恒。
投产多年来,普朗铜矿始终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良好的效益背后,是普朗人对创新思维的从未止步。2021年,普朗铜矿成为国内首个实现5G工业应用的有色金属地下矿山和首个高海拔地区5G智能矿山。这样的成绩与普朗铜矿“绿色现代、环保安全、开放包容、团结和谐、科技赋能”的发展基因密不可分,与实现企业和员工在愿景、价值追求上的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目前,普朗铜矿已基本建成覆盖地质、采矿、选矿、动力、生产管理全过程的智能控制系统。其主要体现在世界先进井下无人开采设备、无人驾驶有轨电机车的引进和成功应用,包含有自然崩落法工艺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在内的“人员定位、监测监控、视频监控、供水施救、压风自救”五大安全避险系统的上线,采选关键环节的生产自动化以及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
云南铜业的发展承载着上下几代云铜人的光荣与梦想,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未来,云南铜业将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刘锴 杨晓晶 李家会)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